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转化的思考与实践策略探究

2019-04-23陈红月

考试周刊 2019年39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初中

摘 要:学困生在初中阶段中数量较多,因而提高初中数学教育质量首当其冲是转化学困生。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调查,得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转化与改进,目前取得了一定效果。继续深入研究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数学;转化

学习困难学生即学困生的定义为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群体。学困生存在于求学过程的各个阶段,以初中阶段最为明显,学困生往往对数学的接收能力较为欠缺。本人在初中任职数学老师多年,几乎每年都能碰到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虽然对不同类型的学困生进行对症下药,但是效果微乎其微。为了更大范围的培养学生,必须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克服数学难题,全面提高学困生学习能力。因此,笔者调查不同类型的学困生,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对转化学困生的相关措施、心得体会做具体概述。

一、 转化学困生的主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笔者一直认为学困生是由于自身心理的恐惧因素以及不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而不是先天性遗传病导致成为学困生。研究表明,学困生并非无法改变,只要教师积极乐观、耐心指导、悉心教育学困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学困生制定针对性的计划都是可以转化的,因为学困生往往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与上进心,渴望得到赞赏。而学困生的转化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既需要教师的诚心、爱心,也需要学困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摆脱学习障碍。

二、 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一) 访谈调研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

笔者采用家庭走访的形式,利用业余时间前往学困生家庭中进行走访,与家长积极反应与配合,了解家庭相关情况,从而得出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体现在家庭与学校两个方面,家庭的不关心与学校的漠视,造成学困生的自闭、恐惧心理,不愿意与人交谈,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

(二) 数学知识基础薄弱导致学习困难

在我国,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教育。但是由于很多小学毕业的学生没有良好的知识功底直接进入初中,造成学习困难,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尤其在数学学科中,因为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如果前期的基础没有打好,后期的学习就会遇到各种困难以致于数学越来越难以掌握。根据笔者的观察与分析,学困生在小学期间的数学成绩普遍较差,经常出现不及格的现象,这就表明学困生在数学方面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因为数学的基础功底较差。

(三) 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学习困难

笔者在每日的上课期间,常常发现学困生上课注意力经常不集中,容易走神,而且思考能力欠缺,只是一味地在听老师讲课。除非老师主动叫学困生回答问题,他们在课堂中寡言少语,基本很少参与课堂活动中,而且在上课期间的习题也是随便应付,不认真主动完成,在课后更是不懂得复习,每次老师布置完作业后,学困生做作业只是单纯的敷衍了事,而不对自己做错的题加以考虑和反思。

三、 转化学困生的策略和措施

(一) 关爱扶持给予温暖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都有自尊心,奋发向上,渴望取得应有的成功。学困生学习困难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学困生在家庭与学校体会不到温暖。所以,为了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笔者深入到学困生的学习环境中,主动与学困生进行谈话交流,了解他们的多方面的具体情况。当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心理上有所畏惧时,笔者会及时开导他们,从内心深处鼓励他们,并给予他们正确的道路前行。当学困生克服心理的畏惧或者在学习期间有所改善时,笔者也会积极地赞扬他们,不论是多小的进步,只要学困生积极乐观,笔者就会在适时的阶段给予肯定的表扬。

(二) 联系家长形成合力

笔者在进行家访期间,发现大部分学困生的家长工作太忙,很少关心子女的学习状况,当子女考试成绩不好时,更多的是批评,而不是安慰或者鼓励,甚至还会出现家暴的现象。所以,笔者在与学困生的家长进行交流时,在谈到子女的学校表现及学习状况时,会注意说话方式与角度。首先对学困生在学校的积极表现及进步进行褒奖与肯定,然后再如实地告诉家长学困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足之处以及遇到的困难,并根据此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与家长慢慢交流,共同找出一种改善方法,旨在解决学困生在学习阶段产生的困难。

(三) 建立学习小组促进生生相助

笔者采取建立学习互动小组,每组四到五个学生,并且确保每组仅有一个学困生,任命学习较好且具有领导能力的学生为该组组长,主要负责小组之间的学习互动与解答。如果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组长应主动向学困生伸出援助之手。笔者根据各组的学习情况及积极性设定了一些奖励措施。比如,该学习小组整体成绩明显有所进步则奖励该组学生。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 作业布置分层次以辅导学困生

现代的教学方法越来越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从旁辅助进行教学

笔者在课堂上讲解新知识时多数将以前学到的知识穿插其中,做到温故而知新,对于一些难点进行深入探讨,利用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加理解知识点。然后大部分时间则由学习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起一个引导作用,适时解答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学会思考,拉近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在作业布置的过程中,可以将作业层次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由于学困生基础较差,可以要求不做选做题,但是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则要求做选做题。

四、 帮扶措施初步成效

(一) 绝大多数学困生的自信心有所提高,对数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长期置身于学生群体中,给予学困生关心和鼓励,使得学困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耐心,体会到同学们的真心和爱心,使得学困生逐渐打开心扉,克服心理障碍,不再自卑,不再畏惧数学,提高了自信心。

(二) 绝大多数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

因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幫助,使得学困生不再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并且逐渐掌握了数学的学习方法。

(三) 绝大多数学困生数学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笔者在每日的上课中发现,自从课堂讨论初见成效后,那些在课堂上沉默寡言的学困生发言越来越积极,而且从来不找教师问问题的学困生人数也开始逐步增加,学困生完成作业的质量相比以前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玉山.全方位搞好中学实验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1(3):25.

[2]李莉.农村中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化学教与学,2011(7):77-78.

作者简介:

陈红月,安徽省淮南市,淮南市第十七中学。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初中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