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湘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三章的内容整合及疑难点思考

2019-04-25浙江汪宇飞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湘教版密集型集群

浙江 汪宇飞

湘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存在着以下三大问题:1.知识重复,结构杂糅;2.地理概念多且易混淆;3.疑难点多,解释不够。基于上述三点,这给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困惑,需要加强研究和深入研讨。本文立足于一线教学实际,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为索引,开展对上述三大问题的深入探究,希望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有所帮助,引起共鸣。

自2006年新课改以来,浙江高中地理教材一直沿用湘教版。作为浙江新课改首届(2006级)学生,并且,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地理教学的地理青年教师,对湘教版教材感情不可谓不深。笔者与湘教版教材缘分匪浅,却对湘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三章的内容心生“畏惧”,学生时代对其是“困惑与不解”,教师时代则更多的是“棘手”。经过多年沉淀学习,不断聆听老教师高屋建瓴的见解和对其他版本教材的研读,笔者鼓起勇气,尝试对这章内容进行深入剖析,理清知识框架,理解教材原理,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一、章节知识框架杂糅的由来

湘教版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总共安排了四节内容,大体按照“总—分”结构进行架构,见图1。

图1 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章节框架

根据教材知识框架结构,教材第一部分笼统地介绍了各类产业活动(农业、矿业、商业、服务业等)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第二、三、四节则细致介绍了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区位条件等相关内容。教材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同时也造成了部分知识的重复杂糅,尤其表现在工业联系这部分知识。

二、知识整合梳理框架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第52页中产业活动地域联系,所介绍的生产协作联系大多以工业为例,例如布匹的生产过程、汽车的生产过程、钢铁企业等。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71、72页中介绍了工业联系的中“投入—产出”联系。很显然,两节教材的内容需要加以整合,才能够给学生以完整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工业案例加深对工业联系的认识。

图2 工业联系知识框架

第三章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这部分内容在安排中也存在一些争议,让人费解。如果从产业活动的概念出发,教材应该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依次介绍三大产业中存在的地域联系方式,这样更符合认知规律,也更系统化的帮助学生建立框架结构。而教材在本部分内容主要以工业为例,介绍了生产协作联系、商贸联系和科技与信息联系,但在现实生活中,第一产业中循环农业之间也存在着协作联系;在第三产业中,例如汽车销售4S店附近布局着汽车美容、汽车保养等提供配套服务联系。而且,工业企业之间可能不仅只有一种联系,可能同时存在多种联系。由此可见,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方式在三大产业中或多或少有所涉及,只是在工业生产中体现更加明显和典型。笔者建议,产业活动地域联系以工业生产为例,教材可以针对这点加以解释说明,则更有助于学生理解。

三、概念繁多对比厘清

湘教版教材必修二第三章中涉及大量地理概念,有些概念教材没有加以说明,例如工业分散、产业集群等。这给学生理解上造成困惑,教师在概念解释上需要多花时间,给教学造成额外的负担。与此同时,高考这个指挥棒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基本地理概念,在新老高考试题中得以佐证。为力求解释清楚,笔者罗列几组概念加以比较说明:

第一组概念:五种工业指向型和四种密集型

在湘教版第二章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中,出现原料指向型工业、市场指向型工业等相关概念,在一般的参考用书中也对五种工业指向型加以解释和举例说明。在湘教版必修二教材第51、72页和必修三教材第33页出现了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概念。很显然,教材对四种密集型产业的概念缺少必要的解释,但在新老高考题中却再三出现,需要地理老师引起足够重视。现将高考真题列表加以展示,见表1。

表1新老高考中有关“XX密集型”产业相关试题汇总表

试卷来源2014浙江卷第37题2018年4月浙江选考第26题2015年北京卷第41题设问(2)从对生产要素依赖的重要性角度,比较瑞丽试验区和贵安新区支柱产业的差异,并分别简述两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3)为降低对石油产业的高度依赖,沙特阿拉伯充分利用本国的 优势,积极发展钢铁、 等高耗能工业,促进产业结构 化(1)归纳西雅图产业转型过程中主导区位因素的变化参考答案瑞丽试验区为原料(或劳动)密集型;贵安新区为技术(或知识)密集型瑞丽试验区距原料产地近,市场需求大;边境贸易便利;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贵安新区交通便捷;科教较为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充足;有大城市依托资金(或资本)炼铝(或炼铜、有色冶炼)多元从资源、劳动力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型,再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型

2018年4月选考题中第26题第三小问第一个空令人记忆深刻,学生普遍反映很难,不知所云,故失分率极高。笔者认为,学生如果要准确地填写出正确答案,需要至少具备以下能力:第一,审题细致,通过“为降低对石油产业的依赖”这句话,排除“能源”“资源”等错误答案;第二,学生需要对沙特阿拉伯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有一定认识,沙特阿拉伯因石油出口带来大量外汇收入,资金充裕;第三,钢铁、有色冶炼等高耗能工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显然,这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失分率高也就在情理之中。而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却联想到浙江卷2014年第37题和2015年北京卷第41题相关试题。种种迹象表明,学生需要对“××密集型”产业有一定的认识,并对常见的行业属于何种密集型产业有一定的甄别能力。

“五种工业指向性”主要是依据主导区位因素加以区分,而“四种密集型”主要是从对生产要素依赖的重要性角度加以划分。当然,除了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还包括知识密集型、土地密集型相关概念。

第二组概念: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

湘教版必修二教材第67页重点介绍了集聚的概念以及集聚的优点,在教材第58页出现了一则《我国纺织工业的产业集群现象》阅读文本。一个问题跃然纸上,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有何异同点,值得深究。与此同时,新老高考试题中对这一知识的考查也是层出不穷,见表2。

表2浙江卷有关“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试题汇总表

试卷来源2015年9月测试卷第27题2017年4月第27题2016浙江卷第37题设问(4)指出表中制造业结构相似度最高的两省,评价其相似度高的优缺点(4)高新技术产业在特拉维夫集聚,说明这种布局给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参考答案江西省与湖南省。有利于相关产业集聚;也可能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开展生产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聚效应

一般认为,产业集群这个概念源自美国商学院波特于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他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他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1998年,波特进一步指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同时还包括“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

工业活动不是以单一的工厂的形式孤立在个别区位,而是成组集聚在有利的地理区位内。在相对有限的地理区域内,由于工业活动的相互联系就会产生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指向性集聚,一种是经济联系集聚。所谓指向性集聚,是为充分利用地区的某种优势而形成的产业(企业)群体。通常是在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原材料集中地、市场集中区或交通枢纽节点。这些区位优势因素作为某种重要指向,吸引形成了产业(企业)集聚体。经济联系集聚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纵向经济联系而形成的集聚。纵向经济联系是指一个企业的投入是另一个企业的产出,这是种投入产出关联关系;另一种是横向经济联系形成的产业集聚。横向经济联系是指那些围绕着地区主导产业与部门形成的产业集群体之间的关系。

综述,产业集聚包括有生产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集聚,也包括无生产协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集聚,而产业集群更突出“既竞争关系又相互联系”相似产业在地理位置上靠近,产业集群具有产业集聚的一般特点,但容易引起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

四、疑难思考鄙陋之见

产业活动纷繁复杂,对于身出象牙塔的普通教师而言,只能了解身边的一些产业活动的开展,难免一叶障目、坐井观天。对于生活阅历有限的学生而言,更是茫然无知。由于产业活动(尤其是工业生产)离师生的生活圈比较遥远,这给部分内容的理解带来大量困惑,详见下文:

疑难点1:多道工序与投入—产出、生产协作与商贸联系的区分

任何一件工业产品,都是经过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承担着不同工序之间的工厂或车间就存在着生产协作联系。这种生产协作联系,有时候是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例如,布匹的生产过程,就经历了从棉花到纺纱、织布、印染等多道工序,他们之间就存在着紧密的生产协作联系。

上述这段文字是湘教版关于多道工序之间联系的阐述。笔者认为,在工业生产初期,生产某一工业产品需要同一企业不同车间之间的协作配合,存在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但随着产业活动地域分工的加深,现代工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布匹的生产由承担着不同分工的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独立的工业企业完成,纺纱厂与织布厂之间存在“投入—产出”联系。

工业部门之间往往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例如,“采油—炼油—石油化工”的工业链,他们之间形成“投入-产出”联系。钢铁厂与汽车厂、造船厂、机床厂之间也存在“投入—产出”之间的联系,但是,如果仔细分析,独立的钢铁厂将产品出售给汽车厂,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商贸联系。由此可见,“投入—产出”联系是站在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而具有投入联系的上游部门的产品的出售,与下游企业之间也必然存在商贸联系。当然,如果下游企业收购了上游企业部门,二者之间就由“市场交易成本”转向“内部交易成本”。

疑难点2:耕作制度与农业技术

湘教版教材将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三大类,即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经济因素。其中,农业技术经济因素包含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第61页的阅读材料,对耕作制度进行了解释,教材认为:耕作制度又称熟制,比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三年五熟等。正是这一解释给我们教学带来了巨大干扰,人们很容易犯本本主义错误,耕作制度等于熟制,熟制又取决于热量条件,那么为何要将耕作制度归结为农业技术经济因素?

为了解决此困惑,笔者查阅了《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书中指出:耕作制度,也叫农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详见下图3。

图3 耕作制度知识框架

从上述框架来看,很显然,耕作制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熟制,熟制只是耕作制度的一小部分。由此,我们便可以理解“耕作制度属于农业技术因素”。

五、结束语

猜你喜欢

湘教版密集型集群
湖北省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
密集型呼吸灯灯串设计与实现
基于平板电脑的初中地理精准课堂的构建——以湘教版“中国的主要产业:农业”教学为例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湘教版小学音乐第六课《可爱的家》教学设计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加快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思考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