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要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课堂

2019-04-22张城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散文诗意境教学设计

张城

摘 要: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歌有以下特点:(1)借助想象唤起内心体验。(2)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可以说,想象和情感是诗歌的两翼。那么,诗歌教学要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效果呢?以《金色花》一文的教学为例,谈一谈诗歌教学要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

关键词:诗歌;散文诗;想象;意境;教学方法;教学设计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歌有以下特点:

1.借助想象唤起内心体验。诗人们往往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借助想象唤醒作者的内心体验进而进行表达。而读者通过这种想象也会激发起内心的体验。

2.通过意境表达思想感情。诗中的景和物融入了作者的体验、情感,是一种意境。作者就是通过这种意境,表达内心的感动、喜悦、愤怒、愁绪等不同的情感。

除此之外,诗歌还有凝练集中、虚实相生等特点。不过,丰富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是它的主要特征。可以说,想象和情感是诗歌的两翼。

以《金色花》一文教学为例,我们来谈一谈诗歌教学要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课堂。《金色花》是印度泰戈尔写的一首散文诗,其篇幅短小,意境清新,字里行间弹奏着动人心弦的亲情乐章。

本诗的教学设计可分四个板块:

一、呈象感美—— 一种怎样的花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与画面的和谐相融,使学生对作家、对金色花的颜色美、形态美、寓意美有充分的感知,为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文本表达的主旨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一首怎样的诗

设计意图:散文诗学生初次接触,基于学生的认知,从散文诗众多特点中拎出“分段不分行”这一显性特点,以及兼具散文与诗美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对文体有初步的感知。抓住诗歌富有想象的特点,让学生描绘画面,构建文本整体的画面感及情感基调,做到文体与文本特点和谐统一。同时,将识字、写字、朗读融入其中,交织进行,泾渭分明。

三、入境体悟—— 一对怎样的母子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一是假想自己就是诗中那朵金色花,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人物和理解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从而内化文本语言和表达形式,为想象写话做铺垫;二是围绕“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通过换词、换语序、换标点,体会妈妈的慈爱。在品读文本语言中,让母子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让爱的主线越来越清晰。在感知画面的同时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使诗歌的音乐美得以体现。

四、移情升华—— 一段怎样的情

设计意图: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本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生活。一是给学生一支笔、一小段静心书写的时间,把学生的想象、思维、情感引入生活,运用文本的语言风格和句式倾吐自己的心声,使语言学习与语言运用、体会情感和表达情感巧妙结合,二是让学生由一首诗,走近泰戈尔,走进泰戈尔的散文诗。

诗歌教学,要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课堂?

1.给学生一个“大”的课堂。不能就着文章教文章,而应借助文章教语文。在这堂课中,我没有将自己、将学生圈在一首诗中,而是站在更高的位置,打开视野,引导学生认识了一种圣洁的花,了解了一位伟大作家,感知了一种特殊的文体,体悟了一段动人的情感。将学习的视角推向深远。

2.给学生一个“诗”的课堂。上课伊始,学生伴着悠扬的乐曲,欣赏着美丽的金色花,读读介绍金色花的小诗,从这一刻起,就带领学生进入诗的课堂。在这堂课中,没有支离破碎的分析理解,而是大板块的想象画面,描述画面,读出画面。置身情境,体会情感;移情入境,表达情感。想象是基于诗中的语言想象,描述是运用诗中的语言描述,练写是创作诗一样的语言表达。最后,又以自然形成的一首板书小诗结尾,整堂课诗意浓浓,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给学生一个“动”的课堂。诗是人类语言的精华。如何采撷这精华呢?听、说、读、写。教学中我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的同时,掌握了朗读技巧,读出了“语文味”。

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所以在听、读后,我让学生围绕“我”是一朵怎样的金色花,为什么是这样的一朵金色花,将想象变成自己的话说出來。让学生也来“假如______”,把内心的情感写出来。孩子们情趣高涨,交流互动,呈现动感创造的课堂。整堂课中,教师让出来,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各种实践活动。

4.给学生一个“情”的课堂。从课堂伊始,介绍金色花的小诗开始,就把学生带入圣洁、美好的情感世界。诗中,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对妈妈的回报是圣洁、美好的;妈妈优雅端庄的姿态,对孩子的慈爱、关心也是圣洁美好的。现实中学生对自己妈妈的那份情更是圣洁、美好的。因此这堂课中,我引领学生徜徉在“情”的海洋中,课堂自始至终氤氲着温暖、温馨的感觉。

总之,诗歌的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巧妙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师生互动,鲜明的教学效果,呈现新课标视野下的返璞归真的语文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语言得到锤炼,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崧舟.诗意语文课谱[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丁云.儿童天生就是诗人:儿童诗的欣赏和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散文诗意境教学设计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散文诗八骏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