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分馆制给文化公益培训带来的变化

2019-04-24邵艳云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总分馆制文化馆

邵艳云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12-163-01

摘 要 文化馆,是公益性的机构,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但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变化,“15分钟城市文化圈”概念,已经进入群众的生活。传统的公益文化培训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人员配备不足,发展不均衡,覆盖面太窄,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是城区居民,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文化需求等等。在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急剧增长的社会大形势下,如何利用文化馆总分馆制,做好公益文化培训工作,本文根据杭州市富阳区文化馆的实际做法,谈点体会。

关键词 文化馆 公益培训 总分馆制

一、实施总分馆制,转变理念和模式

2019年起,富阳区文化馆开始全面实施总分馆制。建立了以富阳区文化馆为总馆,乡镇(街道)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支馆的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形成了“总馆—分馆”、“分馆—支馆”的延伸服务。

富阳区文化馆实行总分馆制后,培训工作更多地注重并体现了“资源统筹、共享共建”的服务理念。总分馆制建设,带来了公益培训理念与模式上的转变。乡镇(街道)文化分馆(站),将发挥城乡文化资源整合优势,加强文化队伍辅导培训,指导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打造特色文化服务品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在这基础上,大力开展群众文艺团队展演巡演,为经过培训后的文化人才和业务骨干提供展示的平台。打破了以往区文化馆、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礼堂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实施总分馆制,培训范围和对象得到延伸

富阳辖区总面积1821.03平方千米,辖5个街道,13个镇,6个乡,共有276个行政村,50个社区,户籍人口73.64万人。以往,文化馆的培训范围相对较窄,行政区域级别跨度不大,一般多为区级对乡镇(街道)级;或是分专业或艺术门类进行对口培训,受训人员范围设定受到限止。区文化馆能够辐射到的仅微乎其微,一馆之力对于全区的文化培训,毕竟是杯水车薪。

随着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在富阳区的全面实施,富阳区文化馆的公益培训工作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转机。除做好常规培训外,将第十期培训活动向乡镇(街道)延伸,并制定了具体的培训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分片搭建文化公益培训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艺术文化的需求。运行以来,公益培训受众面大大拓宽,培训门类更加丰富,培训模式更加多元化。

富阳区文化馆实行总分馆制后,培训范围从区文化馆一直延伸至村级文化礼堂,在培训领域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培训对象的覆盖面获得了延伸,从以往的富阳城区及附近乡镇(街道)的文化爱好者,到各分馆的文化下派员、文化专职管理员、各村(社区)文化礼堂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各界文化志愿者,培训受众面极大增加。

2019年,分片搭建的培训平台,已面向富春、银湖、新登、场口等10 个乡镇(街道),有几个还是富阳最偏远的乡镇。培训一经推出,就受到热烈欢迎,群众积极报名参加。据统计,一年中,乡镇(街道)700多名群众参加了此项活动,大家热情很高。在延伸到乡村的同时,也守住在城区的阵地,结合群众的需求,开班培训,报名依然火爆,有280余名学员参加。

从培训人数来看,2015年至2018年的9期,培训人数只占总数的57.87%,而2019年第十期培训人数,就达42.13%。培训门类也从前9期平均5.6门,增加到13门。

三、实施总分馆制,内容和形式得到拓展

以往,富阳区文化馆的培训内容以艺术为主,针对少儿开设舞蹈、书法、古筝、电子琴;成人开设文学创作、摄影、书法、二胡、古筝等,以老师课堂授课的形式进行。

2019年,富阳区文化馆公益培训的内容与形式都得到了相应的拓展。城区开设古筝、国画、书法、摄影、手工剪纸等9个门类。对乡镇(街道),重点开展声乐、绘画、朗诵、书法、拉丁舞等门类的培训。根据群众的需要,文化馆在艺术培训的基础上,增设了手工布艺制作、手工剪纸等专业技能培训。

形式上,以往多以培訓老师面传口授为主,现采取的培训形式更加多元化,如书法采用课堂教学与讲座展览相结合的方式,除老师课题上的指导,还邀请专家作针对性的讲座,学员作品展览等活动;摄影培训采用理论指导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集中在富春江边、鹳山进行现场摄影教育指导。灵活机动的培训形式,增强了学员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四、实施总分馆制,培训取得丰硕成果

群众文化的培训工作,富阳区文化馆一直在抓。自2015年至2019年,按总体来分,已开班十期,一般邀请省市或富阳本地的专业老师授课,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报名参加,并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文化馆总分馆制是新形势下文化馆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大变革,是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富阳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根据实际,借鉴成功经验,排除障碍,试点先行,积极探索和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总分馆建设模式。同时,要有高度文化传承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总分馆制度实践中拓宽工作思路和工作渠道、创新工作方法,让公益培训服务落到实处,让其真正成为一件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事、好事。

参考文献:

[1]梅琳.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J].大众文艺,2016(12).

[2]陈丹.试论文化馆如何做好公益美术培训工作[J].神州,2017(8).

[3]彭明淅.大渡口区文化馆总分馆制路径探索[J].大众文艺,2015(18).

猜你喜欢

总分馆制文化馆
硅元尚瓷文化馆即将揭牌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家乡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论现阶段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制的深入建设问题
濮阳市开展全民阅读与建设书香城市探析
新加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观察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