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炼网络化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文味”

2019-04-22陈泳余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文味语文阅读教学网络化

陈泳余

摘 要:网络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推动了当代教学手段多元化发展。然而当前的网络化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互联网应用意识与水平不高、教学模式守旧、网络素材特点影响等局限,网络化阅读教学中应有的“语文味”未能充分发掘,语文作为人文科学其学科功能被削弱。把追求“语文味”作为二者整合的高效途径,尝试探究网络资源与阅读教学整合的理论与有效模式。

关键词:网络化;语文阅读教学;语文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传统文本閱读相比,网络化阅读以其阅读资源的丰富性、阅读方式的便捷性和多样性、阅读环境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等优势,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等一切因素进行革命。在互联网时代,推行有效的网络化语文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以互联网为载体,还原语文浓郁的“语文味”,是当代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命题。

一、网络化语文阅读教学要“有人”

1.学生是独立、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学好教材只是教学的基础,若要真正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水平,要求师生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人的发展需要的土地上。

因此,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能简单直接地套上“科学”的外衣,沿袭使用惯有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学模式。网络化阅读教学应该作为综合能力与信息资源整合的突破口,还原学生在网络化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知道学生是具有自主搜索、整合资源、理解阅读能力的。并且这些能力会通过不断实践获得强化和优化。教师应明确把学生视作“可以独立自主”的发展中的人,从兴趣激发、感悟强化和知识拓展三个角度引导学生自主运用网络进行探究学习。

2.让网络化阅读教学过程具有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性

要建立具有人文意义的网络环境必须关注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互关系。

要创造具有人文性的网络环境,还要处理好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间的交互关系。基于此,教师可以开设“共享模板”,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后把最具文化价值的阅读素材进行互享互学;开设“讨论模板”,针对主题或在阅读过程中衍生的新问题,学生自主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立体互动。当网络化阅读教学中形成了这样一个环境——学生兴致盎然地分享自己习得的优秀阅读素材,学生与学生间能自发从阅读中发现问题、交流问题、创造性地回答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有序地集体汇报阅读成果。那么网络化阅读教学再也不是人在电脑前冷冰冰的操作过程,而是穿梭在光纤间思维与思维、文化与文化激烈碰撞的璀璨火花!

二、网络化语文阅读教学要“有情”

1.选择具有人文情怀的阅读主题切入

一个具有“语文味”的阅读主题选择应该源自学习者的特定兴趣与感受,源自学习者的内心。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或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唤醒对相关经验、表象的意识。如在《大自然的启示》的拓展阅读中,教师事先在互联网搜索,了解网上关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一些资料,下载相关内容,做成一张网页进行学习导引。尤其关注“语言”和“说明方法”的运用,与课标重难点相契合,凸显人文情怀。课堂上通过演示,帮助学生了解进一步收集信息的大方向,引导各学习小组明确“通过语言表达情感”的学习视角与主题,明确学生拓展阅读的内容、方向,提炼出网络化阅读主题切入点的语文味。

2.内化阅读情感是关键

以下学习策略有助于引导学生内化阅读情感。

首先,进行主题搜集,制作体会卡。就内化反馈方式而言,相比单调地做阅读理解题目,学生在搜索过程中,随时制作电子或纸质的“阅读心得体会卡”更能引起学习兴趣。体会卡既可以是学生在网络阅读后的个性化思考,也可以是阅读后的素材归纳梳理。这是学习者初步筛选、归纳信息的过程。同时允许学生将相关文字、图片以多种方式个性化呈现,网络化阅读的趣味性将极大提高。

其次,学生经过归纳整理,阅读理解,构建知识系统。网络资源信息量庞大,要避免知识碎片化,引导他们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非常必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归类过程中先对某一素材的本质属性进行提炼,分析信息内容中的各要素,深化认知阅读主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获得发展,同时促进他们逻辑推理及感悟能力的不断提高。

最后,学生进行观点展示,加深认识。具有“语文味”的阅读教学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但在自主网络化阅读时,不同学习者会产生对同一事物多种视角迥异的认识。同时由于网络上资源良莠不齐,甚至把学习者导向对事物的错误认知,无益于学习者人生境界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个体的视角往往不能整体认识事物本身。只有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视角有机整合,让不同观点相互砥砺、碰撞、互相启发、补充和完善,才能促进学习者深度了解主体,全面把握事物本质。

三、总结

网络化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源流中的新长河。它适应了:网络时代阅读模式从被动吸收向主动拓展转型;教学手段从单一文本向多种途径转型;教学目标从知识积累向三维能力提升转型;教学主体从个体分析向群体交流转型的需求。

通过网络资源与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整合,从整体上来说促进了语文教学长远、稳步发展,从个体来说将有利于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为培养学习者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终身学习创造了机会。

参考文献:

[1]吴疆.现代教育技术与文科课程整合方法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温儒敏.关于学习语文新课标的若干问题[J].课程教材,2012.

[3]郭华,蔡晓东.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程少堂.语文味研究回顾[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13(10).

猜你喜欢

语文味语文阅读教学网络化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