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教育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

2019-04-22邓梁铭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环保意识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论述环保教育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具体做法包括:在美术欣赏课中,树立环保观念;在手工制作课上,变废为宝展示环保创意;在美术综合活动中,营造环保氛围;在日常学习中,培养环保习惯。

【关键词】小学美术 环保意识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43-02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美术课程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通过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由此可知,美术不但是一门培养美术技能的专科,还是一门培养人文素养的学科。最近几十年,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环保的概念被提出,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学校各学科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和需求。基于课标的要求,小学美术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因素,借助美术的艺术性与感染性,巧妙地在课堂渗透环保教育,建立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在美术欣赏课中,树立环保观念

小学美术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环保主题的内容,可直接用于进行环保教育。另外有些隐性的环保内容,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深入挖掘,将其中的环保元素提炼出来融入课程设计中,通过反复的欣赏渗透,树立学生的环保观念。例如湘教版小学美术一二年级的《小鸟找家》《鸟语花香》《小树快快长》《美丽的昆虫》《海底世界》《花儿遍地开》等课,三四年级的《鸟之王》《留住秋天》《森林王国》《草丛中》《恐龙世界》《绿色呼唤》等课,五六年级的《家乡古建筑》《家乡美》《生命的甘露》《乡村发现》《请到绿色商店来》《俯瞰山川》《小园艺师》等课,都蕴含着丰富的环保教育元素。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主题,进行周边资源挖掘,再在欣赏课中呈现。如笔者在教学《小鸟找家》时,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当前某些地区树木被乱砍乱伐的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因为树被砍了小鸟就没有了家这一现状,通过移情效应,引起学生强烈的心灵触动,进而萌发保护森林的愿望。

另外,在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美范例时,特别是一些与生活环境相关的作品,笔者会注意从环境角度切入教学。例如教学《家乡古建筑》《乡村发现》《俯瞰山川》《绿色呼唤》等课,融入与之相关的人文环境、风情习俗、生态景观等内容,使学生感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美,认识到建筑与环境相结合的理念,进而理解破坏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当前工业发展迅速,较大程度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对自然环境也造成较大破坏,例如废气污染、水土污染、垃圾污染等。

在美术欣赏课展示主题突出、形象鲜明的图画、作品,可引起学生破坏生态环境的警觉性,激起学生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强烈情感,使学生逐渐形成正面的环保价值观。

二、在手工制作课上,变废为宝展示环保创意

节约能源是环保教育的重头戏。近年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废旧物品进行作品创作已成为一种潮流。通过废旧物品的充分利用,一方面减少材料对环境的污染,一方面提高学生废物利用的创意能力。在手工制作课上,如果学生缺乏环保的意识,在使用材料时大手大脚,对于一些边角料弃之不用,则会造成浪费,加重环境的污染。因此,手工制作课中教师需要重点强调节约材料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变废为宝,发挥创意。

例如,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玩偶大本营》一课,其目标是掌握多种玩偶的制作方法及步骤。根据玩偶类型的不同,选择的材料也不同。如手指偶可用彩色卡纸,蛋壳偶可用鸡蛋壳,纸偶则可用各种各样的纸材,甚至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材料。在此思路启发下,有的学生充分利用家里的废旧报纸制作了报纸偶;有的学生将鸡蛋壳保留下来制作蛋壳偶;有的学生收集了各色的废旧毛线,用来制作玩偶的头发;还有的学生别出心裁,用饮料瓶制作了瓶偶……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在树立环保观念的前提下,脑海可以迸发无限创意。由此而言,将美术教育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材料、获取灵感,是展示审美情趣、环保创意的重要途径。

除了引导学生变废为宝,还可以启发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取材料,以减少工业资源的损耗,这也是一种展示环保创意的途径。例如,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留住秋天》是一节手工拼贴创作课。在导入阶段,笔者从环保角度切入,试图通过让学生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情感,进而引导他们在大自然中选材进行作品即兴创作。

以下是导入环节的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

生(齐答):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呢!因为秋天是一个迷人的季节,树叶落英缤纷,铺满大地,仿佛一张金黄的毛毯,让人感觉很舒服。现在让我们走进秋天,领略一下金秋的魅力吧。(课件展示公园的小树林)

师:冬天马上要来了,秋天就要过去了,这么美的秋天大家一定很想把它留下来,现在让我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留住秋天。(学生讨论)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手工拼贴画,通过拼贴画制作我们就可以留住秋天啦。大家想不想知道怎么制作?

生(齐答):想。

(师课件展示多幅树叶拼贴画作品,引起学生一片赞叹。)

师:将落叶运用到手工画创作当中,既使“废弃物品”获得充分利用,多种形色的落叶也能为手工画设计提供多种灵感,满足各种造型需求,提高大家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废旧物品,或从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素材,实际上是通过实践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是环保教育的一个有效行为。

三、在美术综合活动中,营造环保氛围

除了在正式的美术课堂上宣传、渗透环保的知识,建立学生环保的观念,还需通过一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利用美术的第二课堂开展一些与环保主题相关的美术综合活动:环保主题绘画大赛、环保专题手工制作等;或者结合全国性、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日,组织广泛性的美术活动;又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深入自然、深入社会,去体验、发现环境中真实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如,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生命的甘露》一课,其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笔者以“世界水日”为由,组织了一次“探寻生命的甘露”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学校附近的乡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亲眼观察小河流的水质及污染情况,真实感受生命的甘露——水资源现状,由此激发他们保护水源的愿望,并点燃美术创作的火花。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创作出一些意义深刻的水源环保绘画作品,如一个小孩坐在干枯的田头哭泣、小河水配色是黑色的、河面飘着许多垃圾等;还有学生制作出与之相关的手工作品,如塑料瓶浇水器、干枯树枝盆栽等。

在这些美术实践活动中,较易营造出一种浓郁的环保氛围。在此种氛围的熏陶下,学生除了能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绘画、制作、设计的能力,还能在亲身体验、见识了环境恶化之后,深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四、在日常学习中,培养环保习惯

环境保护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国策,基于此国情,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并将观念转化为行动,身体力行地保护好身边的生活环境。由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入手,引导他们不要乱扔垃圾,不要浪费材料,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通常,美术课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制作,不可避免都会运用到一些美术材料,教师课中要不时提醒学生节约用材,不铺张浪费;作品创作完成后,要强调学生收拾好所有的材料,垃圾统一放到垃圾桶;可以利用的边角料提醒学生注意收集起来,以供下次使用。通过在学习生活中反复强调、渗透环保思想,可以促进学生逐步建立起保护身边环境的意识与责任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借助美术课程向学生渗透环境知识具有现实意义,教师应将环保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尽可能挖掘美术课程教学的附加價值,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基本素质,为我国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邓梁铭(1979— ),女,广西梧州人,小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环保意识小学美术教学实践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汽车技术的发展及其社会作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