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诉求的学科教学团队建设”之路

2019-04-22贺永红

新课程·小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团队建设学科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摘 要:教师的团队建设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全国各地中小学普遍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诉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满足;学科团队建设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已确立了团队建设的工作思路,并把对于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列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层面。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团队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从个人走向了集体,从单一走向了全面。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合作意识正日益增强,而学校的学科团队建设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美国学者乔恩·R.卡曾巴赫认为,团队是指由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教学团队是在自愿、自主的前提下,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由在教学技能、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等方面形成梯度差别的一定数量的成员组成的正式群体,以实现团队的技能互补和成员技能的共同提高,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为此,我们学校先后成立了语文团队、数学团队、英语团队、科学团队、美术团队、音乐团队等多个学科团队,在各个团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了各点开花的群组群建局面。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研读教材,促进团队老师的专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该研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共进、互动的平台,实现了优秀师资的共享,带动了更多青年老师认真审视自己的日常教学,踏踏实实地潜心于教学工作,收获更多的经验、更多的启示,在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中逐步成长。

团队还利用每周二下午的“相约星期二”主题沙龙进行学习研讨活动。首先是新课标的研读和交流,让老师们从根本上把握教材。其次是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进行集体教研,每个级部结合本周内教学内容从核心知识、前后知识联系先进行汇报,优秀教师帮助补充完善。确保研究能力弱的教师也能抓准教学的核心。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活动让教师研读教材,先后在全校范围内展示了团队的磨课研讨。

各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每月一次的名师语音培训。名师给予了教师很多指导性意见。学校购买了名师的书籍及教学课件,为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了保障。团队老师每月认真完成名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在语音培训过程中每位教师积极发言,认真做好笔记,培训完毕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整理。改革作业布置模式,改进方法,逐步探索高效兼容、实践性强的作业模式。我们创新设计了单元主题作业。我们的老师针对每个单元的特点,本着以生为本,以知识性、趣味性、拓展性为主的理念为学生精心设计作业。

学校各团队还利用慕课、微课堂、优课、网易云课堂、蒲公英大学等信息化学习方式加强团队教师理论、业务学习,促进学科团队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专业阅读,提高团队老师的专业素质

从加强理论学习入手,以理论熏陶的方式提升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

团队教师每学期将共同确定教师阅读书目,团队教师能坚持专业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专业阅读以提升专业素养,拓展阅读以拓宽视野,宽厚积淀。为了加速团队成员的专业化成长,我们每学期都挑选一些团队共读的专业书籍,一起阅读、交流、成长。倡导个人阅读与团队共读相结合,个人阅读重在独立思考,团队交流重在分享集智。不仅如此,团队教师还挤出零碎的时间进行微阅读。捡拾细碎的时光,以朴素的心态面对文字,随时记下三言两语,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日益丰厚。

三、以課促研,促进团队老师的专业技能发展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团队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钻研名师的教学理念,将好的做法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反思改变自己的课堂。以课堂为立足点和归宿,在核心组成员的带动下开展主题研讨,就不同课型的教学进行研究。通过公开课观摩、有效教学经验交流、有效评课等,让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还进行“同课共构”研讨活动,“同课共构”是指针对同学科同主题的内容,由同学科团队的教师在各自独立研课的基础上,共同探讨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等系列教学活动。

四、外出培训,名师引领,促进团队老师的专业成长

成长需要榜样,成长需要引领。教师成长,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引领更不可或缺,这种引领不仅包括教学技能、艺术的引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进行教育精神、教育本质认识的引领。学校积极给团队老师搭建平台,争取机会让教师外出培训、参加活动,教师有了和教学名家、专家面对面进行学习的交流机会,有了与高手过招的实战经验,拓展了视野,提升了教学理念,从而指导引领团队教师走向了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专业发展之路。

总之,教师的团队建设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全国各地中小学普遍加强学科团队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诉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满足;学科团队建设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已确立了团队建设的工作思路,并把对于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列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层面。因此,我们会继续将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诉求的学科教学团队建设”之路走下去,以找到更适合学科团队建设更长远、更便捷的路径。

参考文献:

李霞.同课共构:创新教学研修的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1).

作者简介:贺永红(1974.11—),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淄博市淄川开发区贾村;职务:教师;职称:一级教师;学历:大学;单位: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研究方向: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注:本文为淄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诉求的学科教学研究团队建设路径研究”(编号:2017ZJZ027)。

猜你喜欢

团队建设学科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