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的“秘诀”
2019-04-23郑去非
郑去非
在师范学校上学时,因为年纪尚小,所以天真地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只要自己熟练地掌握相关知识,教会学生如何理解,怎样记忆,也就算做到尽职守责,无愧于心了。
19年间,从懵懂少年的满腔热情到教育过千百学生,从无知天真的顽皮少女到早为人母的切身感悟,其间经历的,林林总总的体验,早已把当初的想法彻底改变。
一件多年前的小事,时常萦绕在心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一个叫紫婷的非常特殊的女孩,她的特殊是因为她患有一种先天性神经粘连性疾病。每做一个动作,两只手的手指都会同时做同样的动作。单手操作还好,要是双手配合,就显得极其笨拙。出于照顾她,班里的活动我很少让她参加,即便是打扫卫生,也只是简单的倒个纸篓。因为先天的残疾,她有着很强的自卑心理,平时就少言寡语,加上有些顽皮的学生偶尔模仿,更让她与别人的交流越来越少。如此年纪,不该缺少的欢笑,却很难在她脸上找到。所以,她在班级里就显得非常孤僻和沉寂。由于我的粗心和疏漏,当时这些情况根本没有引起我的注意。
一次偶发事情,让我与紫婷有了亲密接触,也让我可以更近距离去观察和发现她心里真正的“秘密”。起因是她家突遇急事,父母需要外出,她却无人照顾。受她母亲之托,紫婷临时在我家居住几天。一天晚上,她在小桌前写作业,我蹲在地上,查找教案资料。突然,她站起身来,拿起她的小板凳,走到我跟前,微笑着对我说:“老师,你坐。”那个如阳光般的笑脸,顷刻间让我眼前一亮,它是那样的灿烂纯真,那样的质朴无邪,如一股清泉流淌过我的心窝,那一瞬间的温暖仿佛如春日的和风,轻轻吹过面颊,又如经年的油画,永久地定格在那。
我从来没想过,她会有如此甜蜜温馨的笑容,让我始料不及,不知所措。或许是她与以往表现的巨大反差,或许是我对她从来没有过细致的观察,那一刻,让我对她的感情,由之前简单的怜悯照顾瞬间有了很多想法。一棵本不茁壮的幼苗,如果没有阳光雨露的滋润,再不经历风雨的侵袭和雪霜的洗礼,如同温室里的小苗,它怎么能长成参天大树呢?睡前的脑海,思虑万千,有对自己从前教育理念的总结,更有让紫婷有所改变的想法。
早起,一改她十年如一日母亲给穿衣的习惯,温言鼓励,给她信心,虽然用时很长,我却给了她最高的赞赏。她微微的笑容里虽有羞涩,却平添了几分成功的喜悦。余下的洗脸、刷牙全由她自己打理,每成功一件,我都会给予鼓励。“加油,真棒!”如同奖状一样,让她有了更想成功的欲望,每一个笑脸的回馈,也让我备感欣慰。就像打开了一扇原本封闭的窗子,窗内幽闭的心灵对外面的世界有了最直接的欣赏和观望。
之后直到她毕业的那天,我一直用这种鼓励的方式让她主动处理自己的生活事物和积极参与班级的集体活动。慢慢地,寡言的她与人有了交流,沉默的她有了笑语,孤独的她有了朋友。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所以,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也不能千篇一律,更应该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假如没有与紫婷的这次经历,我想,她不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如果她一直沉默下去,未来的人生绝不会是一片光明,因为,身体的残疾会引发生理的自卑,生理的自卑又会导致性格的扭曲,性格的扭曲会演变成人生的悲剧。由此引发的感慨,也让我不断反思。“教育”二字,应重在“育”而不是重在“教”,“教”是外在的手段和方法,“育”才是結果和目的。育,不是简单养大成人,而是要培育出人格完善、品性优良、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这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所以,培养学生的德和品是基础和前提,培养学生的技和能是完善和提高。
能有所感,能有所思,能有所悟,能有所醒,作为教师,应该是件值得庆幸的事,但是,也是一件惭愧的事。庆幸的是有所觉醒,惭愧的是觉醒得太晚。每一个幼苗都需要精心呵护,每一个心灵都需要倾情眷顾,不是他们不会自我成长,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让其茁壮的秘方。
(作者单位:讷河市第八小学)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