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清关系 吃透教材

2019-04-23陆世辉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王新刺猬课标

陆世辉

观摩了王新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一课,下面我就以这堂课为例子重点谈一谈如何备好统编教材的课。

我和王新老师在备这堂课的时候,重点放在如何去梳理课程标准及整套的教材。从三年级上册教材再到第七单元这节课,经历了一个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去对照宏观反复融合的过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终形成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

这节《带刺的朋友》可能跟我们以前的课堂教学没有什么过大的差别。因为不管教材怎么改,都要体现“课标”的精神。所以今天的两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优化上,都应该遵循“课标”,但是既然是统编教材的课例,很多新东西就要揉和在里面。如何备课是我们的一个难点,所以拿到这本教材,我们首先要找到历史的关联。我们反复读主编温儒敏教授和执行主编陈先云老师各个层面的讲话,进而将要点梳理出来。从主编的思路来看,教材编写借鉴了中外教材的优点,特别是借鉴并发展了传统教材的很多优点。我在这套教材里看到了三十年前教材的影子,比如说语文要素,其实在传统的人教版教材中也体现得比较好。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都有习作单元,习作单元中有一篇习作例文,这个其实在三十年前的人教版教材当中就是有的,只不过现在的统编教材加上了旁注。传统的人教版教材中高年级每个单元都有“读写例话”,以这一单元的课文为例,讲解一个读写训练重点,比如“怎样概括主要内容”“如何分段”“怎样做到前后照应”等。统编教材就是借鉴了传统教材的优点,进行了改进,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把它沉淀在教材里。我们备课的整个过程就是在找这些沉淀的东西,然后梳理出上课的一个个环节。我们最终要确定好三个目标:

1.常规目标。

2.单元重点目标。

3.课文个性化目标。

这些目标如何来确立,我们回顾一下我们备课的轨迹。先从三年上的各个双线结构的这些人文主题和单元要素上,但是光看这个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站在“课标”的高度上去审视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特别是这些语文要素。我们梳理三年级上册,作为低年级到中年级的一个过渡的特殊学年,首先从“课标”来讲,第二学段以词语教学为中心有下面三点要求: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2.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和精彩段落。

基于这些点,我们再重新回过头看这八个单元的要素。我们梳理出与这册教材词语教学的语文要素就是: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句子。

2.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3.借助关键词去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4.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这就构成了三、四年级中段学生的知识能力的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用温教授的话来说“语文教学和任何学科一样,肯定要有体系,但是教学当中不能体系化”。他反对知识能力的过度操练,也就是我特别推崇的教学无痕,潤物无声。梳理了这些知识能力体系,我们站在这样一个高度上,再来审视第七单元的重点。然后再看单元重点与课后习题的关系,课后的习题,就是把这单元重点细化。《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教学要求是:能够复述事件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那么在第七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要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课堂上的4个问题:

第1题,朗读课文找出课文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多读几遍体会语言的生动。这体现的是单元要素。

第2题,以小刺猬偷枣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么偷枣的。这体现的是课标中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第3题,读下面的词语看看“我”对刺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我”的一个情感的变化。这是有趣的我与自然,人与自然水乳交融的关系。这也是课文的一个特色化的目标。

第4题,王老师在结尾处运用了最后一道题,让学生进行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梳理到这,能够更加明晰地安排我们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最后把《带刺的朋友》课时目标和内容确定为三点:

1.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原文的生动。

2.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聪明的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的变化。

将这些内容作为课程目标,就体现了“课标”精神,落实了单元的重点,所以备课到这一步最终形成这一课的课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个课时教学内容不要过多,两到三个比较合适。上面教学内容的确定就体现了三级目标:常规目标、单元重点目标和课文个性化目标。从王新老师的课堂呈现来看,他体现了一个教学主线的层次。

1.初读文本,感受画面。这篇课文的画面感非常强,王新老师始终是围绕着通过词语品味感受画面。

2.关注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生动。

3.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练习复述。

这就构成了一个阶梯式的主线的教学层次。这个层次就是由体会语言到运用语言,再到积累表达,学会积累,学会表达,实现学以致用。怎么叫积累语言,不是你背出来和画出来,是到最后你能运用它,才真正成为自己内化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表达。

评价王新老师这堂课,我觉得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节课的特点:

层。这节课是有层次的,围绕一条主线扣住单元的重点进行有层次的教学。实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当然这个简单的过程是厚重的,我们需要课前那么多的磨课、学习,最终形成这样一条简单明了的教学主线。

变。一堂好课要讲究节奏的美,要有节奏的变化。我们都有审美的疲劳,为什么审美疲劳?是因为缺变化。课堂上给学生讲课是要有变化的。节奏的变化,一开始舒缓慢,因为要沉浸下来读课文,三年级上要练习默读课文。好的课不追求华丽、热闹。环节与环节之间要有个过渡,不能一下子变快,课堂要做到快慢结合,张弛有度。该快则快,该慢则慢。王新老师的这堂课在节奏的变化上有很好的体现。

思。就是要增加思维的成分,这是三年级的一个特点。因为由低年级感性的学习认识为主要过渡到理性的思维,在这节课中大家看到了一个是“摔”字,是小刺猬不小心摔下来还是它主动地跳下来,这是学生容易忽略的,这就有思维的成分。第二个是收枣和爬树有个快和慢的不同,小刺猬开始爬树的慢和最后收枣的快都是想不被人发现。要增加思维成分,三年级开始要增加理想思维要逐渐加大。

润。润物无声,古诗说的好:“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节课有不少词语的训练,温教授强调不能过度地反复操练,王老师在这节课中将训练自然地融合在教学过程当中,做到润物无声,教学无痕。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道里区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徐蕊

猜你喜欢

王新刺猬课标
野菊花
A simple derivative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detecting nitrate and nitrite in plasma treated water
Stress in Young People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咏蝉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