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里弄街坊更新中的海派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2019-04-24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

时尚设计与工程 2019年3期
关键词:田子坊里弄街坊

代 阳,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

1 里弄街坊的更新

里弄街坊是上海市特有的居住形式,承载了上海特定时期的大众生活和文化,是近代传统生活空间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上海地方文化精髓所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上海开埠初期,一些富商和地主仍然保留了乡村的生活习惯,在四合院的空间格局基础之上,引入西方联排住宅的建筑形式,形成了早期的里弄街坊。里弄曾经是上海居民最主要的栖身之所,到1990年,仍然有近一半以上的上海市居民住在里弄里。目前,随着上海城市更新速度的加快,大量的里弄街坊都进行了更新改造。一部分里弄街坊进行了民生改造,对厨房、卫生间、楼道、室外活动场地等空间进行修缮和更新,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也有一部分里弄街坊由住宅更新为文化、商业、办公等功能分区,在保留原有城市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现代的创新元素,使传统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很多更新后的里弄街坊已经成为上海市新的文化地标(如表1所示)。

表1 上海市里弄街坊

上海市于1986年1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确定了市中心12片风貌保护区。2016年,上海市政府公布了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扩大名单,将119处风貌保护街坊列入该名单中。2017年,上海市政府公布了第二批风貌保护街坊名单,将131处风貌保护街坊列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这些风貌保护街坊中有近一半为里弄类风貌保护街坊。同时,上海市还存在大量的一般性里弄街坊,虽然它们的历史价值没有风貌保护街坊高。但是,它们也曾经历了上海近代历史文化的变迁,记录着人们生活的痕迹,具有一定的历史人文价值。上海市目前的城市更新策略已经由“拆、改、留”转变为“留、改、拆”,大量的里弄街坊面临着城市更新的问题。目前,居住在里弄里的人群有近四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其余人员以本地老年人为主,居住密度高,居住条件较差,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里弄街坊更新过程中的文化传承成为广为关注的问题。

2 海派文化传承

上海作为中国近代文明的发祥地,不断吸收、借鉴和融会国内外优秀文化,形成独树一帜的海派文化,是上海市特有的区域性文化现象,能够体现上海市特殊的文化气质。海派文化是古典和现代的结合,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典雅和时尚共存的独特风格。在里弄街坊进行更新的过程中,要对海派文化进行传承,提高城市的文化创新能力,增强城市的文化活力。里弄街坊作为海派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之一,具有广范而重要的意义。

上海市在《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指出:要用好、用足海派文化资源,大力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打造海派文化品牌,使上海城市的文化特质更加凸显,进一步增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在海派文化品牌的创立过程中,经常出现品牌展示方式单一、缺乏文化特质、商业气息过重、大众接受度较低等问题,导致海派文化品牌所产生的良性效应并不明显。因此,通过里弄街坊对海派文化进行多元展示和传承,可以拓宽海派文化的传承渠道、创新海派文化的传承方式,提升海派文化的传承效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3 海派传承路径探讨

上海市里弄街坊的更新过程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从早期的新天地商业开发,到后来的田子坊、建业里等更新改造项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海派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选取上海市比较典型的里弄街坊更新案例,对其中的海派文化传承路径进行分析和对比,探讨在新的城市更新政策影响下,上海里弄街坊更新中的海派文化传承创新路径。

3.1 居民自发推进的传承

位于上海市泰康路210 弄的田子坊,其街区形成于1920年代,是上海历史街区中保存历史文化遗产类型最为丰富的社区之一。目前,田子坊已经成为上海的城市文化地标,对海派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田子坊是由居民和商户自发完成的渐进式里弄更新,其最大特点就是在里弄更新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的居民居住在其中,在形成的创意文化园区中依然具有浓厚的居住氛围。在田子坊的更新过程中,海派文化的传承体现出一种自由、灵活、居民主导的多元化路径,在传承过程中充分调动了社会资源、原住居民、创意人士等多方力量,进行了一场自发性质的自主更新。

在这种居民自发推进的传承路径中,田子坊主要有以下特征:(1)在田子坊的更新过程中,保留了原有居民的居住空间,也就保留了原有的里弄空间格局,同时也保留了里弄街坊内的人文气息,让人可以体会到老上海的生活气息,在更新后的田子坊中,既有现代的创意工作室,也有传统的居民生活,是一种时尚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潮流和复古的情调,恰恰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精髓;(2)田子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居民自发的更新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初期,受到政府和开发商的控制较少,很好地保留了田子坊原有的历史人文价值,在田子坊中可以找到海派餐厅、上海手表、老上海冰棍、老上海雪花膏、上海原创明信片、老上海特产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海派文化记忆,也有网红西餐、英式茶屋、各国料理等异国情调的休闲场所,这正是海派文化的多元化展现;(3)田子坊作为一种空间载体,对海派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包括海派手工技艺传习所等公益项目,通过剪纸、扎染、编织、香囊制作、面塑等各类工艺传承活动,吸引大众参与到活动中去体会海派文化的精髓,提升了海派文化传承的广度。

3.2 纯商业开发推进的传承

位于上海建国西路和岳阳路西北角的建业里,是由开发商主导的里弄街坊更新。开发商将里弄转化为酒店和酒店式公寓等现代功能空间,对里弄街坊中的海派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里弄的物质空间可以拆迁,但里弄的档案、记忆和文化还可以传承和保护。新的空间布局和构成能够适应新时代人们不断变化的生活需求,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进行结合的一种探索,体现了海派文化多元并存、兼收并蓄、引领风尚的内在特质。

在这种纯商业开发推进的传承路径中,建业里主要有以下特征:(1)基本保留了里弄街坊的城市肌理和空间布局,其中的建筑特色和巷弄空间尺度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延续,这些都是里弄街坊更新的核心要素,可以使海派文化在新时代中重新焕发生机,体现出其高度的艺术和人文价值;(2)对里弄街坊中有保护价值的部分采用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更新和文化传承,通过结构加固、立面修缮、细部替换等方式复原里弄街坊原本的风貌,虽然更新后的里弄街坊已不再是住宅功能,但当人们置身于里弄街坊之中,仍然可以感受到里弄的独特风貌所带来的文化魅力,开发商和设计师在努力完成商业与海派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3)通过建新如旧的方式使里弄街坊更新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新建部分仍然复原原有的城市肌理,同时通过地下开发来适应现代的空间功能,通过新旧结合,使整个里弄街坊的更新既延续了城市文脉,又解决了与现代生活的矛盾,使上海里弄焕发了崭新的生命力。

3.3 综合开发推进的传承

位于上海市南京西路附近的张园,曾经记录了上海一个时代的辉煌,后来这里建成了典型的里弄街坊,张园主要通过综合开发的方式来实现了里弄街坊的更新和文脉传承。原有单一的、片面的、片段式的更新模式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是不可持续的,急需转变为全面的、综合的、持续性的更新模式。张园的更新具有“商、旅、文”融合的复合型整体定位,整个区域具有明显的多元化属性,对海派文化进行全新的展示和传承,是上海市新的城市文化地标。

在综合开发推进的传承路径中,张园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张园在更新之前就已经确定了保护性征收的基本原则,张园的整个区域进行的是整体性征收,并且确保做到征而不拆,保留张园区域的历史痕迹,留住海派文化的根源,并对其历史风貌进行最大程度的展示,确保海派文化传承的原真性;(2)张园的更新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由原本的居住空间更新为商业、办公、文化、创意、公共设施等多元化的复杂空间构成,同时还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后续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张园在功能置换的过程中并没有改变原来的城市肌理,而是对大部分的里弄进行保护性修缮,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时尚文化的有机结合,将海派文化的精髓发扬和传承;(3)张园的更新平衡了空间肌理与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在原有城市肌理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功能需求梳理了空间构成和人流动线,同时维持了连续的城市界面,对城市风貌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在张园内部,对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处理也与周边建筑和城市环境相协调,将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创新结合,向人们全方位地展示了海派文化兼容并蓄、包罗万象的特征。

4 反思与启示

上海里弄街坊的多元化更新是未来风貌保护和文化传承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选取近年比较典型的三个里弄街坊更新案例,分别代表了居民自发推进、纯商业开发和综合开发三种不同的海派文化传承方式,这些里弄街坊的更新给上海的传统街区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更新过程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开放性和创新性无疑是海派文化最大的特点,创意是海派文化发展的源动力,海派文化塑造城市创意环境和提升城市创意能力。居民自发推进的田子坊更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局部失控的局面,政府对田子坊更新中的业态、环境、招牌、建筑立面等要素的控制力偏弱,随着田子坊商业化程度的不断加大,商家随意改动建筑立面、侵占巷弄空间、破坏原有里弄风貌等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能够提高居民自发推进的海派文化传承效应,需要在更新过程中注重里弄风貌的保护,并对各种业态的文化属性和创意性进行评估和适度管控。纯商业开发完成的建业里更新虽然满足了现代生活的功能空间需求,但是其建新如旧的更新方式受到社会各界关于假古董的一些质疑,并且更新后的酒店和酒店式公寓对公众的开放性不强,其海派文化传承的广度和效果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区域综合性开发的张园通过混合开发的形式增加了里弄更新的多样性,给海派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多样的途径和可能性,并且张园的大部分空间都是公众可以自由体验的商业和文化创意类空间,对大众比较友好,对海派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推动作用。

5 结语

里弄街坊的更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保护、修缮、更新和海派文化传承之间需要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结合现代的新媒体、新技术、新科技等创新产物,使里弄街坊更新可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无限的文化活力。同时,在当下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以里弄街坊为空间载体的海派文化传承可与城市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扩大海派文化的影响范围,加强海派文化的传播力度,提升海派文化的传承效应。这也是打响海派文化品牌的一种直观、高效的方式。

猜你喜欢

田子坊里弄街坊
以街坊为单元的老城区微更新方法研究
——以柏林Kreuzberg 地区为例
钢笔淡彩画之田子坊
唐朝城市街坊布局规划
多元与包容
——上海里弄居住功能更新方式探索
多元与包容
城市更新背景下地区中产化过程研究
百万庄小区街坊调研及街区改造设计
上海里弄认同的多层线性分析与政策建议
历史街区导视系统设计探索
——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OF DR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