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气质活动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实证研究
2016-11-28王冠予张艳
王冠予+张艳
摘 要: 为了通过实验探究儿童的活动水平对儿童自身发展的作用,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活动性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室观察法对56名3-6岁的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儿童的活动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孩活动水平明显高于女孩;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气质活动水平显著相关。
关键词: 气质 父母教养方式 活动水平
引言
儿童的活动水平是儿童气质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1]。国内有关儿童活动水平的研究多数隐见在儿童气质的各种维度中,而把儿童的活动性水平拿出来单独做研究的并不多见。
对照中外儿童气质类型的不同维度划分[2],中外儿童的气质类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无论将气质类型怎样划分,活动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气质的其他维度。多数研究表明,国内外儿童在气质结构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3][4];男女气质活动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性。在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儿童气质发展造成影响的理论依据下,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否可能对儿童的活动水平起到一定的相关作用。因此,更需要进一步深入地对儿童气质活动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探讨。
1.研究方法
现行的儿童气质研究方法多采用问卷法[5],利用父母评定问卷和教师评定问卷进行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在以往的研究调查中,多数研究者认为[6],在父母教师对儿童活动性评价过程中,父母教师往往容易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出现社会评价偏差,所以本研究在实践过程中采取问卷法和实验室观察法相结合的实验方法。
1.1研究工具
随机选取大连市某幼儿园3-6岁儿童共56名,其中男孩28名,女孩28名,实验选取的男女被试各占50%,对被选样本父母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对被试进行实验室观察法的方法进行研究。
1.2研究程序
1.2.1实验室操作
将实验室的地板用黄色胶带划分成16个方格,在实验室内创设游戏的环境,提供各类玩具:卡车、套圈、积木、球类、拳击手套、沙袋、电动车等,由主试将被试幼儿带到实验室中,待被试对环境没有陌生感时,在被试胳膊上戴好计步器,让其在活动室自由活动、游戏,观察被试的反应行为,并用DV进行记录,15分钟后,将被试带出实验室,记录相关数据。
1.2.2编码
对记录计步器和DV所录制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编码统计。以10秒钟为一个单位,记录个体在单位时间内跨越方格的数量(活动速度)、运动次数和强度(活动强度)。动作强度的等级划分形式(共分三个等级),一级:被试表现为只在一个位置做一些小肌肉的运动(记1分);二级:被试有大肌肉的活动,如站立、蹲起、移动位置(记2分);三级:被试出现跑、跳、打击等强烈的运动(记3分)。
1.3统计处理
实验结果采用SPSSV18.0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幼儿活动水平的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表1-表3),男女活动水平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父母和教师评定问卷统计中,父母和教师对儿童活动水平评定的最终结果基本一致,数据结果差异显著,男孩的活动性明显高于女孩;实验室观察结果表明:计步器记录的数据显示明显的差异性,男孩的活动次数要多于女孩;跨越方格数和活动强度略高于女孩;最终活动性数据的结果显示,男女活动水平呈显著差异性。
表1 3-6岁幼儿活动性发展的性别差异(父母评定)
*P<0.05
表2 3-6岁幼儿活动性发展的性别差异(教师评定)
*P<0.05
表3 3-6岁幼儿活动性发展的性别差异(实验观察)
*P<0.05
2.2活动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从研究结果的数据显示来看,儿童活动水平分为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三个维度,其中,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儿童活动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呈显著相关,其次为放任性和不一致型。见表4。
表4 3-6岁幼儿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P<0.05
3.讨论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幼儿活动水平在性别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幼儿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相关关系,即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对幼儿的活动性造成一定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幼儿的活动水平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性,在同等条件下,男孩的活动性水平明显高于女孩的活动水平,这一结果证实与先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7],也说明所采用问卷的有效性,父母和教师对幼儿活动水平的评定标准不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
幼儿气质活动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8]。本研究加大了环境因素在儿童气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各有不同,每个幼儿自身所在的环境也不同,因此活动性的高低不能单纯以“好”和“不好”来评价。在教养过程中,教养人要结合儿童自身的性格、原有气质特点进行教养方式的有效调整,使幼儿健康发展。据此,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教育、教养者应充分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在尊重和了解孩子个性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环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让孩子在健康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形成良好的气质类型。
结语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儿童的气质活动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相关。幼儿活动水平在性别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幼儿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相关关系,即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对幼儿的活动性造成一定影响。父母是孩子气质类型取向的最高期望者,也是最权威者,父母应该最了解孩子,也会根据自身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随着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我们的教育不能盲目,也要有合理的科学依据作为依撑,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教育做好,才能让孩子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明珠,刘文.儿童气质与父母教养因素相互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4,6(2):66-68.
[2]Carly E Mobley. Temperament and behavior adjustment[J].Early Childhoodresearch quarterly.2001.(6):577-586.
[3]Buss H,PlominR.Temperament: Early Developing Personality Traits. Hillsadale NJ. Erlbaum,2004.5-6.
[4]庞丽娟:婴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3.303.
[5]张劲松,王玉凤.北京市3-7岁儿童气质特点及类型分布探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5,9(6):101-103.
[6]刘文,杨丽珠,邹萍.3-9岁儿童气质类型研究,心里与行为研究.2004,2(4):103-109.
[7]任榕娜,陈新民,等.儿童气质与父母素质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J] 2000,9.418-420.
[8]王争艳,陈会昌,陈欣银.儿童2-4岁行为抑制的稳定性[J].心理学报,2002,33(1):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