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落实语用的策略

2019-04-22陈雪吟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说明文阅读教学

陈雪吟

摘 要: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它的语言严密准确,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这类文章的修辞、语言和情感没有叙事类文体丰富,但它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同样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语感的任务。因此,说明文的教学,应立足文本,在品味语言中领会说明方法;借助媒体,在画图或游戏中加深语言理解;创设情境,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有效拓展,在课内外的结合中培养阅读习惯。总之,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关键词:说明文;阅读教学;语言文字应用

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它的语言严密准确,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这类文章的修辞、语言和情感没有叙事类文体丰富,但它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也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和爱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说明文同样承担着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语感的任务。因此,说明文的教学,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和常识课,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下面,我就如何挖掘说明文中可以训练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资源,谈谈落实语用的策略。

一、立足文本,在品味语言中领会说明方法

“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学作品本身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说明文也如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学习说明文时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了解”不同于“理解”,可见说明方法不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应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进行朗读和品味,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自然渗透说明方法。

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科普性说明文时,教师可请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引导学生品读这个句子后,抓住“太可爱”和“太容易破碎”展开学习。在体会“太可爱”这个环节,教师应给学生充分自读的时间,让学生画出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地球的可爱?请学生把这些语句找出来读读,并谈谈体会。当学生从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从她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等方面去谈体会和感受时,教师指导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适时体会打比方的好处。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文本,又水到渠成地了解了说明方法的運用,并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借助多媒体,在画图和游戏中加深语言理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因此,从教材中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借助多媒体手段和动手画图、组织游戏等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中语言的理解。

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引导学生体会第四自然段中的句子时,教师可以通过媒体播放画面,让学生先感受青山绿水,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生活,再感受生态灾难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危害,然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由于视觉、听觉的对比,给学生的情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深刻地体会了“本来”一词的含义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小学大多数说明文都是浅显易懂的,但也有一些介绍的知识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比较抽象复杂。这时可让学生采用画示意图和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认真研读课文。例如,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七、八自然段时,可先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介绍分别画蝙蝠飞行和雷达工作的示意图,再让学生分别扮演蝙蝠和雷达,根据媒体出示的示意图解说蝙蝠飞行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学生通过读书、动手画示意图、扮角色复述的游戏,对两者的相似之处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就一目了然了,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说明文中同样有一些值得感悟、积累的语言材料。因此,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感悟能力。

例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学生在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以及采用的说明方法之后,教师可创设情境,激发每个学生都来当一回设计师,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请学生先动笔写一写,然后在小组交流、修改,最后在全班展示。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有效拓展,在课内外的结合中培养阅读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探究性阅读,“探究性阅读”是开放性阅读,它的渠道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由于篇幅的限制,说明文所介绍的知识往往是有限的,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适度的拓展是必需的。

例如,教学《月球之谜》一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 ,难道 ”这样的句式共同探究,了解了课文第3~6自然段所介绍的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后,启发学生或选择老师所提供的材料,或选择自己课外搜集的知识,再次运用这个句式来介绍月球的其他未解之谜。这样的设计,既适度拓展了文本,又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体现了知识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姓语”,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语文意识”,以“语文”的方式去挖掘说明文中蕴含的语文因素。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品味语言,关注表达,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只要教师愿意付出智慧,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也能呈现出活力,闪动着人文色彩,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猜你喜欢

说明文阅读教学
说明文阅读专练
阐释现象 揭示事理——说明文写作六步曲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