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及中国创业型社会的构建探析
——基于美国硅谷与128 公路产业带的比较研究
2019-04-24杨文燮
杨文燮
(东南大学团委,江苏南京 211189)
随着创业活动对高新技术转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鼓励创业逐渐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政策,依托创业活动的充分孕育而形成的创业型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创业活动是创业主体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的探索性行为,它能够为社会以及社会成员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是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转化的重要途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贡献。自20世纪末以来,学术界将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创业活动作为知识溢出机制等作为重点研究内容。创业型社会的概念由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在对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观察和研究后,德鲁克率先确认了中小创业型企业日益取代传统大企业成为美国经济增长源泉的趋势,并提出要构建一个能够充分孕育创新与创业活动、产生大量创业家和新创事业、激发组织与个人创新创业精神、进而带动经济长期快速增长、提高国家竞争优势的社会,即创业型社会[1]。自这一概念提出后,一些学者开始对创业型社会这一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进行研究。Zoltan J.Acs(2001)、David B.Audretsch(2009)等学者从个人、企业、经济和社会等不同层面研究创业型社会,并提出区域知识型创业是否能够支撑区域发展,是判断该地区是否完成创业型社会构建的标准[2-3]。
该文将首先从创业研究的视角出发,对硅谷及128 公路地区发展历程进行比较研究,并归纳出创业活动的诸多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该文进一步探究了中国构建创业型社会的现实意义,以及创业型社会的运行机制,并从三个不同层面分别阐释构建创业型社会的战略路径。
1 美国硅谷及128 公路地区的发展概况及比较分析
1.1 硅谷与128 公路产业带的发展概况
硅谷与128 公路产业带的都是在20世纪前半叶开始成形,硅谷的形成是以斯坦福工业园的建立以及斯坦福大学三项制度的创新为标志,128 公路产业带的形成则是以128 公路周边工业研究院的建立为标志[4]。20世纪70年代之前,128 公路地区凭借着联邦政府巨额军工订单、州政府合理的减税法案、所在区域里麻省理工等高校的人才输出及科研合作等优势,涌现了数百家创业型企业,成为美国最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核心区,其重要性和影响力远大于彼时的硅谷。然而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128 公路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格局,初创企业数量大大减少,地区经济活力明显降低,随着联邦政府军工订单的减少,该地区产业发展速度减缓,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甚至出现了倒退。同一时期,硅谷地区的初创企业迅速崛起,涌现出一批更加适应市场的创业型高新技术企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硅谷再次抓住因特网发展的大势,集聚了eBay、网景、雅虎等一大批创业型IT 企业,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硅谷地区的营业额达到2 500 亿至3 000 亿美元,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充满创新与创业的产业体系模式。而128 公路地区尽管对传统的军工产业进行了重组,重点发展医疗技术、金融服务、软件等产业,但不论是发展趋势还是影响力,均远远落后于硅谷。
1.2 硅谷及128 公路地区的发展比较分析
硅谷与128 公路在形成之初均是主要依托创业型企业的发展,因此两者之间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四点:(1)一流的智力资源。硅谷的发展以其附近的斯坦福等知名大学为依托,而128 公路则倚赖其周边的麻省理工等知名大学。这些高校不仅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数量可观的一流的人力资源,,更积极与区域内的企业密切合作,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科研力量支撑。(2)充裕的资金保障。硅谷与128 公路在发展初期,均得到了来自联邦政府的经费支持。在发展过程中,硅谷周边出现了数量可观的风险投资公司,128 公路所在的波士顿地区是美国主要的金融中心,初创企业融资渠道丰富。(3)优越的基础设施。硅谷地区的政府管理部门尤其重视通过强化商业和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每年发布的硅谷指数中,健康、教育、环境、住房、商业空间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指数均有体现。128 公路所在的波士顿地区是美国商业和医疗保健中心,当地政府还在128 公路产业带周边兴建学校、住房、超市、娱乐场所、商业设施等,强化了高新技术人才在此定居的意愿。(4)有效的政府支持。不论在硅谷还是128 公路,政府均对其发展给予了非常有效的支持,除了出台一系列减税政策和吸引人才定居的措施外,还通过政府项目形式支持产业发展。
除了一些外部的、客观的因素外,导致硅谷与128公路地区的发展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还是内部的、主观的因素,可概括为以下四点:(1)园区发展机制不同。128 公路地区的产业发展对政府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其发展不面向民用市场,因此随着冷战结束后政府的军事支出骤减,128 公路产业带也逐渐走向衰落。反观硅谷,虽然硅谷初期的发展也是依靠政府军事订单的推动,但随后发展重心转向民用市场,迅速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2)研发转移存在差距。硅谷地区斯坦福等高校的研发成果转移渠道丰富,部分研发成果由研发人员自行创立企业并转化为产品,还有部分转移至该地区众多成熟企业,研发成果向社会生产转移的效率很高。而在128 公路地区,虽然麻省理工等研究机构的研发成果也非常丰富,但这些研发成果大多集中转移至该地区的大公司,大学及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在某些大公司中存在积压,得不到充分利用,因而导致该地区研发成果向产品生产的转移效率偏低。(3)区域文化差异显著。128 公路产业带所处的新英格兰地区传统、保守的文化风气盛行,该地区的企业员工受这种文化风气的束缚和制约,在保守风气的约束和军事项目的保密要求之下,缺乏自由的讨论氛围。相比之下,硅谷的文化风气更加自由、开放,充满了西部的开拓精神、创业动力以及敢冒风险的意愿。与此同时,硅谷的文化还尤其强调交流和分享,平等开放、讲究合作。(4)企业组织结构各异。128 公路地区形成了以独立大企业为主体的格局,企业内部壁垒重重,信息不对称问题凸显,企业内部缺乏活力,内部等级森严,官僚习气十足,阻碍了企业的创新发展。硅谷的中小型企业多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实行分权化管理,企业内部结构简化,等级制度弱化,允许大多数员工参与决策过程,使得决策者与执行者更趋于统一,这样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5]。
2 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创业研究的视角看,硅谷与128 公路产业带发展的最大不同,就是两地创业活动的不同——硅谷地区的创业活动日趋盛行,而128 公路地区的创业活动逐渐衰退。对这些异同点进行再梳理,可归纳出两类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即社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企业结构对创业活动的影响。
就社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层面而言,创业活动是基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行为,这一行为必然与社会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发生联系。在对硅谷及128 公路地区发展的异同进行再分析后,笔者认为可将社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进一步细分为基本影响和深层影响。其中,基本影响因素包括金融支持和资金保障、政府政策及政府项目、教育资源与培训水平、基础设施及生活条件,这些是创业型社会起步的基础;深层影响因素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成果向产品生产的转移率、市场开放程度(进入壁垒),这些是创业型社会深度发展的核心。
就企业结构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层面而言,企业组织结构对创业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创业活动活跃度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创业活动成功率的影响。在对硅谷及128 公路产业带的比较研究中,笔者发现企业组织结构对创业活动活跃度的影响是通过已有企业的裂变衍生实现的。当一个地区在位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员工更多地参与决策,该在位企业员工主动脱逸并自主创业的情况越普遍,产生的企业裂变衍生次数越多,该地区创业活动活跃度相应地提高。此外,从硅谷及128 公路产业带的对比研究中不难看出,初创企业要在各类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企业成长,必须重视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保障企业信息流畅通,增强企业运转的灵活度,促进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
3 中国创业型社会的构建
在创业型社会的概念提出后,尽管学术界对创业型社会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当代社会逐渐迈向创业型社会的趋势已为多数学者的所认识。作为建立在新兴技术不断转化、新创事业不断涌现、创新理念不断融合基础上的一种社会形态,创业型社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创新发明专利数量多、高新技术转化效率高、社会创业文化氛围浓、高新产业集聚多等方面。在对硅谷及128 公路地区的对比研究中,笔者总结出若干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并将这些影响因素按照社会环境、企业结构、人才意识三个类别进行划分,而这三类影响因素的作用主体均是政府、企业和学校。对于创业型社会,其运行模型主要是政府、企业、学校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三者分别与创业型人才的相互作用关系,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在图1中,笔者将创业型人才分为创业研究者和创业实践者两类,该图主要反映的是创业型社会中,政府、企业、学校之间以及与创业型人才的相互作用关系。从图中不难看出,构建创业型社会的主体不仅是政府,还包括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学校)等机构。因此,在探索中国创业型社会构建的战略路径时,不妨从政府、企业和学校三个层面切入。
(1)政府层面。
政府通过各类政策的出台推动创业型社会的构建,其在创业型社会的构建中起着先导作用。在构建创业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主要通过市场政策、融资政策、人才政策、服务政策等影响创业环境,借助创业环境的变化影响创业主体,进而影响创业活动的活跃度和成功率,并最终推动创业型社会的构建。其具体路径图如图2所示。
(2)企业层面。
企业层面在中国构建创业型社会过程中的路径主要包括两条,一条是成熟企业对新创企业的扶持,另一条是成熟企业自身裂变衍生发展。前者更加着眼于提高创业活动的成功率、提升创业主体的创业意愿;后者则更加着眼于提高创业活动的活跃度、营造社会良好的创业氛围。成熟企业对新创企业的扶持主要在资源获取及风险控制等方面。成熟企业自身裂变衍生发展是指成熟企业的管理或技术骨干从企业辞职脱逸,利用掌握的资源独立创业,从硅谷地区企业的发展来看,成熟企业的裂变衍生发展不仅有助于地方产业形成簇群式快速发展格局,同时也可以为该地区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企业层面构建创业型社会的路径图如图3所示。
图1 创业型社会的运行模型
图2 政府层面构建创业型社会的路径图
图3 企业层面构建创业型社会的路径图
图4 学校层面构建创业型社会的路径图
(3)学校层面。
创业教育是中国构建创业型社会的根基。近年来,虽然国家在高校创业教育中投入了大量资源,也取得了丰硕成效,但从大学生整体的创业意识培养、创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来看尚未满足构建创业型社会的要求,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尚未形成合理有效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因此,学校层面构建创业型社会的战略路径在于构建合理有效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师资组建及培训、支持体系完善、教学反馈评价,其具体路径图如图4所示。
4 结语
该文以美国硅谷和128 公路产业带的比较研究为基础,通过对比两者发展过程中的异同,归纳和分析出社会环境、企业结构、人才意识这三类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并深入挖掘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在对创业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后,该文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对创业型社会的构建路径进行探究,分析了中国构建创业型社会的现实意义,并认为创业型社会的三个主体——政府、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学校)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创业型人才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创业型社会的运行模型。为了进一步探索构建创业型社会的战略路径,该文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学校层面分别研究了创业型社会的构建路径,并根据研究结果形成了路径图。
应当指出,创业型社会的构建不仅是社会中某一个层面能够独立推动的,而必须依靠政府、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等多个层面形成合力,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学校层面共同打造战略路径,形成三个层面联动互融的格局,进而充分孕育创业活动,构建创业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