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构建语文活力课堂

2019-04-22王晓玲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创设情境

王晓玲

摘 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教材这个文本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互相合作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熏陶情感,提高阅读能力,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真语文课堂。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想启迪;真情实感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最好效果,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情感,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呢?作为新课程的教师,我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课程的改革中,以生为本,优化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吸引学生“钻”进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中激發学生学习的兴趣,等于点燃渴望知识的导火索。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这个载体,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互相合作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开端引趣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从课题入手,情境谈话导入,把课堂教学变成向知识探索的过程,一开课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教学《十年后的礼物》时,在根据课题激趣引入时:“看到这个课题,你知道些什么?那十年后的礼物是什么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设疑”引入激起了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为这堂课的细读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励学生“活”起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对于每一篇课文、每一段话甚至每一个句子,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我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活”起来。对于文中的重点句子,我从理解句子中的重点字或词语入手,反复诵读,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以读代讲,以读激情,以问带读,以读促思。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造条件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元性互动评价,激励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在竞争中“活”起来。如,在教学课文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识记生字方法多,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这些竞争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记,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品味感悟文本的朗读中,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范读、赛读时,师生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来评价老师;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在小结的环节,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你认为这节课自己的表现怎么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并让学生评出本课的“小能手”“表现奖”“创新奖”等。在老师和同学一次次的竞争中,学生通过互相评价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有了评价,他们下一次就会有进步和感悟,一派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从学习竞争中发现了自我,找到了自我,活跃了思维,体验到了课堂所带来的喜悦,从而喜欢上语文课。

三、鼓励学生“动”起来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学会提问,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走”,这样才能让课堂活力源源不断。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下面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自疑自探。

(一)充分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

每学习一篇课文时,我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来达到预习的效果。常规预习就是读、画、查。读:学生自读,基本达到熟练,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画:在读课文过程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彻的字、词、句、段画出来。查:根据教材需要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课文尝试解答,这些要求是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前必须预习的。

(二)创建宽松环境让学生提问,消除压力

当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给予赞许的目光。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即使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我们都要给予鼓励,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消除他们怕被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从而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

(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善于在学习的各个环节和各种课型中学会提问,根据问题深入探究,自探自悟。例如,课一开始,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我再做补充,根据这些问题来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这样的“设疑”是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用好教材”。然后围绕一个主问题,放手让学生找有关的句子自学自探。

语文是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摒弃那种彻头彻尾的串讲串问,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在课堂阅读的锻炼中得到提高;在阅读实践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创造性地表达出真情实感。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宗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并在学习中感受到了创新的成功和喜悦。我们必须不断实践、总结、创新,努力构建有活力的真语文课堂,以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创设情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第一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