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骨及软组织损伤缺损的组合组织修复临床研究
2019-04-23李风军马德叶
李风军,马德叶
(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医院,山东日照 262300)
足骨及软组织损伤缺损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症,同时,足部为重要的平衡器官,生理结构具有复杂的特点,当其出现组织缺损或者损伤的时候,临床修复重建过程中便会具有较大的难度[1]。并且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后遗症,如患者会具有负重区溃疡的情况,从而良好的组织修复方法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文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于该院收治的48例足骨及软组织损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实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48例足骨及软组织损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46.1±1.9)岁,机动车碾压伤 26例,机器机械损伤22例。48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原因的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所有患者均获得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进行该次研究,并在该院伦理委员会的监督下完成。
1.2 方法
医护人员对单纯软组织损伤患者运用局部或者游离皮瓣的修复方式,符合组织缺损患者运用组合组织再造修复的方式,同时,污染轻、全身及局部条件允许的患者还可以进行一期修复重建,对于感染严重、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便应运用分期修复重建的方法。
1.3 判断标准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即运用足功能评分系统对病人疼痛、行走能力、步态、局小腿关节活动度、踝稳定性、关节对线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75分以上为优良。且患者无疼痛,完全范围的前足和后足活动,无距小腿关节或后足的不稳定,良好地对线,步行能超过6个街区,能在任何地面步行,无可辨别的跛行,无日常活动娱乐活动受限,步行无须辅助器材,则能得到100分,其中功能50分,疼痛40分,对线10分。并对两组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患者是否出现足部疼痛、足部溃疡的情况[2]。
1.4 统计方法
根据所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运用t检验与χ2检验对数据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效果的比较
通过实验可知,治疗后的效果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患者治疗前后效果的比较
2.2 患者治疗前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通过实验可知,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例数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足骨缺损重建的过程中具有相应程度的难点,如皮瓣需薄、具有弹性,同时,过于臃肿皮肤患者无法穿鞋及时进行行走;患者负重部位具有较多的感觉神经;急诊手术往往容易诱发感染,不利于同期植骨;一次手术的难度风险较大,需清创后线将软组织覆盖创面,等待二期重建骨缺损[3]。现今随着医学技术的逐步发展,足骨及软组织损伤缺损的组合组织修复方法较为多元化,如引流具有全方位的特性,患者引流区域内的脓液与坏死组织能被彻底清除体外,进而便能使创面愈合速度加快[4]。此外,医护人员不用对患者频繁换药,护理操作流程较为简单,在借助半透明粘贴薄膜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便能够对病人伤口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患者无须运用大量的抗生素,交叉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大幅度降低。通过实验可知,治疗后的效果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并发症例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足骨及软组织损伤缺损的组合组织修复术后伤口感染情况较为常见,在患者足踝部供血不顺畅的情况下,便会使皮肤坏死,医护人员在运用传统方法对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容易使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在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出现致残,此种现象应获得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而在运用针对性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便会具有安全性[5]。针对性的修复方法能够使患者感染率降低,愈合时间大幅度缩短,如在进行皮瓣修复的过程中,对单一的血管进行吻合便可,其具有简单省时的特点,也可以运用分支串联的方法,将其组合为单一的血管。对于前踝等部位创伤缺损的患者,便可以运用带血官的髂骨膜等方法进行修复,进而便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最终,在逐步治疗的基础上,便能使患者的恢复时间逐步缩短,尽快出院,恢复到正常的生活模式中,达到良好的生活质量,心情较为舒畅,对医护人员具有较高的满意度,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髂骨的血运较为丰富,其接地稳定且接触面积大,能够良好地负重与承压,同时,内外踝可以运用带筋膜的髂骨与腓骨头实施修复。进而便能够使足骨及软组织的损伤缺损状况获得良好恢复,达到极佳的组织修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