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共同体视角下深化校企合作的机制与路径

2019-04-24陈伟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期
关键词:出发点相关者共生

陈伟

(1.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850;2.菲律宾理工大学,菲律宾马尼拉)

校企合作是当前应用型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基于共同利益和责任而形成的集培养人才、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但在发展过程中,校企合作一直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难以深入而陷入困境。打破这一困境,必须从新的视角来审视这一问题。而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来分析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困境,提出针对性的利益命运共同体校企合作机制及解决对策,为我们探索解决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度合作提供全新视角,有利于促进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校企合作及其面临的主要困境

1.1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基于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工学结合原则下而发展起来的高等院校与企业间的相互合作下的一种培养人才模式,是我国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根源于合作教育的理念,通过合作教育,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在合作教育状态下,校企合作过程中实现人力、资金成本、教学实践设备及设施等资源要素的协同共享,相互支撑与相互渗透融合,从而达到合作相关各方共同实现培养人才的目的。进而形成各相关利益方为共同目标、社会责任而联合集聚一起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1.2 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困境

校企合作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来看,政府、企业、学校、师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诉求及社会责任却一时难以协调一致。普遍存在校企合作“雷声大,雨点小”“学校一头热,企业另一头冷”“有合作无真正融合”“师生停留在表面应对”“家长埋怨,社会认知度低”、合作广度与层次较低、缺乏有效的长期驱动机制等主要问题,进而制约校企合作效果而陷入非深入发展的困境。

2 建立利益共同体下的校企合作机制

利益机制是企业及其成员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出发,对组织(或企业)外部环境中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变动的反应方式和组织(或企业)中不同成员的行为之间的相互依存、制约、影响方式。校企合作利益机制主要是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为了确保合作双方的各自利益,共商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人才培养过程[2]。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动力转换,转型升级,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亟须校企合作各利益方从表面层次合作进入到纵深层次协同合作,从虚体平台合作到实体平台合作,从单一层面合作到全方位立体合作,从而实现从合作的表面层次时代走入融合的深层次的共同体时代协同发展创新转变,而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机制上进行保障。

2.1 构建利益驱动机制

构建利益驱动机制是指利益各相关方从维护各自利益出发,构建对组织外部环境中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变动的反应方式和组织中不同成员的行为之间的相互依存、制约、影响方式,使其为共同达到相关利益而形成的内外动力系统。就校企合作各利益相关者而言,为了达到各方认可的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人才培养过程和认同的合格人才,政府、企业、学校、师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彼此相互促成的内外动力。这种利益内外动力来自各利益相关者的外在实际需求,是各利益相关者相互合作的内在诉求。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校企双方的直接利益诉求,明确各自职责、权限及利益,各自提升服务水平,实现共同人才培养。

2.2 均衡利益保障机制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每个主体所追求的价值体系各不相同,往往由于多方利益不能得到公平解决,或信息不能相互公开而产生冲突或博弈或诉求。企业总是把自己置于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之外,把培养人才归结于院校之事,自身难于从中获得直接利益的满足,而动力不足或消极对待。学校师生片面追求笔试高分数,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强调理论重要性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而使校企之间产生距离感。为了使相关利益各方能够共存和相容,需要通过某种权威(如政策、法律等)来协调各方冲突或博弈或诉求,而达到一种合理的优化均衡状态,进而保障校企合作中各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均衡。

2.3 协同利益共生机制

不同领域的有机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为了寻求生存的共同空间而进行有机整合,达到协同利益下的共生机制。校企合作属于不同社会利益群体的多元化合作,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益来源也不同,进而产生利益竞争、利益摩擦,甚至利益冲突,从而导致校企双方关系的不协调,彼此理解的社会责任也不尽相同。企业的利益出发点是高效利用企业的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资源,为企业创造尽可能大的利润;而院校的利益出发点往往是要求学生在学校校园内,通过组织教学,学习学校自认为有价值的知识与技能,尽可能把学生培养成符合企业需要的社会职业人;家长和学生的利益出发点是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最终能够达到满意的学生自我职业发展。政府的利益出发点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因此,要构建利益诉求的渠道,对各方的利益进行协调、整合,本着互惠互利,共生共存为根本宗旨,满足各方利益,打造可持续的持久的协同利益共生机制。

3 构建利益共同体下的校企合作路径

有着不同的利益出发点的组织,共同生存于同一环境中,为了谋求共同的生存发展空间,依据有机生物体共生共容理念,互惠互利,共生共存,为构建形成校企合作利益命运共同体提供思路和合作路径。

3.1 引入校企合作咨询与服务机构,打造利益共同体合作平台

不同属性的组织之间,因出发点或利益关切不同,要想谋求达到同一行动或思想,往往需要中间媒介的搭桥,建立沟通渠道。作为校企合作的当事主体院校与企业,分属于不同的组织机构。学校属于公共服务组织机构,不以获得经济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注重的是利用资源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而企业不同,企业是经济实体,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合作中追求经济利益为出发点。院校与企业不同的出发点和利益追求点,以及不同的管理运营方式,将会导致双方产生沟通障碍,从而产生隔阂,将可引起合作危机。引入第三方机构组织,以专业的校企合作咨询服务,搭建一个基于校企共同交流的平台与桥梁,保证校企多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还可起到相互督促与催化驱动作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大数据资源信息交流沟通平台,促进有效沟通的同时,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建立资源共享,将优质教育资源、企业资源、行业资源和服务资源引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和信息互动,力求保证各方信息对称及信息透明。假设政府用Ai 来表示,院校用Bi 来表示,企业用Ci 来表示,我们力求各方利益者在合作中,取得最大的交集结果,即Ymax=Ai∩Bi∩Ci.Y 值越大,取得的效果越好,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越大越深入。如图1所示。

3.2 建立与完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营造公平公开的政策环境

校企合作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仅仅依靠合作的院校与企业进行表面层次的情怀合作是不能长久,需要政府的大力政策引导和法规的规定来限定合作方的责、权、利方面的关系,营造一种对企业、对学校、对家长、对师生、对社会公平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让企业学校甩掉思想顾虑和包袱,积极深入参与校企合作。在政府政策与法规的引领下,院校与企业按照相应规则来进行合作,以相互谋求最大利益来达到合作最大的收益,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政校企社”三角塔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在此模型结构中,政府处于塔尖位置,负责政策法规的制定,形成院校、企业按规则办事,各司其职,积极深度融入人才培养的环境当中。

图1 最大交集Ymax=Ai∩Bi∩Ci

图2 “政校企社”三角塔结构

3.3 建立互信互认、互惠互利、共生共存的利益保障平台

互信互认是合作的前提,互惠互利是合作的动力,共生共存是合作的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校、企利益保障平台,以规则制度为基础,规范各相关利益方的行为,明确责权利范围及履行的社会责任。如图3所示,建立政府、院校、企业、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命运共生共存生态圈保障系统,遵从科学育人规律,遵从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发展。

图3 共生共存生态保障平台

4 结语

深化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生命线,通过建立利益共同体下的驱动机制、均衡保障机制、协同共生机制等有效体系,在社会及政府的共同支持下,构建良好校企合作生态系统,是未来应用型高等院校培养职业型人才、创建创新型社会、规范各利益行为、实现和谐发展和有效推动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

猜你喜欢

出发点相关者共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均衡性原则司法适用解读及适用路径的精致化构造——以四个案例为出发点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关系网络动态分析
建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三层次结构分析
以“中国制造2025”规划为出发点的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
以学生培养为出发点的数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