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课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9-04-22邱晓婷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加减法分母利用微

邱晓婷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学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乃至深度融合。微课作为信息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的课堂资源,有助于生动形象地呈现数学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可视化,突破数学教学难点;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及互动交流的机会,从而高质量地达成数学教学目标。下面来谈谈微课在课堂中应用的几点体会。

一、利用微课,唤醒旧知,知识迁移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微课能生动、形象、简短而又突出重点地展示与新课相衔接的知识点,对学生学习新课程、新技术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通过微课复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提出问题:梯形面积公式可以怎样推导?这样的设计,从导入开始,就设置了悬疑,同时又使教学具有参照性、直观化。学生跃跃欲试,想跳一跳摘取课堂成果,兴致盎然地依葫芦画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而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微课的使用,很好地促进了知识的正迁移,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课前用微课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对于学生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第一步“通分”的本质,归纳概括正确的计算方法起到了化难为易,清楚明了的效果。

二、利用微课,探索新知,解决疑难问题

教材的设计有时与学生的阅历相去甚远,特别是数学常常是透过表象直指本质,有一定的思维深度,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困难。微课却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比赛场次》问题时,学生虽然对比赛有接触,但很少,且对赛事的全局是不了解的。教师为了使学生从全局考虑,充分理解每两人之间赛一场,一共赛了多少场,就制作了用画图、列表方式表示比赛过程的微课:从简单情形开始清晰解说,4名队员之间比赛,每两人之间都要赛一场,那么生1要和生2、生3、生4各赛一场,赛了3场,生2已经和生1赛过了,只要再和生3、生4各赛一场,再赛2场,接着生3和生4再赛一场,这时,每两人之间都赛了一场,总场数为3+2+1=6场。

由简单问题入手,寻找规律,再利用规律n队比赛,总场数为1+2+3+4+…+(n-1)去解决复杂问题。就这样利用微课,教师及时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巧用生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手段呈现知识内容,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的本质,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微课,拓展学习,延伸课堂

数学本质不变,但题型千变。微课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化静为动,有效地增加了课堂容量,给学生探究的自主权,按需选择,个性化学习。微课既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間,又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用方程解决问题这一课时,教材只提供了基础类型: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淘气每分步行70米,笑笑每分步行50米,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但这类型题变化较多,因此,在课的拓展练习阶段,分几个层次设立了一个专题微课:

变化1:运动方向改变

两辆汽车从一个地方相背而行。一车每小时行31千米,另一车每小时行44千米。经过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300千米?

变化2:同时做某件事

有一份5700字的文件,由于时间紧急,安排甲、乙两名打字员同时开始录入。录完这份文件需用多长时间?

变化3:做某件事,有同时完成的部分,也有单独完成的部分

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910米,淘气每分步行70米,笑笑每分步行50米,淘气从家先出发1分钟后,笑笑也从家出发,再经过多长时间两人能相遇?

每个题型都有详细的分析解答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开阔视野。

总之,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实施,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我们要正确理解微课的内涵与作用,提高设计开发微课的能力,使微课更好地为课堂服务,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加减法分母利用微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加减法的由来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
快速求最小公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