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

2019-04-22刘砚玲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手工制作设计思维动手能力

刘砚玲

摘 要: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智力和品质,使儿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教材将手工制作课加入其中,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让儿童美术教学不枯燥,使学生更加热爱美术、热爱生活。手工制作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合理利用,使孩子们的小手更灵巧了,对绘画的兴趣更浓厚了,观察力、想象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丰富了美术课。

关键词:手工制作;设计思维;动手能力

在现今的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重视和青睐。老师在手工制作课中创设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能显示出活动蕴涵的形真、神似、情切、意远等特点,这样对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加深对活动的理解都大有帮助。可以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促使学生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在情境中融为一体。

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美术并非只是画画,这其中包括了其他许多方面。美术教学亦是如此。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爱动手的心理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加入手工制作的形式,努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获得体验、获得快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动手实践锻炼,并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奠定了基础。以下是我的一点教学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但是由于年龄尚小观察事物笼统、粗略,不善于区分事物之间的差别。生活中有着许多美好的事物,并不缺少美,对孩子来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观察收集和发现生活中可以制作的材料,并进行构思。也可以指定一种特定的材料,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完成手工制作。由于学生存在年龄、智力、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通过手工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如一二年级要求学生观察一些简单的事物,并能说出事物的名称、形状、色彩等,一年级第十五课多彩的拉花,做完拉花后要求学生创新,有的学生利用长拉花做大象的鼻子,圆形的拉花做蛇的身体等,根据动物原本形态配合拉花做出创新。三四年级学生开始对比较复杂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如易拉罐、雪碧瓶、泡沫塑料、冰棒棍等,变废为宝,如三年级卵石动物造型,根据卵石的形态在上面画上图案,制作成精美的工艺作品,既是对资源的合理和充分運用,又是环保意识的增强。制作完成后教师根据各个学生自身实际不同对学生加以鼓励和肯定。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经常从老师会听到“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其实,孩子的动手能力并不差,从孩子能够成功使用筷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差的是孩子缺少锻炼的机会和无法将课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将手工制作课融入其中,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实际生活与课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在制作过程中不断实践、应用、表现,刺激孩子们求知兴趣,将创作欲望通通表现出来。在上手工课的过程中不用过分刻板,有时甚至可以出现“乱”的场面,孩子们完全自主地、放松地在手工制作课上找乐趣,情不自禁拿起手中的盾牌,摆出防守的动作,全情投入其中,孩子充分感受到创作和交流的乐趣。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更能使孩子爱上动手,爱上手工制作,爱上美术课,感受到动手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三、手工制作丰富了绘画的范畴

美术来源于生活,又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美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生活之中。美术教学活动中,我始终认为儿童美术教学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教材,而应当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让术课堂融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知识化为一体。但是现今的小学美术教育并不以单纯的上课画画、培养画家为目的,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设计能力,美术课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非常重要。美术课上课形式和内容多样化,根据新课标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把美术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手工制作丰富了绘画范畴。如三年级的植物籽粒拼图,利用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植物籽粒,根据颜色、造型的不同拼出一幅作品,以手动制作课的形式丰富绘画范畴。

任何一件手工作品的制作都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创造活动。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完善的全过程,充满创造精神;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在素质培养上有着独特优势,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总之,老师要合理地将手工制作运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并进行辅助绘画教学。在美术课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剪纸、编织、撕纸、线贴及手工制作等有特色的课程。通过拼拼剪剪、撕撕贴贴、涂涂画画等活动,我们看到孩子们无一不陶醉于自己精心制作的美术作品中。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美术学习,不仅丰富了美术课堂活动,拓展了美术课堂的内涵,而且令学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拥有一颗美的心灵,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这就是我们想实现的美术教育情感目标——以美育人。

参考文献:

[1]陈菲菲.新课程标准下美术活动课的探索与实施[J].南方论刊,2006(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曾繁任,高旭东.审美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4]程明太.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手工制作设计思维动手能力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高职学前手工制作课程动手实践能力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手工制作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