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019-04-24顾淼
顾淼
摘 要: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今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多半已经不再注意教学中的朗读部分,他们全权支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朗读时间用在苦口婆心的考点讲解中。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以期明确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并达到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朗读教学;问题;优化策略
一、语文朗读的重要性
所谓朗读,指的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以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将书面语言表达出来。语文不是学习静止的字符,而是学习“语言”的“文学”,通过“读”来品味文字中的情感美、艺术美。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阐明了朗读和理解之间的关系。朱熹对于朗读也曾提出过要求,“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可见朗读教学不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改善和提升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现今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今奋斗在一线的语文教师多半已经不再注意教学中的朗读部分,他们全权支配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朗读时间用在苦口婆心的考点讲解中,学生根本毫无时间感受语文课本中文字的魅力。
其次,在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当也是影响学生朗读培养的重要原因之一。课堂上朗读课文,教师多半采取学生自行阅读或全班朗读的方法来节省时间。虽然学生读得快,教师也省了力气,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本来阅读时间就少,对朗读类课文的感情还没有过于深层的理解与感受,如果教师不做及时指导,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改变朗读教学策略,提高朗读教学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优化朗读教学策略
1.加强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努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知识视野之广阔仅凭这个例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配合必要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不同的文章在朗读时各有其特点,有的轻松愉快犹如碧波泛舟;有的雄厚低沉犹如雄狮嘶吼;有的苍劲悲凉如泣如诉;有的慷慨激昂犹如惊涛骇浪;有的委婉曲折犹如低语倾诉;欢快时又犹如轻风抚柳……就在这时快、时慢、时高、时低,悲悲喜喜、议议叙叙之中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主题。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成立阅读兴趣小组,也可以根据所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定期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等等,在阅读中鼓励学生朗读,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激发朗读的兴趣。就这样学生在朗读和聆听后一定能够净化学生的灵魂,使学生感受到审美的愉悦,从而体现朗读的巨大价值。将这样的成果带入课堂中,不仅学生学得愉快,教师也会教得轻松。
2.尝试各种新鲜的朗读方式,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朗读的兴趣
在学生刚刚接触到一篇新的文章,尤其是古文或者古诗文时,首先,很多生僻字学生就读不准确,这就要求老师为其范读或者进行录音朗读,以达到校正字音的目的。当学生能够读准字音时,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进行领读,其他学生进行跟读,以达到初步理解的目的。当领悟了文章情感或者主旨后,可鼓励全员进行个人诵读、分角色朗读或者齐读,甚至对某些片段进行朗读表演等等。总之,课堂朗读的多样性会激发学生朗读的潜质和兴趣,这将会为语文教学的其他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讲解引导,创设情境,使学生尽可能做到理解性地朗读
除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若想朗读得好,还需要教师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例如朗读发音要准确、清晰,不能多字、落字;语气语调要恰当,符合语境的起承转合或者前高后低;轻重快慢要适当,该重音的时候要重读,欢快的感情要快读,悲伤的感情要慢读;节奏停顿要准确,不要打乱句子成分,注意逻辑停顿等等。
对于每天只有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的初中生来说,很多作品的情感内涵都难以把握到位,这會影响学生对于作品的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老师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精彩点拨,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学习《背影》时,我的学生无法理解作者为何对“唠叨”的父亲有如此的深情时,教师可以播放父子间感人的画面,配以抒情音乐,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他们与父母间的点滴,可以是一个拥抱,或者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再加以动人的讲解,创设此种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再进行朗读,他们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和作者在情感上的契合点,这样的朗读效果想必会更加精彩。
总之,语文是一门承载着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朗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它决定着语文教学其他行为的成败与否。所以,我们应当重视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以朗读为帆,以阅读为舵,来共渡语文教学这博大精深的海洋。
参考文献:
[1]周元庆,于源溟.诵读法的历时演变与现时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04(10):43.
[2]王鲲鹏.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措施探讨[J].未来英才,2015(1):170.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