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立德树人理念 诠释核心素养落地
2019-04-25浙江马海波赵丽英
浙江 马海波 赵丽英
最近教育部考试中心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就教育考试工作发表了重要意见。一个核心观点为“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作为最接地气的学科,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源自生活,同时学习地理知识也可以更好地为生活服务,体现地理知识的生活化与在生活中实践地理的理念。深化课程改革以来,高考地理试题也很好地诠释了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理念,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该更多的关注生活中的现象,用地理眼去发现问题,用地理脑去思考问题,用地理手去实践操作,用地理心去提升专业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考考试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的变化过程,地理试题将更加注重反映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价值取向,将地理学思想方法自然、贴切地融入素材,使素养在考核中落地。在此,选取真题典例加以说明,希望可以给新高考地理教学指引方向。
【原题再现】(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Ⅰ·9~11)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 )
A.车流量大 B.平均坡度大
C.雾霾天多 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 )
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
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试题解析】第9题,基于区域认知,重庆为“山城”,泸州属于四川省,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毕节、遵义属于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常用“地无三里平”来描述此处地形地势变化,所以限速是因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出于安全考虑。
第10题,一定要通过读图获取有效信息,注意图例信息,结合平均限速和里程,可以估算时间,这是一个数学问题。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这需要运用太阳运动规律和太阳方位知识来解决。重庆到遵义大致由北向南行驶,大约需要三个小时,8点到11点太阳在偏东方向,人靠西侧(右侧)坐,此时背向太阳,无需拉窗帘遮挡太阳,能自由看沿途风景。而遵义到毕节方向为西南方向,大约行驶2小时,即11点到13点,此时太阳在偏南方向,人要靠北侧(右侧)坐才晒不到太阳。结合生活常识和图示法更容易理解,如上图所示。
第11题,由纬度较高的重庆到纬度较低的毕节避暑,形成认知冲突,打破固有的定势思维,试题设计很独特,考查很是巧妙。毕节纬度虽然较重庆低,但所在地形区为云贵高原,海拔高,故气温较低,可以去避暑。
【试题赏析】高考的核心功能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高考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一堂课’、服务选拔‘一把尺’、导向教学‘一面旗’”,高考的命题要求即“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助力推动中学素质教育”。那么,高中地理教学势必要以“高考核心功能、主要任务以及命题要求”为方向,将教学过程与高考评价方式渗透、结合,这既是学科教学的大势所趋,也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新思路。
本题组以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旅游活动为背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文字信息的方式给出了旅游的路线、出行的方式;以示意图的形式给出相关的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城市的相对位置、不同路段的距离及行驶速度等信息。考查生活化的问题:出行乘车路线选择、车子行驶快慢的原因、乘车的位置选择、旅游的目的。试题设计围绕核心素养,基于地理基础知识:重庆、贵州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等;基于地理基本技能:获取和解读文字、图像信息的技能(过程与方法);基于地理基本观点: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基于生活观察与体验:乘车体验、观察事物;基于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影响车速快慢的因素、观察日出日落方位等。
一个核心观点为“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具体阐述三方面观点解读。第一,聚焦“立德树人”,上好“一堂课”,着力凸显价值引领。高考命题将不拘泥于“固定”的教材,而是从历史到现实,从国际到国内,从社会到个人,从理想到实践,环环相扣,融会贯通,聚焦时代使命,本题的设计就取材于生活、时代旅游热点,但却不脱离学科内容;第二,注重“服务选拔”,做精“一把尺”,全面提升选拔效能。“基础性”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全向上的人格素养。高考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内化为自身的能力。“综合性”主要体现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思维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设计注重素材选取的普遍性,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间的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基于试题情境深入思考,整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和结论。“应用性”主要体现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注重将学科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等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新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考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看其是否能够自觉运用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法。试题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对同一问题或现象得出不同的结论,使学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发展个性,增强创新意识。第三,积极“导向教学”,树好“一面旗”,大力助推素质教育。这也是新高考试题对于核心素养的体现,教育是培养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通过分析能以试题引领教学的方向,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的效度,要教会学生去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本题取材于生活中的地理现象,通过生活中真实情境的创设,试题使考生具有带入感,让考试不再枯燥乏味,考生可以带着愉悦的心情答题。可以说本题取材非常接地气,每个人都有旅行的经历,但未必都会这样思考问题,以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独特价值。地理素养就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观点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和外在行为。该题的设计深刻体现了以素养立意来测评学生。
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分析和解决区域问题的基础,本题立足于我国西南地区,注重对重庆、四川和贵州的自然环境特征的考查,主要考查地形对交通运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三个省区均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所以道路走向往往受到地形的影响,较为弯曲,因此汽车行驶不宜太快,以免发生事故,限定车辆行驶的速度更加有利于交通的安全。这也在无形中起到了宣传作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综合思维:第10小题很好地体现了综合思维的考查。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计算路程行程时间,了解该季节一天中太阳方位的变化以及判断车子行进的方向,都需要综合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第11小题,由图可知毕节比重庆的纬度要低,但是游客却要从重庆到毕节避暑,要从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综合考虑。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和大气环流等。不同纬度太阳高度不同,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过大气的路径越短,照射在地面的范围越小,光热越集中;沿海受海洋的影响升温慢,气温要比内陆低;对流层大气的热源是地面,海拔越高,到达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大气环流不同气温也有差异。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容易得出影响重庆与毕节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地理实践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闲暇时间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去旅行。每次出行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或观赏风景,或夏季避暑,或探亲访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为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个题目真实情境的体验,当学生有机会再次旅游时就会有别于其他人,会思考不同地形区道路的曲直,会分析车速快慢的原因,会选择更加合理的位置观赏沿途风景,更会具有优越感和愉悦感。
人地协调观:人类的生活依赖于环境,环境影响人类的活动。本题中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出行活动的影响。受地形的限制,道路的走向呈“之”字形弯曲,以减缓坡度,而人类修建道路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人类的开发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在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实现人地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