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模式的创新研究
2019-04-24李蕾红胡安琴
李蕾红,胡安琴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1 项目研究的背景
财经类专业实验课程考核方法的革新是深化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传统实验成绩考核方法存在很多弊端(赵庚升等,2015)。会计电算化课程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平时成绩+上机考试” 的考核模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程表现、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方面;上机考试占70%,主要根据学生期末上机测试的试题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该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化,容易诱导学生将学习重心偏向“考试结果”,而非“学习过程”,这使得考核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2 项目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类型看既有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学科课程,又有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活动课程(刘宝存,2010);通过构建科学系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刘艳等,2016);在“以人为本”“创新改革”的教育理念及应用型发展定位来看,大学课程考核方式应该更加注重教学过程及能力应用,不应该仅从教学结果考核,成绩评定也是一样,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樊慧君,2018)。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应游离于学科课程之外,培养创业能力所需的与其说是一门新的独立研究领域,不如说是对学科教学过程的重构(赵中建等,2015),而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模式则是教学过程重构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又由于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具体的课程考核时必须结合相应课程的特征,设计符合专业特征、学科要求的课程考核体系。所以,该项目即是基于此目的而对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进行了考核模式的创新性研究,旨在提出符合应用型大学发展的改革措施,完善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为了改变现有的以期末测试为主的单一测试模式,实现动态的学习“过程控制”考核新模式,该项目主要对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改革。
第一,设计系列“考试套餐”。项目设计的“考试套餐”包括“60 分基本套餐”“70 分中级套餐”“80 分花样套餐”和“90 分完美套餐” 四个层次,其中,“60 分基本套餐”的实训任务仅包括财务软件的基本设置,不涉及日常业务的处理,该套餐满分为60 分;“70 分中级套餐”,实训任务包括基础设置+财务模块的业务处理,该套餐满分为70 分;“80 分花样套餐”与“中餐”搭配,即学生可以从薪资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采购管理模块(供应链)、应付账款模块、存货管理模块、库存管理模块、销售管理模块、应收账款模块等众多业务模块中任选其一,与基础设置和财务模块相结合,该套餐的满分为80 分;“90 分完美套餐”,即基础设置+财务模块+业务模块+UFO 报表,在正确处理各模块的业务的前提条件下编制财务报表,该套餐的满分为90 分;剩余的10 分则通过学生的求学态度、学习能力等角度予以考核,相应地给予成绩。第二,采用“开放式”考核。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形成不必要的负担,整个过程测试均采取开卷形式。学生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包括参考教材、查阅文献、上网搜索、小组讨论等方式,均属于“合法行为”。该考核方式的根本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形成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范式,实现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第三,推出了以“考试套餐”“学历层次”和“关联课程” 相结合的三维立体课程考核创新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设计的“考试套餐”系列是搭建完整课程考核模式的基石。
4 项目研究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以“考试套餐”为基础的三维立体课程考核创新模式的实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化整为零,分模块、分阶段地逐步推行。
第一,初次实施该模式应以基础课程“会计电算化”的考核改革入手,选择学历层次居中的“本科”学生作为受试对象,设计针对该课程、该层次学生的考试套餐,实施以“会计电算化”课程、“本科”层次学生、四类“套餐”为支点的“初级版”三维立体考核模式(如图2所示)。“初级版”模式之所以选择本科学生作为教学改革受试对象,主要在于本科层次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好,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的适应能力更强,便于对考核模式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有利于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顺利开展。
第二,在“初级版”三维立体考核模式推行成功的基础上,再按照先横向拓展、再纵向发展的模式进一步充实以“考试套餐”“学历层次”和“关联课程”相结合的三维立体课程考核创新模式。即第二阶段的实施仍以“会计电算化”课程为考核改革重点、以四类“考试套餐”为依托,但在“学历层次”方面不再仅针对“本科”层次的学生实施改革,而是以“本科”层次的改革成果为基准,向前向后双向发展,设计并实施包括“专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多层次、多维度考核模式(如图3所示)。
第三,在第二阶段“中级版”三维立体考核模式推行成功的基础上,按照课程深度从基础型课程“会计电算化”向综合型课程“专业综合实训”逐步改革,最终形成完成版的考核模式(见图1)。
第四,形成以“考试为利剑”的“过程控制”考核模式。三阶段的改革均需遵循“以考试为导向,督促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原则。为此,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调整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重(平时成绩70%,期末成绩30%,期末成绩30%部分采用笔试方式对理论进行考核)。鉴于平时成绩部分比重非常大,将平时成绩设计为5 部分,即实验进度跟进情况(60%)、实验成果完成情况(10%)、期中测试(论文完成)情况(20%)、实习报告完成情况(10%)和考勤情况(扣分)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和进度进行控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学生实验以“小组”形式进行,每小组分别发放不同的实验数据,完成不同的账套练习,并且小组内各成员的账套名称和操作员也根据自己的学号、姓名设置,完全避免“搭便车”现象,切实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5 结语
实验课程考核模式的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转变学生学习的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的引导他们由过去的应试型“学习、考试”型向自主型“学习、思考、研究、创新”型的转变(赵庚升,2015)。本项目课程考核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根除“以考试为目的”的考核误区,形成以“考试为利剑”的“过程控制”考核新模式,即以“考试”为工具,督促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地享受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