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在课堂教学结构管理中的奖惩策略
2019-04-22范梅斐
范梅斐
摘 要:秉承着“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中为教师呈现出了新的教学观,其强调教学活动的双向交流性。教师在此观念指导下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其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于陌生的课堂教学结构难免会让教师和学生变得手足无措,这时就需要班主任来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管理。围绕班主任在课堂教学结构管理中所实施的奖惩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奖惩策略;课堂教学结构管理;班主任
班主任在落实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都会不约而同地采用奖惩方法这一教育手段,但不同的班主任所取得的管理效果是不同的。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奖惩制度制定得不合理和落实得不到位。因而笔者必须从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注重奖惩制度的落实和关注奖惩制度的后续三方面来进行深入钻研,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顺利实施。
一、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所指的规矩也就是制度,由此可见制度的重要性。有了制度的约束,人们所有的行为才不会陷入混乱。因此班主任实施的奖惩策略中,科学的奖惩制度是基础性的存在。班主任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有教师和學生两者,因而他们在制定奖惩制度时必须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
1.对教师所制定的奖惩制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绝对掌控者,他们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角色的转变让教师一时之间无法适应,他们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研究。这时班主任针对教师所制定的奖惩制度中就可以将这些内容包含进去。例如:班主任会定期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其中成绩优秀的教师可以得到奖励,成绩较差的教师则会得到惩罚。再例如:班主任会不时地组织班级里其他任课教师去进行听课活动,并对该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课堂氛围到教师所发挥的引导作用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程度,都可以列入评价的范畴之中。班主任会结合其他教师的评价对教师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
2.对学生所指定的奖惩制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处于上位者的层级,他们的表现就显得至关重要。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自制能力比较差,也因此无法在一堂45分钟的课堂中集中注意力。这时班主任就需要为学生量身打造奖惩制度,从而让他们在制度的约束中可以帮助教师将课堂教学顺利地进行下去。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来列入奖惩制度的内容中。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时扣一分;在课堂上与他人说闲话时扣一分;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加一分;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加一分等。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最低和最高两个分数限制,并且每个星期都对学生进行分数的统计。当超过最高限制的,教师就可以进行奖励,没有达到最低限制的,教师则需要进行惩罚。
二、注重奖惩制度的落实
班主任所制定的奖惩制度如果没有落实到位,奖惩制度也就会无法起到约束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它的存在也就毫无意义。而班主任在落实奖惩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及时执行
在奖惩制度的落实中,时效性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班主任不管是对其他教师或者学生进行奖励还是惩罚,都需要“趁热打铁”,而不是“拖泥带水”。前者会让受奖励的教师或者学生干劲十足,让受惩罚的教师或者学生及时止损;后者则会让受奖励的教师或者学生热情尽失,让受惩罚的教师或者学生失去改正的最佳时机。
2.专人负责
班级管理是一项比较繁杂的工程,班主任也因此并不能及时地将奖惩制度落实到位。这时班主任就需要采取专人负责制度,通过将奖惩制度的落实具体到人,既可以减轻自己的管理压力,还可以保证奖惩制度的及时落实。例如:班主任在落实奖惩制度时,就可以让一名班干部去负责记录学生的扣分情况和加分情况,让另一名班干部通过记录去落实每周的奖惩制度。
三、关注后续发展
当班主任对其他教师或者学生进行奖励或者惩罚之后,他们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管理工作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对后续的发展进行关注。这一点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考虑的。因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性格特点中的不稳定因素会导致很多现象的发生。或许接受奖励的学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就会骄傲自满,反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又或许接受惩罚的学生无法彻底改正自己的行为,他们在约束一段时间后就会故态复萌。因此班主任必须对学生奖惩的后续加以关注,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管理作用,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教育。当学生一直保持优秀的表现时,班主任就可以接着对学生进行奖励;而当学生彻底改正错误时,班主任也需要对其进行奖励。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想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适应改革后的课堂教学结构,使得他们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有效地进行,就必须充分发挥奖惩策略的作用。班主任不仅要为其他教师和学生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还需要进行奖惩制度的有效落实,并且重视学生的后续发展。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晓云.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J].中华少年,2017(11):238.
[2]柯燕枝.新课标与启发式课堂教学结构初探[J].新课程(中学),2017(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