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之光

2019-04-22钱丽芳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故事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钱丽芳

摘 要: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时常会有一些孩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在班内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得教育教学遇到障碍,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故事,可以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关键词:故事;“疗愈”作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爱因斯坦说:“如果想让他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让他有智慧,就讲更多的故事。”对于一个低年级的老师来说,更多关注的不是孩子能掌握多少知识技能,而是关注他有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时常会有一些孩子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在班内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得教育教学遇到障碍,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事实上我们越来越觉得,在这时候,说理变得苍白无力,有时甚至连“以身示范”都不起作用。这个时候,故事来了。“疗愈”一词的词典释义是“使达到平衡,变得健全或完整”,用故事来进行“疗愈”就显得有活力多了。

苏珊·佩罗说,故事就像水,能够找到直抵灵魂深处的道路,能够透过裂缝渗入坚不可摧的墙壁,能使万物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故事就像水,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让儿童在适当的时候听故事,往往会有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里说的是“收获”,因为教育是不能马上讲结果的,它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讲究的是经历以及背后的收获。

整理低年级孩子最容易发生的状况,成为“故事疗愈”这项工作的开始。

一、整理典型,建立资源库

好的生活习惯一定能作用于学习習惯的培养。我把低段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如:觉得自己很吃亏,生气;管不住自己;胆小,不爱说话;早上起不来;不自信;只想到自己……这些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大。我还把这几年孩子们出现过的具体事情用几句话记下来,这样个案就更详细了。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地将案例充实于这个资源库。

二、选择故事,建立故事库

接下来就是选择故事了。起初,总是在发生事情后,去寻找故事。久了,我才醒悟,要将这些故事集中起来,保存好,建成我自己的故事库,并与资源库中的案例匹配起来。这样,多读多研究,一段时间下来,我在很多时候,可以遇见事情后,脑子里就蹦出一个相应的故事来。尤其是在教过几轮低年级,再教新一轮的时候,经常会遇见雷同的案例,故事就能信手拈来。

在之后的选择故事的过程中,是见到好的就保存起来,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是静等事情发生后才教育的,也有的是可以让它不必发生的,或者本不会发生,但是孩子们同样要懂得的。

三、讲述故事,搭建信任桥

前面两项是我的个人行为,而讲述故事则是跟学生一起完成的,它需要案例的发起者,故事的接受者,听完后的互动者,而这些“者”都是学生。我所要做的,绝不是简单的讲述。

1.发现

老师,应该是一位发现者,发现孩子们的优点、特点,或者问题。有时候发生的个案不一定就永远是个案,在下一站有可能就是普遍的问题。举个例子,关于生气。现在的孩子特别爱生气,心里容不下一点委屈,这是一个通病。且看:孩子们美术课后讲台上一张纸条,大声嚷嚷:“水仙花被踢翻了!还留着条了。”我接过来一看,是五年级的一个孩子留的道歉的话。

2.讲述

气愤的气息在教室里蔓延,来吧,故事,一定会发光,一定会让孩子们知道该怎么做的。

我选择一个绘本《禅的故事》,里面写熊猫静水给三个小孩讲的三个哲理故事。其中第三个故事特别适合讲给经历了“水仙花事件”的孩子们。孩子们沉浸在“故事套故事”的神秘情境里,讲到末了,我说:“你们跟故事里的最小的孩子一样抱着一个东西半节课了,太久了,现在可以放下了!”大家由故事里的内容很快想到了:“我们抱着生气太久了,该放下了。”

3.议论

接着我让大家找找能原谅冒失者的地方,大家找了很多,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火气最大的孩子也慢慢缓下来了,表情越来越放松了,到后来,教室里再没有埋怨声了。

当一个人心里有了疙瘩,恐怕难以接受别人的说教,总是喜欢丝丝润润的渗入、接受,进而舒展、感悟。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渗透式教育。它最要紧的是捕捉时机、实践体验。

四、反复讲述,巩固好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两次就能成功的,有的甚至要巩固一生。当这样的事情发生一次之后,可能不会如你所愿的那样“我不会再犯了”,是反反复复的。但是每一次的再发生,不是简单的重复。然而故事可以重复。刚举过的那个例子,当“生气”又来了的时候,我们可以重复讲这个故事,到后来,故事被孩子们记住了,之后会被缩减,缩减成梗概,再后来,就会像唱歌一样:“你抱着生气太久了哦,你可以把它放下了哦!”那个生气的孩子就会笑了。

在这个色彩斑斓的声像世界里,孩子上课开小差是一个很难纠正的坏习惯。在给孩子们讲《偷听故事的老鼠》的故事时,我决心“做一下”,领着一个孩子到门外,将门虚掩,给里面的孩子讲故事,故意说:“现在门外有一只偷听故事的小老鼠!”里面的孩子笑了,坐得更端正了,外面的孩子不断地踮起脚尖儿,想听真切些。讲完故事后,门外的孩子会进来和大家进入前面的“议论”环节。这个时候的效果比单纯的讲故事好上几倍了。之后若有孩子不守纪律了,就会有人提醒:“你要去做那只偷听故事的老鼠了哦。”这个要比点名说“你在开小差”或者“你又不在听了”要有意思多了。

孩子们就在听与做的过程中慢慢接受这样的习惯培养方式,那就是在故事的光环下领悟、成长。

参考文献:

[1]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4.

[2]朱林梅.让故事陪伴孩子的成长: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探究[J].科学咨询,2016(17):87.

猜你喜欢

故事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