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预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2019-04-22姜小艳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笔者预测

【摘要】本文论述巧借课前预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提出抓住线索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借助工具仿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循依据预测结尾,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就近发展区,促进其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预测 创新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15-02

创新思维是以新穎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独到、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语文是基础性学科,也是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部编版语文教材重视将“学习策略”作为重要的语文要素螺旋式训练,其中三年级上册的“学习策略”被确定为“预测”。预测并非空想,而是根据一定的方法与规律进行思维的过程,这正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笔者通过对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预测”单元整体分析,发现学生在单元教学中要达到以下三点:一要明确预测是“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二要了解预测的基本方法,三要利用预测“尝试续编故事”进行创新性表达训练。下面,笔者结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会叫的狗》一课教学,探析如何在预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能。

一、抓线索预测情节,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将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交融。分析思维是经过仔细研究、逐步分析,最后得出明确结论的思维方式。整节课上,笔者让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作为重要线索,来预测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在学习本单元前一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学生基本了解文章的题目、插图、内文里的一些线索,这些线索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预测。本课学习秉承“知行合一”的原则,使学生主动将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预测,体现由扶到放的学习进程。笔者设置好情境,开始讲述《不会叫的狗》故事开头,即“从前,有一条不会叫的狗”,当讲到“它来到了一个没有狗的国家”停止,并进行预测引导:

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什么?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呢?请阅读故事开头,用铅笔圈画出你认为的关键词句,并以此为线索,预测一下故事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读完故事后,学生可以充分发表预测见解,笔者不作点评,让他们自己去阅读验证预测是否准确。学生欣喜地发现,根据故事开头的关键词句进行预测,更能接近故事本身。学生对“抓住有关信息进行预测”产生认同感,笔者抓住此契机,让学生继续一边读,一边抓住关键信息预测后面故事的发展。这样教学,一边阅读,一边预测,将课堂还给了学生,他们在阅读实践中验证,在未知和已知中寻找规律,极大提高了思维分析能力。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文本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做出推理、判断,有效训练了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

二、借工具仿编故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补。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在对故事情节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更需要和个人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这个抽象思维的过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这些信息变成可视化的脉络,变抽象为形象,使得信息整合的过程更加顺利,也能让学生更加自信,进而做出更合理的预测。《不会叫的狗》是一篇童话故事,童话故事的情节多采用反复叙事的结构。教材编排给出三种“可能性的结局”,其中第一种结局的开头,就是让学生试着模仿前两个故事的叙事结构进行续编。当学生读了狗的两次学叫情节后,笔者出示表格(详见表1),引导他们尝试用一句话梳理主要情节:小狗跟谁学叫?怎么叫?后来怎样?

表1

图表是最直观的语言,学生易读、易懂、易记,而且记得牢。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图表,用图表把“思维”呈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时再让他们续编故事,条理更清晰,创造性更强,情节更合理。以上教学借助可视化工具,让学生厘清故事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大大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潜能。

三、循依据预测结尾,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如果能够有效地借助预测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将使语文课堂呈现不一样的精彩。《不会叫的狗》的结尾处,编者提供三种预测结果让学生续编。前面整堂课的教学中,笔者反复提示学生:预测要有依据,要有线索,要按图索骥。当呈现多种可能的结局,要求展开想象续编故事结尾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有了训练的机会。

第一种结局与原文情节极其相似,只是换成了“母牛”,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很快预测出故事结局,他们大多也能模仿前文进行对话描写,这说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提升。第二种结局遇到的是“农民”,这就有了无限可能。有学生根据前文预测:农民发现狗会发出不同的叫声,把它当成了宝,带回农场一起生活;有学生预测农民把狗带回农场,它会遇到别的小动物来教它怎么叫;还有学生预测农民自己亲自教它怎么叫……第三种结局是遇到了狗,很多学生预测到了“大团圆”的结局。但是学生预测的对话却各不相同,这与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有关。三种结局续编后,笔者提问:有没有可能出现第四种结局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回答:“有可能啊!可能会……”整个思维预测过程中,学生发散思维,创作的火花在续编故事中激荡。

四、着眼就近发展区,促进创新思维能力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能。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很多学生在读童话时流于形式,被离奇的情节所吸引,看了热闹却没有读懂童话的真谛。情节的意料之外正是创新思维的体现。这节课上,笔者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童话的反复叙事结构,情节的意料之外,笔者在学生填表(见表1)后重点提醒学生注意:是什么引来了狐狸想吃小狗?是什么引来猎人开枪打小狗?从而让学生明白了:狗的学叫声是这个故事发生的转折点。学生恍然大悟:意料之外源于意料之中。这样教学,为后面的续编故事提供着力点,学生借助填写表格这个跳板,顺利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有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蕴藏着广泛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借助预测,使视野不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在课外阅读中自主探索,不断提升自我创新思维。同时,教师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元华.统编三年级,预测是“教学热点”[J].语文教学通讯,2018(30)

[2](俄)列夫·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姜小艳(1982— ),女,江苏东台人,中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笔者预测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培养思维能力
老师,别走……
培养思维能力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不必预测未来,只需把握现在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