APP下载

长PR间期伴不典型文氏现象及心房回波一例

2019-04-25吕航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径路房室心房

吕航

患者男,77岁。因“间断头昏两月”入院。既往曾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硬化及冠状动脉肌桥。查体:神清,血压140/80 mmHg,心界无扩大,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全天心搏总数共90 051次,平均心室率63次/min,最低心室率37次/min(发生于夜间00:00),最高心室率107次/min; 全程基础PR间期0.24 s; 多数时段(昼夜均有)发生不典型文氏现象; 未见心动过速。

从心电图(图1)中选择不典型文氏现象片段(见虚线框,图2)分析,可见P波顺序发生,PP间期基本规整,PR间期呈不典型文氏现象,PR间期分别为0.24 s、0.32 s、0.36 s和0.50 s。图2中可见两次PR间期跳跃性延长(PR间期延长增量≥60 ms),当PR间期达到0.5 s时,QRS终末可见逆行P波(即心房回波),而终止文氏周期; 其后形成一个长间歇,长间歇后的PR间期缩短至0.24 s。心电图诊断: ① 窦性心律; ② PR间期延长; ③ 房室结多径路伴不典型文氏现象; ④ 心房回波。

图1 患者心电图

图2 不典型文氏现象伴心房回波

讨论不典型文氏现象以房室结双径路最为多见,而房室结双径路一般需通过电生理检查才能发现,通过动态心电图直接揭示的并不多见。特别是该患者在文氏周期中存在两次PR间期跳跃现象(提示合并房室结多径路可能),这在临床上更为罕见。

房室结内快慢径路均具有慢反应特性,均可发生文氏现象。在单径传导时PR间期表现为递增式延长,而双径或多径时表现为跳跃式或成倍延长。当激动在快径路上发生阻滞时,由慢径路缓慢下传,可产生一个延长的PR间期; 如果通过慢径路下传,且时间延长到足以使已处于不应期的快径路恢复兴奋性,就能产生一个心房回波。

本例患者窦律时基础PR间期约0.24 s,目前认为导致其窦律时基础PR间期延长的原因,可能是在房室结内存在多条径路(也有可能是功能性的),即窦律时PR间期已部分沿慢径下传(或称中间径)[1],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快径前传单项延缓所致[2]。该患者在快径前传减慢后,文氏周期中出现两次跳跃现象,其后产生的心房回波与V1导联QRS波融合,于QRS后形成“假r”波,提示经快径逆传。

临床工作中,房室结多径路合并不典型文氏现象常常难以捕捉。动态心电图记录信息量大,能有效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为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径路房室心房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房室交接区期前收缩致复杂心电图表现1 例
适用于军用无线的自组网多径路由协议研究
LKJ径路数据校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左心房
花开在心房
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误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及分析
相同径路的高速列车运行图编制方法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