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19-04-23李晓旭夏雨萍杜胜男范影李小玲
李晓旭 夏雨萍 杜胜男 范影 李小玲
[摘 要]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专业班级人数不断提升,但国内大部分高校教学模式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专业教师只负责专业课的授课,生活及学习成绩等由辅导员统抓,设置班主任辅助辅导员工作”的教学模式。针对当下高校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提出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辅导员负责学生的生活指导,专业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以每个专业教师及其授课学生为一个团队,让学生从进入校园起就开始接触、了解所学专业,促进上下届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有助于学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5-0046-03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校在校生及毕业生人数迅猛增加。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 我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大中型跨国企业的发展,使得这种高层次人才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是培养高等人才的重要场所,而现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却处于尴尬的地位——原有的教学体制存在多方面的弊端,导致大多数毕业生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如今评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学生专业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高校教学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校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高校的扩招,各高校原有的教学模式已远不能滿足其教育管理的需求,高校教育亦不再是精英教育,大有变成平民教育的趋势。曾经物以稀为贵的“香饽饽”,如今变成了量产的复刻版[1]。
当今我国高校普遍实行班级教学制,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该种模式下,教学活动以教师为核心,围绕教师传授知识展开,以单一的“教材—教师—教室—成绩评定”教学结构存在。教师授课仅仅围绕教案及课本进行,大都是照本宣科,与学生缺少互动,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培养出的毕业生创新能力不足。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是“制度性”的主客关系,这不仅不能对高校本就已达饱和状态的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也无法达到极力发掘学生潜力的初衷。这对培养优秀人才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毕业后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例如,工程行业的管理是动态的管理,现有教学模式下的传统高校毕业生,在刚刚进入工程行业时,往往都是生搬硬套书本知识,缺乏动态思维及自主创新能力。现笔者结合本校现状,深入分析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
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进入大学后,前期“灌输式”学习的弊端便显露无遗。学生对以前他人督促性学习有着极大的依赖性。养成的陋习非一朝一夕能改,而在原有的大学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快速适应学习方式的巨大变化——由他人督促变为自主学习,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缺乏该有的主动性。大学新生入学初期的不适应,加上无人敦促指导,长此以往,他们便无法跟上教学进度,更会增加学习惰性,造成恶性循环。大一、大二基础课的拖沓,会影响他们专业课的学习。
(二)学生特长不易发挥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感情、意志、性格、情绪等熔成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就谈不上教育。”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是开发人类创造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们的了解甚少,除上课见面外,几乎没有交流,公共课教师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刚入学的新生目标不明确,交际圈窄,接触的基本为同级学生,即便有些学生有独特的想法,也无处施展。此时,如果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无法解其惑、指其路,很可能会错过学生本人未曾被发掘的特长,以致最后造成极大的人才浪费。古人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若无法发掘学生的潜力及特长,则无法因材施教,这对培养高品质人才大为不利。
(三)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受中学时期学习方法的影响,很多刚入学的大学生不适应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上高校按专业招生的政策,使得部分新生在选择专业时较为盲目,少有经验丰富的人引领,他们对专业的基础知识概况和技能的基本要求不甚了解,更谈不上对专业的整体认识。这导致学生对建立一个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学习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多数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入学前对专业知之甚少,不知道本专业的开设背景及就业前景。现如今,大部分的高校都实行学分制,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掘自己的兴趣及特长,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自己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倘若学生只是为了不挂科、为了拿毕业证而学习,这就违背了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的初衷,学生即使毕业了也难以融入社会。
(四)授课的专业教师与学生沟通少
在大学课堂上,教师的授课方式与高中不尽相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大学授课,教学进度快,科目种类多,尤其是在大班制课堂里,授课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及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课上课下都难以向教师反馈自己的问题,他们只能考试前突击复习。在传统的教学制度下,学生在遇到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又无法及时得到答疑解惑时,可能会产生厌倦弃学的心理。在没有办法及时解决和调整心理的情况下,这对他们后续的学习有相当大的影响。
(五)学生发展方向模糊,对就业认识不清
在相对自由的大学环境中,合理的规划是必要的。一份“大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调查问卷显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自己仅有初步的了解,尚不能合理且有效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他们中有很多人不满意现状却又想不出办法改变它。在未来的发展上,部分学生因缺乏与教师、前辈的沟通,没有专业的师长指导,自己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及经验去对专业前景做出判断,这些都导致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无从谈起。
在此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心里想得最多的就是进国企、考研、考公务员,然而这三条道路并不适合每一位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进入大四才开始考虑工作的问题,由于不能很好地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就业时毫无头绪,盲目选择,这部分学生即使就业后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岗位。
(六)教师缺乏责任感
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是来自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责任感。一名富有责任感的教师会在枯燥的教学工作中创造出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来,从而活跃课堂的氛围[2]。
然而,学校的教学制度对教师的责任感有极大的影响。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学体制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教学目的是保证考试通过率、保证毕业率、保证就业率,教师也就变成了“为了讲课而讲课”。在现有教育制度下,教师因缺乏与学生的沟通,没有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逐步更改,在教学上缺乏责任感。更有甚者,教案及教学方法几十年如一日,与社会新技术发展脱节,学生接受认知度较差,这更加放大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二、新的教学模式及其优点
(一)新型教学模式
笔者就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结合当下社会现状,提出了下述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
新型教学模式为“教师+团队”的模式,即一个专业教师带一个学生团队。团队内每年纳入新生后,由团队内高年级学生带领他们熟悉适应校园环境,了解校内生活情况、学习情况等,传授学习经验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该名教师负责所带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及生活情况。团队内学生合作学习。团队成员可以包含但不限于在校生,亦可与本专业优秀毕业生保持一定的联系,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实时了解专业在社会的现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
该教学模式在研究生教学模式下进一步拓展,注重正确把握“讲、说、论、授”,将其四者合理结合。这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完成从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四種状态的转变,让学生到毕业时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及工作岗位。
(二)新型教学模式的优点
在学生原有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将个体学习与交往学习结合起来,将教学知识与他人经验结合起来,同时普遍注意学习的反馈和强化,注意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参与中,在教学活动中把被动的学习变为自发的、主动的学习;有效增强学习的合理性和乐趣,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在合理利用已有资源的同时,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1.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一个团队里,学生共荣辱、共悲喜,有一个相伴四年的教师引导,一群像家人的同学及学长互相照顾。课业上的问题即便带队教师无法及时解决,还有高年级成员能帮忙解其惑。这改变了学生单纯地、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建立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多个获取知识的渠道。这在帮助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又让他们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索的能力。
已步入工作岗位的学长,还可以将工作中的趣事及经验分享给在校生,让在校生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初入社会时亦可有的放矢,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2.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及生活问题
在该模式下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足够熟悉,这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团队内学生彼此熟悉,这能避免因拘束而沉默导致问题无法解决的情况。
除上述优点外,其还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除了专业技术能力外,学生一项重要的技能便是沟通。良好的沟通是成功的一半。
3.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
新教学模式弥补了原教学模式简单划一的弊端,能有效根据每个学生的差异,对其进行培养。在合作式的交流学习中学生能取长补短,按自身的需求进行学习。师生互动更利于学生自身特长的发挥。
当今社会需要一专多能的人才,这就对在校大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前提下,要着重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在毕业进入社会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优势,使自己快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品质”人才。
4.学生对自己专业及发展方向有更好的认识
新教学模式不仅有正常的课程学习,还有团队内专业教师及前辈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在这种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去汲取所需知识,并融合所学,有效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匹配自己所需,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做出最合适的选择,在校时就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入职后不迷茫。
四年大学生涯如同一场旅途,要有明确的目标及方向,沿途跋涉,方能到达彼岸。如若不然,定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5.学生的就业信息来源更广
在对自身能力发展有清晰的认识、主动学习能力显著提高、专业认识更为透彻的情况下,学生会对自己有更为明确的认识。
学生在校期间有良好的职业规划,在就业时才会有良好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在社会实践时,才会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较为准确的预测能力和决断能力;在面对社会竞争时,才能体现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信息也能及时了解。
在新教学模式下,“小团队”内经验丰富的学长可以帮助新生筛选信息,让他们更好地选择就业[3]。
6.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在新模式下,教师在融入学生集体后,能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聆听学生的心声,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在这个团队中,教师也能根据其他毕业生的经验信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优化自己的教学教案[4],施教方法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与新时期毕业设计选题要求相契合[5]。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会对自身的工作产生危机感,这能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这样教师不仅履行了其职责,更加强了自己的责任感。
(三)高校教学迎来“共享时代”
笔者提出的崭新教学模式,符合当今“共享社会”的理念。团队内,知识共享,经验共享,资源共享,人脉共享。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种共享能让教学延续下去,让知识传承下去,这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壁垒,完善了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能让高校为社会更快、更好地培养高层次人才,让人才成为“共享时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三、结语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真正希望之所在。目前,在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有限,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情况下,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是培养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中之重。本文就该观点对原有模式进行分析后,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能更有效地提高专业创新实践能力人才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文志杰.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1(20):150-152.
[2] 王伟芳.成果导向教育范式下教师主体价值分析[J].大学教育,2017(8):169-171.
[3] 管海伟,杨双春,岳庆友,刘娟,付春.大学生创业就业发展[J].大学教育,2017(4):163-164.
[4] 杜胜男,王卫强,范影.高校赛级微课“活性污泥法概述”设计与制作[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8(5):42-43.
[5] 范影,郑平,米俊峰,王昆,李小玲.基于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导向的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17(8):158-159.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