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母亲如何应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2019-04-22付书琪
付书琪
摘 要 幼儿到了三四岁,就要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开始他们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入园后,很多幼儿会因为身心不适应,出现哭闹等焦虑情绪。这种入园焦虑症状与母亲的平时的教养方式、育儿观念和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实际观察中,很多80后90后母亲在面对幼儿入园哭闹往往会不知所措。因此,文章运用问卷法来分析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产生原因,纠正教养过程中的不足,为年轻母亲提供可行性解决措施。
关键词 入园分离焦虑 年轻母亲 父母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73
The Young Mothers How to Deal with the Separation Anxiety
FU Shuqi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25)
Abstract Children at the age of three or four, leaving the family go to the kindergarten they start kindergarten collective life. After admission, many children would cry because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iscomfort. This anxie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parenting beliefs and emotions. In actual observation, a lot of mothers who is after 80 and 90 in the face of the child are often at a loss. Therefore,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causes of children enrollment separation anxiety, correct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parenting process and provide for young mothers with operational solutions about children of the kindergarten enrollment anxiety.
Keywords kindergarten enrollment separation anxiety; young mother; parenting style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是幼儿开始进入幼儿园时,因为与主要抚养者的暂时性分离,加上环境、人员、活动方式、行为规则等与自己熟悉的生活产生了较大变化,而体验到的恐惧和不安。[1]主要表现为:寸步不离待在父母身边,不愿进教室;大哭大闹、乱摔东西、撕东西;频繁尿裤子,尿床;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神情呆滞;拒绝吃东西、喝水、拒绝排便;让老师抱,不愿下地走路等。这些症状都会加剧孩子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缓解,有可能会给幼儿今后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本研究基于已有的国内外研究理论,遵循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一改以前研究者以新入园幼儿为研究对象的角度,着重从家庭因素入手,在儿童所接触的人群方面加以创新,使研究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通过探究80后90后年轻母亲教养方式、育儿观念等影响因素,帮助她们解决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疑难问题。
1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不良影响
家庭与幼儿园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主要集中在生活方式、生活环境、行为要求、接触人群等方面。而幼儿出现入园分离焦虑症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差异有关系。如果幼儿的分离焦虑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缓和,将会危害到幼儿自己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良好的幼儿同伴关系,师幼关系和家园关系的建立。
1.1 阻碍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
早已习惯自由松散的家庭生活,突然开始一段秩序井然的集体生活,会让一些生活没有规律的幼儿难以适应。1947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2]当他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生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会出现混乱和失调,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产生负面的生理心理反应:注意力分散、难以安静快速地入睡、无法正常进餐、睡眠质量下降、精神不佳,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等。如果稍微不注意,有些体质弱的孩子在入园初期,容易出现发热、咳嗽、急性肠胃炎等症状。因此长时间的分离焦虑,会阻碍新入园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
1.2 阻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明确指出,幼儿园努力“建立良好稳定的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幸福,心情愉快。”[3]幼儿园时期是形成健康同伴关系的黄金期和关键期,为幼儿今后如何交朋友,如何维系友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早期友好的同伴互动会将幼儿社会行为和认知引向健康正确的方向。
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幼儿很容易把自己孤立起来,他们更愿意独自玩耍,而不是参与集体游戏。如果长期这样,他们会缺乏必要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性格会变得孤僻内向。社会所必需的生存技能和社交经验的缺失,会使其社会化发展受到阻碍,难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3 影响师幼间亲密关系的建立
无论是从目前还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幼儿园的学习生活都会给轻松愉快的师幼关系和今后学习生涯中师生关系的建立带来很大的益处。在现实中,幼儿园标准班级师生比大概为1:5,在教师人数少,幼儿人数多的条件下,如果教师处于一个较为庞大的哭闹人群中,他们无法照顾到每个孩子情绪,间接地影响师幼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一些爱哭闹的孩子会把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上,传染给其他易焦虑的幼儿,破坏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扰乱整个教学秩序,导致課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下去,给幼儿园教师工作带来困难。这些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都会使教师教学头绪混乱,从而加大教师的管理难度和管理范围,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和组织能力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1.4 影响家园和谐关系的建立
自从幼儿入园后,外界的社会关系打破了在家庭中长期建立起来的稳定亲子关系,幼儿乃至成人的心理上不可避免地产生落差。因此,家长产生分离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幼儿过度的长期的焦虑会加剧家长焦虑,引起家长在卫生安全等方面担忧。比如家长会在幼儿入园、集体早操、班级集体游戏的时间,悄悄的在门口观察幼儿的情况。除此之外,家长的焦虑情绪也会影响到和谐家园关系建立和维持。例如:部分家长有时会从幼儿嘴里了解到一些片面错误的信息,事后未及时向幼儿教师详细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确认这些信息是否正确无误,就对幼儿园及幼教老师表现出不满和不信任。有些家长甚至恶语相待,这样会伤害教师的感情,缩小家园之间沟通空间,导致家园之间的矛盾的激化。
总之,出现严重焦虑的幼儿会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的状态下,无法专注于学习和生活,其缩短入园适应期将会变得更加艰难,给今后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障碍,影响一生的成长。
2 年轻母亲应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现状分析
纵观国内外研究,幼儿之所以出现入园分离焦虑,主要来自幼儿自身发展、家庭以及幼儿园三方面,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幼儿是否能够快速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家庭中,母亲是幼儿自出生以来最早接触的人,可以说是幼儿最为亲近的人。年轻母亲是指80后90后的年轻妈妈,她们大多数初为人母,缺乏一定的育儿实践经验。
2.1 不恰当的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对子女的教养和教育中所特有的行为倾向、行为模式和教养态度的综合。[4]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个性发展有着潜在或直接的影响。[5]父母教养方式具体可以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权威型:指家长尊重但不放纵孩子,乐于关注孩子的兴趣喜好。培养的孩子责任感和独立性较强。专制型:指家长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标准,对孩子要求过高,培养的孩子自私叛逆。溺爱型:这种教养方式和专制型恰恰相反,这种家长过度宠爱孩子,经常答应孩子的各种要求却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培养的孩子专横,生活独立性差。忽视型:对孩子缺乏足够的爱和关注,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培养的孩子缺乏爱心,对人冷漠。由此可见,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教养方式反映了父母不明智的爱。父母如果采用以上三种错误教养方式来培养孩子,那么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够健全的。通过研究,年轻母亲在早期教养方式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未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规律的作息会使幼儿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更好的享受幼儿园生活带来的乐趣。
在有效问卷83份中,共有57份数据显示(见表1),幼儿没有养成中午午睡习惯。出现此现象,在于有的母亲因为存在孩子在园里吃睡不好的担忧,所以会在假期保证幼儿能获得充分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时间。
幼儿如果在放长假的时候经常晚睡晚起,一整天精神都处于高度亢奋状态,他们中午不午睡,晚上丝毫没有睡意。那么幼儿原本在幼儿园里形成的生物钟被打乱,幼儿教师和幼儿母亲要想帮助幼儿恢复原有的作息习惯,将变得更加艰难。因此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是年轻母亲一项重大育儿任务之一。
(2)未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保持日常生活的饮食卫生是保持幼儿整个身体机能健康运行的重要环节。很多幼儿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里的所有人几乎每天都围着他转,包办衣食住行等一切:生活没有规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饭前便后不洗手,用脏手拿东西吃;在关于幼儿挑食情况的调查中,“经常”指数占67%,“偶尔”占28%,“从不”占4%,可见幼儿整体挑食情况严重。幼儿的这些不良行为在不加以及时控制纠正的情况下,会逐渐变成一种恶习,严重危害到身体健康。
2.2 育儿观念较为肤浅,存在漏洞
(1)缺乏了解,未给予此现象足够的关注。一看见幼儿哭,就会买点爱吃的零食来敷衍一下。要么就采用哄骗的方式:“妈妈给你买玩具,一会就来接你”等。她们认为幼儿一旦有了爱吃的玩的,自然就不哭了。从表2中看到,有超过一半的年轻母亲认为此乃正常现象,不需要关注。
可见,在家园共同应对幼儿分离焦虑中,有些母亲没把孩子入园前的哭闹当作大事对待,幼儿在母亲方面受到的相关领域的养育会部分缺失,早期受教育系统也出现严重失衡。
(2)认知存在误区。如果母亲在教育孩子上一旦有了正确的认知,就会在具体教育实践中避免走很多弯路。年轻母亲中即使有人查阅过相关的书籍,但通常会偏向于把书上讲解的那一套照搬应用到自己的教养过程中,对自己孩子实际情况掌握不够。从表3看出,超过一半的母亲会在孩子入园后,积极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园情况。
幼儿出现入园焦虑后,大多数母亲都会积极配合老师去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但是一旦假期结束,幼儿原本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就会被打破,哭闹等焦虑情绪会再次出现。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年轻母亲教养方式趋于模式化,没有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和自己教养方式不足作出适当改变。
2.3 情感欠缺,情绪不稳
(1)幼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比例失衡。精神上的满足在幼儿每个人生阶段都是急迫和必需的。经过调查,年轻妈妈在幼儿早期给予物质满足要远远多于精神满足。一方面是害怕孩子在幼儿园里吃不好,睡不好,在假期给予孩子充分的睡眠时间。另一方面,有些年轻母亲由于平时工作忙,会把孩子托付给家里其他人照看。数据显示(见表4):有超过60% 幼儿,没有去过或者很少去幼儿园。
这个数据也侧面反映了年轻母亲们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是不够的。她们为了表示自己对孩子的歉意,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求以作为自己陪伴孩子时间的补充。比如说,给孩子买很多好吃的东西、玩具和漂亮的衣服。因为在家里吃饭,玩玩具不会受到限制和约束,即使自己做错事,也不会受到批评,幼儿会感覺在家还是比在幼儿园自由。因此依恋妈妈,依恋家庭生活的情绪会再次高涨。这种做法会让幼儿产生惰性,做起事来消极被动,助长幼儿的陋习恶习。独自面对问题时胆怯紧张,抗压能力弱。
(2)面对突发状况,无法很好地控制情绪。心理学研究显示,家长越焦虑,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持续的时间就越长。[6]
在幼儿入园时,部分母亲看见孩子大哭大闹,就急忙对孩子大吼。她们在情急之下就会用“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大灰狼就会给你抓走。”这种类似的话语来恐吓孩子。在“您的孩子在幼儿园情绪是否稳定”调查问卷中,有一半幼儿情绪是不稳定的,他们不能主动来调节情绪。母亲对情绪的控制程度和能力会影响到幼儿早期在情绪调节上能力的形成。如果母亲企图用上述看似具有震慑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会让幼儿感到更缺乏安全感,加剧幼儿的焦虑,严重影响他在园的全天生活状态。
总之,年轻妈妈必须要纠正不良的教养行为,认识到幼儿长期出现入园分离焦虑的严重性,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从根本上帮助幼儿缓解入园分离焦虑。
3年轻母亲应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建议
3.1形成三维沟通
(1)与教师沟通。搭建家园沟通的连心桥,离不开家园之间的沟通。第一,以诚相处,以礼相待。年轻母亲对待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做到多理解,少抱怨;多支持,少质疑;多冷静,少冲动;多尊重,少轻视。第二,自觉主动,积极配合。年轻母亲在幼儿入园前要与教师主动沟通,根据该园的日常作息安排进行对幼儿的作息适度的调整;入园后,主动向老师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表现,若发现幼儿有入园分离焦虑,要积极配合教师工作,与教师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2)与幼儿沟通。与幼儿科学沟通,是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一剂良药。第一,沟通要用“心”虞永平教授说:蹲下身来平等的和幼儿交流,也是要蹲下心的。[7]用心交流就是保证对幼儿说的每句话都是真实的,否则会加剧幼儿的焦虑。第二,沟通要勤,与幼儿勤于谈话沟通,才能很好地把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现状,面对突发状况,才能应对自如。第三,沟通要善用肢体语言。给予幼儿一定的爱抚、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句温柔的话语会使幼儿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第四,沟通语气要平和,语速要慢。母亲只有自己稳定情绪才能去稳定幼儿的情绪,年轻母亲在越紧急的情况下越不能心急,越要心平气和地跟幼儿沟通。
(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雕塑家是母亲。”[8]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育儿智慧是不可否认的。而母亲间的沟通是增长育儿智慧和育儿经验的表现。因此,年轻母亲可以借助微信、QQ等通讯工具或者采用面对面交流方式加强彼此间沟通。通过交谈借鉴一些实用的育儿方法,获取一些宝贵的育儿经验,结合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程度和状况,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养方式,探索出一套独特的应对方案。
3.2认真做好各项入园前的准备
(1)做好基本生活技能、习惯、礼仪上的准备。幼儿自理能力越强,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持续时间越短。[9]因此,要抽出时间教幼儿学做一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简单小事: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严格要求幼儿按时起床、按时睡觉、饭前便后洗手、讲究个人卫生,养成幼儿良好的作息和卫生习惯;加强对幼儿礼仪教育:做到吃饭不说话,不随处走动、文明礼貌,不说脏话。
(2)做好认知和情感的准备。除了做好基本生活技能、习惯、礼仪上的准备以外,年轻母亲也要给予幼儿认知和情感上的支持和准备。讲解有关幼儿园活动、幼儿同伴交往之类的绘本故事和歌谣;参观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都会促使幼儿对幼儿园形成初步的认知,产生积极正面的情感。
3.3利用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作为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活动,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10]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催化剂。年轻母亲需要做两点:
(1)陪伴。幼儿参与游戏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涉及到如何与同伴配合完成游戏,如何遵守游戏规则等问题。在幼儿参与游戏的前期阶段,陌生的交往人群和集体活动,会让幼儿害怕和紧张。有了母亲的陪伴,幼儿心情更放松,那么參与热情就高涨,参与度就更高。
(2)放手。幼儿参与游戏要经历由被动变主动的过程。主动参与游戏,具备初步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入园前的必修功课。因此,在幼儿懂得如何参与游戏后,年轻母亲就要主动放手,创造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机会,比如:牵牵手,互相抱抱。鼓励幼儿自觉参与到同伴间的游戏和集体游戏中。
4结语
幼儿是否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真正地融入幼儿园,对其今后社会化的发展乃至家园关系的建立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年轻母亲不当的教养方式,错误的育儿观念以及不良的情绪情感将会给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年轻母亲应对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要改变不良的教养方式和育儿观念,并且辅之以积极的情感支持;要适当地放手,帮助幼儿充分做好基本生活技能和习惯和情感情绪的准备;要利用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参考文献
[1][6] 管琳,王先达.幼儿入园分离焦虑预防措施有效性研究——以福州市两所幼儿园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0(02):36-43.
[2] 公胜男.浅析缓解新生入园焦虑的有效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1):8-11.
[3] 孔露,徐晓燕,韩珊.小班幼儿入园前准备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01):125-129.
[4] DARLING N,STEINBERG L.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3,113(3):487-496.
[5][9] 李佳佳,张大均,刘广增,潘彦谷,张雪琪.8~12岁儿童父母教养方式与同伴接纳: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0(01):64-70.
[7] 张继伟,刘家福.家园合力共育实效性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0):68-70.
[8]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周蕖,王义高,刘启娴,董友,张德广译.武汉:长江艺术出版社.2014:139.
[10] 尼尔·本内特,利兹·伍德,休·罗格斯.通过游戏来教—— 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M].刘焱,刘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