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儿童 情绪问题行为个案分析

2019-04-22邓小莹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个案分析自闭症儿童干预

【摘要】本文基于新办农村特殊教育学校中没接受过康复训练的农村自闭症儿童存在严重的情绪问题行为,不具备上集体课、参与集体生活的基本能力的现状,提出对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行为进行分析,教会学生正确表达情绪以及学会调整、控制情绪,以逐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现状,减少情绪问题行为,帮助自闭症儿童迅速适应集体生活。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 情绪问题行为 个案分析 干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015-03

新办农村特殊教育学校中,没接受过康复训练的农村自闭症儿童由于自身社交、认知障碍,入学后不能安坐、注意力分散,存在严重的情绪问题行为,不具备上集体课、参与集体生活的基本能力。如我校小晋是新入学的一名自闭症男孩,能听懂简单指令,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但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较差,自身比较懒,喜欢依赖别人,很多事情不愿意主动去完成。身体比较敏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触碰与拥抱,对衣服的材质要求也比较高,兴趣狭窄,喜欢晃动绳子寻求自我刺激,情绪波动大,经常哭闹、尖叫,或在教室内乱跑。学校课题组对他进行个案分析和情绪问题行为干预,帮助他在短时间内建立指令意识,学会安坐,迅速适应集体生活。

一、案例分析

(一)情绪问题行为数量记录

[被观察者:小晋 观察者:黄老师 环境:教室 日期:2018.09.10-2018.09.14 目标行为:哭闹、到处乱撞 日期 起止时间 行为发生的总数 2018.09.10 08:30-09:05 3 2018.09.11 08:30-09:05 4 2018.09.11 10:20-10:55 7 2018.09.12 10:20-10:55 5 2018.09.13 10:20-10:55 4 2018.09.14 10:20-10:55 5 ]

(二)情绪问题行为功能性评量观察

[被观察者:小晋 观察记录者:黄老师 观察行为:哭闹、乱跑 记录时间:2018.09.25-2018.09.30 时间 A(前事) B(行为) C(结果)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地点、活动、人物、行为出现以前发生了什么? 孩子做什么? 孩子得到什么?逃避什么?周围人的反应? 日期 2018.09.25 智五班教室,教师在给学生上集体课 小晋先是“哼哼”了几声,然后就大哭起来,之后就满教室边哭边跑 教师走到他身边安慰,他继续哭,跑一下又回座位,直到下课可以出教室才停止哭泣 开始 08:40 结束 09:15 日期 2018.09.25 智五班教室,教师在上班会课 小晋突然大哭起来,然后在教室放拖把的桶里小便 教师带他离开教室,他不停地哭泣,直到放学妈妈来接才停止哭泣 开始 15:30 结束 16:05 日期 2018.09.26 教师把充电线放回抽屉 小晋要翻教师的抽屉,教师不让他翻,让他回座位坐好,他就开始大哭 教师把绳子给他,他停止哭泣并坐回座位上 开始 09:20 结束 09:30 日期 2018.09.26 上课完成任务后教师奖励学生吃薯片 小晋吃完一块后,看了一下教师,教师没理他,他开始哭闹 小晋妈妈(陪读)从书包里拿出饼干带他出教室吃饼干,他停止哭闹 开始 10:30 结束 10:45 日期 2018.09.27 智五班教室,学生都在做早操 小晋摸摸屁股然后大哭起来 小晋妈妈带他去厕所大便,他大便后不再哭。(小晋妈妈说他起床时拉不出大便) 开始 08:20 结束 08:45 日期 2018.09.28 智五班教室课间 小晋拿着绳子玩,突然把绳子丢掉,然后滿教室边跑边哭 教师带他到抽屉边,让他自己选,他选了另外一条比较硬的绳子,停止了哭闹,回到座位上玩 开始 15:10 结束 15:15 日期 2018.09.29 感统室,教师在给他上感统课,他在走平衡木时发现旁边有一根绳子 他跳下平衡木去拿绳子,教师不让他拿,他开始哭闹 教师让他先走完一次平衡木,然后把绳子给他,他停止哭泣 开始 8:45 结束 9:00 日期 2018.09.29 智五班教室,生活适应课 他突然大声哭闹起来 教师安慰无效,妈妈给绳子无效,最后妈妈训斥他,他停止哭泣 开始 11:05 结束 11:20 日期 2018.09.30 智五班教室,上课 他突然大哭大闹 教师拿绳子给他无效,拿水给他喝,他停止哭闹 开始 9:30 结束 9:40 ]

(三)情绪问题行为原因分析

[自身有需求 逃避 获取注意 获得实质性东西 合计 3 1 1 4 9 ]

对小晋所记录的9次情绪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可知,小晋出现的9次情绪问题行为中,有3次是因为自身有需求,有4次是为了获得实质性的东西。

自闭症,指在人际社交、认知、兴趣、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存在障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它作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社交障碍、认知障碍,兴趣狭窄,行为方式比较刻板。小晋虽然是自闭症儿童,但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肯定会有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一般孩子的需求往往可以通过语言、手势等公众理解并认可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得到满足,而自闭症孩子却因为表达、认知等能力的不足,社交能力缺乏,不会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或者选择了只有自己认可而社会大众却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导致他人无法接受,认为孩子表现异常,或者由于无法正确理解,而未能及时给予帮助,加剧了自闭症儿童情绪问题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自闭症孩子兴趣狭窄、行为刻板,在学习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会很自觉地寻找自己特定的刺激物来排解自己的需要,而由于学生自我控制力与调节能力的不足,一旦他的刺激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会导致学生情绪问题行为的频繁发生。

二、干预策略

(一)正确认识,理解情绪问题

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教师要有质量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这个群体,了解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以及分析导致这种特殊性的原因,这样才能正确面对这个群体的一系列不正确行为,伸出援手,及时地予以引导与帮助。小晋作为一个自闭症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当他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了自身的需求,如热、渴、饿、想要绳子……只能用自己特定的“啊”进行表达,在外人不理解、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会更加狂躁,叫得更频繁,甚至尖叫、奔跑、四处冲撞,这对于小晋而言是无奈的选择,也是很正常的行为。正确认识了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课题组教师不再以嫌弃的眼光来看他,而是蹲下身子,亲身体会他的感受,了解他的需求,努力寻找背后的原因,不断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关注变化,满足正当需求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王辉教授曾经对特殊儿童问题行为作出总结:特殊儿童表现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表明其在适应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应视为其求救的呼声。因此,教师要干预学生的情绪问题行为,首先要在源头上解决问题,了解问题背后的实质性困难,然后在源头上给予帮助,解决困难,这样才能杜绝情绪问题行为的发生。那么,对于学生的情绪问题行为,就可以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要,予以分辨,对正当需求及时地伸出援手,尽量满足来自他们自身的合理需求,以减少学生情绪问题行为发生的次数,降低情绪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达到增加期望的正性目标行为,减少或消除负性目标行为的目的。

课题组教师结合小晋的情况,加大了对他的观察力度,不断揣测他的心理,预测他将面临的困难,提前为他作铺垫。上体健课后,教师会关注他热的程度,提醒他去喝水,拉他去开风扇;从家长那了解到他上学前吃早餐不多,教师会在课间休息时间为他送上家长提前准备的小面包;他上厕所回来,教师会为他检查并提醒他把沾湿的衣服换下来;教师还会在适当的时候为他提供绳子(刺激物),并跟他谈好回收条件……事实证明,这一系列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的内在需求,有效地减少了他情绪问题行为的发生。

(三)有效引导,练习正确表达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王辉教授曾指出:特殊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产生的实质是技能、能力的不足,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教给技能、培养能力,而非简单的矫正。因此,教师要彻底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行为,还必须从根源上下手,用个别化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选择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学会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课题组教师针对小晋的情况制订了一系列个性化康复方案,一方面利用情绪干预对他的情绪由负性向正性进行引导,训练他练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通过个训课引导他认识各种表达需求的图片,训练他用图片或者手势表达自己的需求。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小晋想要刺激物(绳子)的时候,已经懂得跑去找教师,拍自己的心口,再伸出手掌,表示“我要”;当他需要喝水或想吃巧克力的时候,也懂得拿相应的图片交给教师,还懂得了在教师的提示下自己交还刺激物(绳子)……小晋的这一系列改变表明,康复训练初见成效,只要找准根源,在源头上解决,可以有效改善自闭症学生的情绪问题行为。

[被观察者:小晋 观察记录者:黄老师 观察行为:哭闹、乱跑 记录时间:2019.06.17-2019.06.21 时间 A(前事) B(行为) C(结果)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地点、活动、人物、行为出现以前发生了什么? 孩子做什么? 孩子得到什么?逃避什么?周围人的反应? 日期 2019.06.18 智五班教室,教师在给学生上集体课 小晋突然尖叫起来,叫几声之后,站起来在教室边尖叫边奔跑,然后跑去拉抽屉。 教师走到抽屉边,问他要什么,他点头叫两声,教师拉开抽屉,给他一条绳子。他拿着绳子在旁边晃动了两下,继续尖叫奔跑,跑去办公室,要拉邓校长的抽屉。在校长的提示下,他做完“我想要”的动作后,拉开抽屉,用原来软一点的绳子换了一条硬一点的绳子,自己笑着跑回教室玩。 开始 09:45 结束 10:02 日期 2019.06.20 下课,学生上厕所完毕在教室玩 小晋突然大哭起来,然后在教室哭闹,冲到办公室门口看了一下,继续哭。 邓校长巡视完毕,把他带到办公室,问他想要干什么,他直接拉抽屉,校长提示他要怎么做,他按要求做了之后,校长给他绳子,他停止哭闹。校长带他回教室,适逢上课铃响,校长让他玩了一会儿,提示他把绳子放到课桌里,他能执行。 开始 10:40 结束 10:47 日期 2019.06.21 教师带小晋上四楼个训室上课 小晋进入个训室后坐立不安,然后跑去厕所,出来时一边哭一边跑,还不断拉扯自己的衣服。 教师摸了一下小晋的衣服,发现有点湿,找来干衣服,提示他动手把湿衣服脱了,换上干衣服。他换好衣服后停止哭闹,继续上课。 开始 15:15 结束 15:20 ]

三、干预过程中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加强了对小晋各种行为的观察,不断揣摩他的需求,同时,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对小晋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应该怎么处理做好了预案:天气热,教师及时提醒他喝水或者脱衣服;下课了,提醒他上厕所;当他需要刺激物进行刺激时,教师通过组织相应的活动,或者在提供刺激物时提前讲好条件与归还时间,以减少他对刺激物的依赖;为他安排了个训课,指导他用手势和图片表达自己的日常需求;通过音乐治疗干预,引导他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实验前后行为记录比较,可以看到,几个月下来,通过教师与家长的有效合作,他的情绪问题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有需求的时候,懂得主动跑向教师,用特定的手势表达自己的需求,大部分时候都能依据教师的要求,交回刺激物或将刺激物放回原处。但是,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教师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基本上是一边爆发情绪一边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有需求就表达有一定的差距。对任何一个特殊孩子的干预都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特别是假期之后,这种反复更加明显,而对特殊儿童的正确引导,还需泛化到除学校之外的各种场景,这就更加需要孩子家人、玩伴、科任教师等人的参与、配合,以深化干预的成果。

自闭症儿童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会发生尖叫、哭闹、自残、攻击他人等情绪问题行为,其中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教师在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找准原因,把握一切干预时机,满足自闭症儿童的合理需求,以减少情绪问题行为发生的时间,训练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并用适合的表达方式表达需求,以降低情緒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对孩子进行正向引导,并和其他科任教师形成合力,加强家校合作,深化训练成果,有效地改善自闭孩子的情绪问题行为,对于孩子的康复发展、融合回归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简介:邓小莹(1974— ),女,梧州藤县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梧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

注:本文系梧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B类小课题“农村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儿童情绪问题行为干预策略的个案研究”(课题编号:X2018B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个案分析自闭症儿童干预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