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之我见

2019-04-22刘强

考试与评价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存在问题数学教学

刘强

【摘 要】 本文通过指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问题,从教材内容衔接、优化课堂教学、改进学生学法等方面提出策略。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初高中衔接 存在问题  教学策略

前言

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更是一种艺术,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

当下许多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面临许多变化,新教材、新教师、新同学、新环境,所有这些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这也是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笔者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策略搞好衔接。

一、初高中衔接阶段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内容衔接问题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难度、深度、广度这三个方面。初中数学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缺乏对抽象概念的论证,并且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少而简单。然而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概念较为抽象、逻辑性较强、知识难度大。

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差距,反而加大了。

2. 教师教学方法問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并反复讲解重难点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消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然而,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习惯了此种教学方法,造成自身缺乏独立思考及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反复讲解重难点内容,从而导致很多学生无法适应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

另外,教师经过了长期的教学实践一般会形成格式化的教学特点和风格,这在提倡个性、特色教学的背景下是正常的。但同时也会出现教师忽视高一新生的特点,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程度不够的现象,教师在高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按照自己的习惯和节奏,这也会造成高一新生的不适应。

3. 学生学习方法问题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步入高中阶段之后,要自主思考探索问题,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但是高一新生仍然沿用初中时学习数学的方法,最终影响到他们学习数学的效率。

还有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

1. 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材内容衔接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自主建构的,也就是说,一切新的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意义自主建构的方式获得。数学学习不应被看做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每个学生的主动建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立足大纲和教材,可先引导学生分四个模块整理初中数学内容:代数、几何、统计、概率,建立各自的知识网络结构。比如,代数的主要研究对象有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这五个研究对象依次是螺旋上升的关系。高中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应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并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2. 优化课堂教学,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在高中数学起始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尤其在讲解新知识时,要严格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照顾到学生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释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 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可通过与老师、同学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方面,每个环节都有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课习惯。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还应适当地做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和意图,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三、结束语

总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法、学习习惯的衔接。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毛永安.初高中衔接阶段数学教学的途径[J].课程研究,2015(11).

[2] 张煜.谈初高中数学衔接[J].语数外学习,2013(7).

[3] 应申拉.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思考[J].课程改革,2014(27).

猜你喜欢

初高中衔接存在问题数学教学
历史课外阅读
历史课外阅读
浅谈《物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的作用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