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培养电气类创新型工程人才模式探索
2019-04-23袁训锋刘俊刘宝盈
袁训锋 刘俊 刘宝盈
[摘 要]高校要立足地方,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深入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协同育人的实践基础上,与企业合作开展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科技联合攻关、 双向兼职、 共建研究院等工作,这是目前校企协同育人的主要途径。校企协同育人有助于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强化专业学科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协同育人;创新型工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5-0035-04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地方服务,培养大批应用型专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时代,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企业行业的能力[1-2]。
教学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校企合作是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近年来,众多高校教师和学者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有效开展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米银俊[3]指出协同地市、产业、企业、高校等各方资源为我所用是新常态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刘丽梅[4]认为校内协同育人是提高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不断完善现代大学的治理体系,形成校园协同育人文化,促使协同育人常态化。张勇[5]认为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打造专业发展与区域行业发展紧密对接的应用型专业,实现企业与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李洁[6]在分析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的路径及初步成效。石钧[7]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在详细介绍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指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王丰元[8]结合青岛理工大学与青特集团合作的优势,提出建立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研究生的人才体系,提高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互结合、产教融合、校企联合,学校与企业双方互相支持,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学生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最终实现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以学校实际和社会区域经济发展为前提,深入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协同育人的实践基础上,我校提出了与陕西嘉阳光伏电力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伏产业方向)专业改革试验班,展望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
一、依据学校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
商洛学院于2006年由师范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院校,是一所面向地方服务的应用型本科院校。2014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经过10年的发展,学校坚持质量与特色并重的发展思路,依据学校实际和社会需求,建立了能够支撑学校发展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确立了“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2016年3月,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围绕企业发展技术需求,我校积极实施根植地方行动计划,深度对接地方产业。2017年10月,商洛学院入选第三批陕西省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为校企协同培养电气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2018年2月,商洛学院被批准为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目前我校正聚焦内涵发展、矢志追赶超越,为加快建设成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二、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基础
(一)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集中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规范教学过程、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学校于2012年、2014年、2016年三次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
2016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强调专业教育和应用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双四六”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强化产教融合;坚持分类培养,鼓励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模块化,加大选修课程学分比例;课内课外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应用性课程体系,编写应用型教材,以及建立学生达标标准的确定、考核、完成。2012年版、2014年版、2016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学分比例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二) 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我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導、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两门必修课,其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为 32学时, 1学分;创新创业教育与训练课为 7学分,其中理论1学分,实践6学分。开设了多门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继续推行研究性教学和考试方式改革,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三) 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我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加强课程实验、集中实践和课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强化认知、金工、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从专业课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科技创新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创业训练、培育学生学术成果,打造系统化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我校以院内课程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实验教学平台、校内共享实验平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企合作基地为基础,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初步形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图2所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实验教学平台包括大学物理实验中心、三电实验中心、电气自动化实验中心,在承担专业课实验外,能够为师生提供创新创业训练平台。院内开放实验平台包括电子创新实验室、PLC实验室和DSP实验室,免费提供各种电子设计元器件,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值班,面向全校学生24小时开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四) 与企事业单位协同育人
学院联合商洛市供电局、陕西嘉阳光伏电力服务有限公司、商洛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商洛市林强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通过合作开展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 科技联合攻关、 双向兼职、 共建研究院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如图3所示。
1.合作开展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自2014年起,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后有500多名学生赴陕西嘉阳光伏电力服务公司开展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活动,每年有近20名学生在企业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在实习期间,企业指派老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文献查阅及写作能力等,学生返校后毕业论文由学校和企业教师联合指导。由于毕业设计题目均来自企业实际课题,毕业设计过程有企业强大的技术设备作为支撑,这些学生的毕业设计答辩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在校学生的平均成绩,学生对于在企业开展的毕业设计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
2.产学研结合,科技联合攻关。通过产学研结合,校企集中力量研发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共性和前瞻性技术;着力于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应用性研究开发和新产品开发;形成技术的集成和新的商品。
我校教师与陕西林强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进行了深入合作,在了解生产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分析热处理工艺对其导电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林强电缆生产电缆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商洛林强电缆生产电缆提供指导。将陕西林强电缆实际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凝练成为科学问题,申报获批商洛市科技局重点科技项目“热处理工艺对商洛林强电缆导电线电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1项。通过理论结合生产使用实际,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3.双向兼职,资源共享。教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扮演的角色包括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各项创业设计大赛、科研竞赛指导、创业交流、开展讲座、科研合作引入等,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水平对创新创业意识唤起、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级职称教师到企业兼职,任企业首席工程师、名誉总工程师、研究室主任等职,将研究成果拿到企业进行转化。陕西嘉阳光伏电力服务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接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名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产品研发,并为教师提供津贴、补助及科技奖励等企业福利,使青年教师了解企业实际和企业需求,增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共建研究院,互惠互利、共同发展。2016年12月,我校与陕西嘉阳光伏电力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共建“商洛市新能源电力应用技术研发平台”;2017年8月,与陕西嘉阳光伏电力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共建“分布式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院”战略協议。协议规定,陕西省嘉阳光伏电力服务有限公司出资在商洛学院张村校区共同建设“分布式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院”,商洛学院组建高学历研发团队,有效促进双方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为了充分发挥商洛学院高层次人才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拟定“分布式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院”建设主要包括1.5兆瓦光伏电站和研究中心建设。研究中心下设10个实验室和1个光伏发电管理平台,具体实验室建设时间如表2所示。研究中心的相关实验室以1.5兆瓦的光伏电站数据为基础,开展最佳倾角、农光互补、多能互补能项目的研究。研究中心各实验室之间通过电缆连接,也可通过通信线路来进行远程控制。力争在5年内将研究院打造成省内知名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促进陕南地区分布式能源产业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助推美丽幸福商洛建设的进程。
我校以分布式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培育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设光伏产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试验班,培养光伏产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校企协同育人的预期成效
我校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支撑,统筹多方资源,大力推进校企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校企协同育人有助于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强化专业学科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以分布式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培育省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设光伏产业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试验班,培养光伏产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第二,研究院能够为物理学、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建筑规划、生物技术、园林、美术学等专业的学生提供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实践创作的场所;开展研究工作能够促进相关学科建设,形成以半导体物理、光伏发电、农光互补、绿色建筑为特点的特色学科专业群,增强商洛学院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第三,光伏产业、农光互补和多能互补的示范工程能够作为学校继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秦岭植物资源之后的第三个学科增长点。
第四,分布式新能源应用技术的推广,将有力推动美丽幸福商洛建设的进程。
[ 参 考 文 献 ]
[1] 严建华,魏江.构建“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6(12):53-56.
[2] 刘炯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大学人才培养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5(Z2):14.
[3] 米银俊,许泽浩.协同育人推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5,(11):30-32.
[4] 刘丽梅,马靖香,张英良.新建本科院校校内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以邯郸学院为例[J].教育研究,2017(6):151-156.
[5] 张勇.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6(23):39-40.
[6] 李洁,党晓圆,汪纪锋.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创新创业平台”——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醅素质教育,2017(11):165-166.
[7] 石钧,肖华清.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8(1):144-146.
[8] 王丰元,邹旭东,潘福全,等.基于校企协同机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大学教育,2018(2):140-143.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