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9-04-22温宇荣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温宇荣

【摘要】本文探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策略,提出要以学生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语文教材为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主体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20-02

当前,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突破教学无效和低效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教学效率,高效的课堂效率是指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获良好的学习成果,并取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其主要有三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学生收获的结果,二是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间,三是学生获得的心理感受。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的硬性指标。在小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构建课堂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发现语文学科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一、以学生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的先导,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寻求知识的原始动力。学习兴趣也是学生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最真挚的心理因素。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第一个策略,就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时,教师就要认真研究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清楚地了解他们内心的需求。

小学生这类群体好奇心强、探索心理强。他们十分不适应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知识的渴求寄托在课堂活动的开设上。例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讲述作者在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亲和母亲给出两种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他成年之后逐渐体会到两种评价是父母给予他不同的爱。学习这篇文章,需要掌握很多字词和成语的意思,而且需要同学们仔细品味语句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开展分角色朗读的课堂活动,要求扮演父亲、母亲和作者的同学能够读出当时父亲和母亲的心情,让其他同学感受这三位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比如对于“精彩极了”这部分母亲的表现: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学生在读这部分的时候,可以使用激烈高昂的语音语调,此时的表情应该是愉悦的,要表现出母亲的开心和快乐。对于“糟糕透了”中父亲的表现:“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父亲的语气应该是一种厚重、雄浑、冷淡的声音,让其他同学透过父亲的声音可以感受到他的严肃。正如文章中所说的,其实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是在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和提高”。而我们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两种爱,才能在这个社会中更好地成长。构建出以课堂活动为主线的课堂,同学们不仅收获语文知识,还丰富了自己的情感变化,从中生发对语文学习的热爱。

二、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的选择和运用、语句的画面感和美感都值得学生去赏析和学习。语文核心素养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创作能力。因此,以学生为主体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二个策略,就是以语言训练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不像小说那样直接描绘和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而是通过想象和幻想的艺术手法,折射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从而突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虽然描写的是一只鸟和一棵树,但实际上表现的是人的生活状态,揭示人的思想感情和品德,带给读者非常深刻的启示。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语言训练:“文章中‘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两个句子中都有一个‘看字。请同学们赏析这两个‘看字的含义。”这就是从语言训练出发做延伸,达到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纠正。这两个“看”字的意思各不相同,第一个“看”仿佛在说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如果要加一句语言描写的话,可以加上“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而第二个“看”是在说,鸟儿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它在唱歌给灯火听,这时它仿佛是在说“树朋友,你觉得我唱歌好听吗”。文中还有一段话,“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鸟儿唱”。教师可以设置语言训练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这段话进行造句,使用排比、比喻或者其他修辞手法,去描写鸟儿和树的日常状态,如句子“当原野上森林的雪都融化的时候,鸟儿站在树枝上,给树唱歌,树呢,听着鸟儿唱”等。语文课堂上开展语言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三、以語文教材为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语文教材为方向是指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找寻教材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要点,这些要点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教师要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创作。例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白杨》这一课的教学中,白杨是一种落叶乔木,它生存力极强、用途很多,可以当柴烧,也可以做家具,还可以制作成农具等。分析文章内容可知,作者在写白杨的时候,开篇写的是荒凉的大戈壁。而作者的主题内容是白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首先要分析白杨和戈壁的关系。我国北方气候干旱,戈壁滩众多,这里极其缺少水分,所以一般的植物很难在这里生存,但白杨树可以。与此同时,白杨树还能够防风固沙,在恶劣的条件下也可以生长。作者开篇写荒凉的大戈壁是为了解释种植白杨的原因,描写白杨生存的环境,更加凸显出白杨在戈壁滩中的生态价值。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入手点。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创新活动:“请同学们模仿这种写作手法,去描写自己熟悉的一种植物,即按照先描写它生存的环境,再描写它本身特点的顺序。如有不熟悉的地方,可以在课下去查阅资料。”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改写段落的练习,如有些同学对某些文章的结局不是很满意,希望可以设置一个完美的结局,那么就可以对其进行改写。对于一些有留白处的文章,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语言创作去填补这些空白处。写作训练能够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无论是语言的创作,还是段落创作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总之,构建语文高效课堂,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要以学生需求为目标、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以语文教材为方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牛鹏.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10)

[2]吕桂华.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校园(中旬),2016(3)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