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聊课”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4-22李和平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法小学语文

【摘要】本文论述“聊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聊课教学的话题应具有丰富的情感性、内在的矛盾性、意义的多元性等特点,课堂通过多形式                                                                                                                                                                                                                                                                                朗讀,从语感入手触及文章情感内核,激发学生聊天的动力,体现丰富的情感性;依托文本与常理的矛盾性,从思辨入手引起孩子们辩论的欲望,体现内在的矛盾性;引领学生多元化解读,从意义入手进行文本拓展解读,体现文本意义的多元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法 聊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1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让课堂上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学生们仔细地倾听着每一句话,你可以逐渐地把声音放低,用不着使用那种专门的演讲似的语调对他们说话,这种调子很快会引起学生的疲劳,而要使用人们之间平常交谈的语调。”平等、对话;倾听、交谈。课堂上,师生和谐美好的对话方式就是聊课。“聊课”教学法是实践新课标这一意义节点的具体模式之一。什么是聊课呢?就是课堂上师生模仿QQ、微信聊天的方式进行教学,让语文课堂散发自然清新的味道,师生敞开心扉平等地对话、平心地倾听、平常地交谈,让课堂中的对话成为孩子最好的语言“郊游”。

一、“聊课”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聊课教学法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聊课话题应具备丰富的情感性。有些抒情性文本情感深厚、内涵丰富,仅仅探索语言文字表面,无法触摸作者的内心情感,这就需要多形式朗读。新课标强调,各学段朗读的目标都要重视“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方式多种多样,可默读、可范读,可借助多媒体创设语言环境入情入境地读,从而内化情感触动心灵,让学生有不吐不快的聊天欲望。

2.聊课话题应具备内在的矛盾性。有些文本存在与常理的矛盾性,读者以一般思维无法理解其思想内涵,这样的文本有很多适用于思维碰撞的节点。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命和思维具有唯一性。由于阅历不同、情感不同,这就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矛盾性理解程度的不同。文本中的节点越与常理矛盾,越具有思辨性,自然会引起孩子们辩论的欲望,有道是“真理越辩越明”,激发了孩子们聊天的动力。

3.聊课话题应具备意义的多元性。新课标提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应该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有些小说、诗歌文本的理解需要扩散性思维,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只要用心体验、真实的体会就值得肯定和提倡,这样的文本适合作为“聊课”教学范本。

二、“聊课”教学法策略

1.多形式朗读,从语感入手,触及文章情感内核。新课标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有些情感深厚的抒情性文本本身内涵深刻,教师应该从语言文字入手进行多形式朗读,可默读、可范读,可借助多媒体创设语言环境入情入境地读,从而内化情感、激荡心灵,让学生有种不吐不快的聊天欲望。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讲的是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的李博士,从一位青年身上抽取骨髓,为杭州市白血病患者小钱成功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的事。李博士、台湾青年和小钱素不相识,是什么精神什么力量让他们做出如此感人肺腑的举动?一石激起千层浪,聊课就有了深刻的话题。当孩子们从文本中理解诸如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台湾青年有爱心以外,教师还可以把话题引入深处:仅仅是这样吗?大陆和台湾血脉相连,从这件事上你可以得到什么启发?然后引领学生多形式朗读课文最后一段的重点句“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范读突出重点词“爱心、生命桥、血脉亲情、一代一代”等。课堂借助多媒体创设语言环境,循环播放课文插图入情入境,学生赛读,师生共读,师生范读,齐声朗读,勾画批注,写读书笔记等。通过多形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到,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才是小钱得救的真正原因。这样的聊课,进一步深化文本的思想感情。

2.抓文本矛盾,从思辨入手,激发学生辩论欲望。具备内在矛盾性的聊天话题,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本存在与常理的矛盾性,越与常理矛盾,越具有思辨性,自然引起孩子们辩论的欲望。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文章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却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样安排材料,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越是把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写得具体生动,越能表现出圆明园的珍贵,越能突出“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就越能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孩子们对圆明园极其热爱的感情。辉煌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任意毁坏,谁能不激起愤怒的感情?因此,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昔日辉煌与残酷毁坏的矛盾中,突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中心。这就为聊课提供了思辨性,课堂生成更多的聊课节点,文章的中心思想越聊越明晰,表达手法也会越来越外显。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有人建议重建圆明园,有人反对重建圆明园,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一正一反这个矛盾性的话题,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3.多元化解读,从意义入手,进行文本拓展解读。教材中的有些小说、诗歌文本的理解需要扩散性思维,我们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这样的文本适合“聊课”。如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穷人》最后一句话“桑娜拉开了帐子……”,小说到这里戛然而止,不禁让人产生遐想:拉开帐子真相大白,渔夫会说些什么?五个孩子以后怎么养活?为了孩子,渔夫早出晚归出海,会不会遇到危险?桑娜每天又是怎么照顾孩子的……多元的话题等着我们发挥想象,好好地去聊。当孩子们沉浸在特定环境和故事情节中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小练笔——续写,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教学,不仅进行了思维的拓展性练习,更重要的是随文进行小练笔,读写结合,真正实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理念。

三、运用“聊课”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需要真课堂、人文课堂,需要简简单单的课堂,让师生在平等的对话中交流,让课堂学习成为孩子们的语言“郊游”,才能让新课标落地。聊中学习轻松融洽,容易激活学生思维,重视双基扎实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本色,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说,聊课还原语文教学本色,使教学更加有效,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聊课内容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聊课学习活动中,学生参与面广,主动性强,课堂生成频繁,难免出现话题游离教学目标的现象。此时,教师应紧紧把握航向,引导、促進、激励,不使聊课偏离这一中心,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

2.聊课应做到两个基本点“读”和“写”的有机结合。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读”和“写”这两个基本点不容忽视。聊课并非一聊到底,形式单一。好的形式毕竟是外表,“读写结合”才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在聊课过程中,情之所至,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为了聊得更有深度,教师还要给课堂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写下来,文本仿写、续写,独特的体验、启发都是课堂练笔的好材料。

总之,不管哪种教学法,都是为了践行“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基本性质,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更多的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李和平(1970— ),甘肃张家川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甘肃省骨干教师,西北师范大学“送教下乡”培训专家成员,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教学法小学语文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合唱教学法之合唱训练中的“和”与“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