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论视角下的运动战术之管窥

2019-04-22冯刚张锋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属性

冯刚 张锋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战术和运动战术的概念、属性方面进行阐述,从知识论视域下剖析运动战术的本质、属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运动战术的特点进行归纳分析,为建构和丰富运动战术理论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在当前体育教学和比赛训练的应用中引起相关群体的关注与重视。研究在梳理、追溯与阐述运动战术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推理得到以下研究结论,运动战术是一种策略知识,同时运动战术也是一种具有博弈性的策略知识。运动战术在比赛中无处不在,不论是大众体育运动还是竞技体育赛事,他都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获胜之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措施,运动战术具有博弈性、策略性、默会性、个人性的特点,它是运动战术理论体系建构的基石。

关键词:知识论;运动战术;属性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9)02-0091-06

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he concepts and attributes of tactics and sports tactics were expounded. The essence and attribute of sports tactics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theory. On this ba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tactics were tried. Inductive analysi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nstructing and enriching the theory of sports tactics, with a view to attracting the attention of relevant groups in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ompetition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racing and expound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related to sports tactic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obtained from reasoning. Sports tactics are a kind of strategic knowledge, and also a game knowledge with game. Sports tactics are ubiquitous in the game, whether in mass sports or competitive sports events, is the specific measures taken by athletes in the gam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winning. Sports tactics are game oriented, strategic, tacit and personal, and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actics theory system.

Key words:

Epistemology; Sport tactics; Attribute

1 问题的提出

在西方哲学史上,知识论成为哲学的核心,成为各门科学的基础这一转向液并非始于柏拉图或其他的古希腊哲学家。一般认为,在西方哲学史上,知识论转向至少可追溯到笛卡尔和斯宾诺莎。

但是,真正自己地把知识论看成是哲学的核心,看成是数学、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的可靠基础的第一个哲学家却是康德。在西方国家,研究和探讨知识理论是两千多年以来一直保有的优良传统,而在中国则恰巧就缺少像研究和探讨知识理论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哲学或者思想传统。如果人类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知识”这样的哲学问题,那么人类如何能够去探讨和处理由于知识而产生的一系列重要抑或重大的理论问题呢?因此,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从思想上、理论上做好准备,这种准备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对知识理论的研究[1]。在体育领域,伴随着各个竞技项目运动成绩逐步接近于人类的生理极限,相关科研人员把提高成绩的研究视角逐渐转向了运动训练之外的运动装备、器械创新,以及运动员的运动战术研究,寄希望于通过外在干扰因素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然而,目前大多数针对运动战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組织方式、训练方法[2]、战术意识、案例分析等方面,而对运动战术的本质以及属性问题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尚未深入了解,即缺乏足够的突破、创新性研究,这同时也是是限制当前运动战术研究朝纵深发展的主要掣肘。因此,本研究旨在对战术和运动战术的概念、属性方面进行阐述,从知识论视域下剖析运动战术的本质、属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对运动战术的特点进行归纳分析,为建构和丰富运动战术理论提供相应建议,以期在当前的体育教学和比赛训练的应用中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进而实现我国运动训练战术研究的专业化、精准化,以期在提升我国优势项目运动员竞技成绩的同时,有效扭转我国潜优势项目的国际竞技格局,实现未来我国不同项群竞技成绩的同步发展,为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助力、献策。

2 对运动战术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2.1 战术概念的文献梳理

战术具有渊源的历史。“大约距今二、三十万年前,我国跨入了人类原始社会发展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阶段氏族公社时期。此间,狩猎伴随着氏族产生、发展、繁荣和崩溃,最终蜕变成人类间的战斗。有了战斗,就有了进行战斗的方法战术[3]。

战术本是一个军事学术语,《辞海》中对“战”的解释即指战争、战斗或作战,对“术”的解释是指手段、策略和方法,还有学术、学问等含义。若从文字上简单理解,“战术”就是战争、战斗或作战的手段、策略和方法。军事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战术学的起源很早,“远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就有了关于战术方面的著作。[4]”究竟什么是战术,现代军事科学对战术的概念有以下几类观点。首先,认为“战术是在战斗中使用军事力量的理论。[5]”这种观点强调的是战术的理论方面的作用。其次,认为战术是指导战斗的方法[6]。这种观点突出了战术指挥理论的特点。再次,认为战术是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7-8]。最后,则认为战术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也可称之为战斗的用兵术和指挥艺术[9-10]。以上四种关于战术的概念表达了战术的本质,反映了战术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内容。体现出军事学领域已对战术的概念有了较为统一的定义,即战术是进行或指导战斗的原则和方法。

2.2 运动战术概念的文献梳理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原来仅在军事学中发挥其作用的“战术”,也被移植转而运用到体育比赛中。当“战术”这个军事术语转义到运动竞赛中后,人们根据各自学科特点,从不同的理论高度、学科角度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概括和解释。然而, 在体育学领域却对战术的概念众说纷纭。因此,笔者在查阅、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前人研究成果中关于“运动战术”的定义归纳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从宏观层面上对“运动战术”在体育运动领域进行定义,如:德国的哈雷[11]认为:“Our sports tactics refer to the theory of sports competition。”匈牙利的阿尔帕德·恰纳季[12]认为:“The tactic is to use the technical ability physical quality and the other kinds of factors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actics i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to achieve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the planned reasonable game plan。”即“战术是运用技术能力的物理素质和其他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为达到最佳成绩而运用合理的比赛计划。”

第二类是以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视角,将“运动战术”定义为“策略、计策、謀略和行为、行动、方法”。它是对各运动专项战术的综合和概括,而且其对各运动专项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如在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一书中,田麦久先生对竞技战术做了较为规范的框定,他认为竞技战术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13]。窦元朴则认为“战术是指在一次比赛中教练员、运动员共同制定和采用的谋略。[14]” 郑兆云和许绍哲认为,“战术是在有效的比赛规则框架下,有目的地利用运动项目特殊的技术形式的行为。在比赛中,战术的运用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15]。” 林建成认为“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高超的竞技水平战胜对手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16]” 综合相关研究成果[17-18],可以将战术归纳为一种方法,即它是综合运用技术、心理和身体素质的方法,其目的是争取比赛的胜利。

最后一类是从各专项的项目特点对“运动战术”进行定义[19]。此类定义都具有较强的专项化特点,更多地适用于各专项运动项目对战术研究和实践的具体需要,是体育运动各项目中针对性较强的定义。例如:《球类运动—足球》对战术的定义是“足球战术是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的现实参赛场景,所采用的个人和集体配合手段的综合体现。[20]”《排球训练教程》一书对战术做了如下阐释,“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竞赛规则和排球运动规律、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变化,合理运用个人技术及集体配合所采用的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个人和集体的配合行动。[21]”《手球运动》对战术的定义是“手球战术是比赛中队员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之间互相配合的一种组织形式。[22]”

以上所列战术定义其观点均是通过不同高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以及不同角度揭示了运动战术的本质特征。它是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在各项目比赛规则的制约下,依据运动项目的规律、特点,以及对手、参赛者自身的技战术水平[23],进而对参赛者自身实施的具体参赛指导计划,即尽最大可能取得比赛最终胜利的策略或方法。其逻辑形式是严谨的,抽象方法是科学的,层层移植的态度是求实的,反映了当前科研工作者对运动战术的认识现状和认识水平。

3 知识论视角下的运动战术

3.1 知识论视角下运动战术的属性阐释

运动战术的本质归属问题,首先要知道运动战术的定义,它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依照比赛规则,根据对手的情况,为了获得胜利所采取的合理、有效的策略与行动。其次,追溯问题的源头,“属性”是什么?“属”在汉语词典里的第一个解释就是类别。为了更好地从客观角度认知运动战术,而区别于其他,这里说的属性是指知识论视野下运动战术的本质属性,它是一个事物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属性还是一个逻辑用语,特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不可缺少的性质,运动战术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特征应属“策略性”,它不同于战争学的运动战术,而是在体育学领域中,是指在比赛中或非比赛状态下所使用的计划、方法以及行动。

鉴于此,我们从策略性知识的定义中找到了运动战术在知识视野下的归属问题。运动战术的知识本质属性应为策略性知识。策略性知识(strategic knowledge)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智力技能)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相关研究成果[24]显示,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耶(R. E. Mayer)和加涅在研究知识学习时,就认同安德森的主张,即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本质上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的;由于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指向性不同,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两个亚类:一类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加涅称之为智力技能(intellectual skill),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另一类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加涅称之为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y),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而梅耶认为,策略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并列关系,不是一种智力技能;这完全符合对运动战术属性的解释,其优点在于指出智力技能的本质是程序知识,而不是陈述性知识;但其缺点就在于运用概念和规则将负责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从智力技能中予以分离。

以乒乓球项目为例,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如果选择发上旋球到对方的正手位,被对手用正手扣杀过来的概率大概是99%,那1%的不可能或许是因为对方根本不会正手攻球的技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运动员会轻易放弃一次进攻得分的机会。这样的方案经过运动实践,得出的经验教训是:不能给对方的正手位发上旋球。运动战术是前人在无数次地实战比赛后,经过反复推敲和运动实践检验,最后得出的比赛经验,在比赛中会对随机面临的临场问题根据陈述性知识采用策略性知识予以应对。同时,运动员的知识水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运动员的知识水平是实施运动战术的重要条件。因为,在战术的数量上主要是由掌控专项技术的全面程度来决定的;而在战术的质量上,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赛场上的战术变化频率与质量,则主要取决于一个运动员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因此,运动战术它不仅包含加涅的认知策略,而且包括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y),而策略性知识则全面、系统地阐释了运动战术属性的归属问题。

3.2 知识论视角下运动战术的属性特点

3.2.1 博弈性

“博”在辞海里解释为:“大、广、通、丰富、换取”。弈则是指棋。体育领域的比赛是在双方或多方参与角逐的情况下进行的,比赛各方都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即战胜对手,它是具有博弈性的一种行为,这种博弈性是参与人所追求的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由此可见,运动战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博弈性。首先,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竞争,具有强烈的竞技性、对抗性,以及战术行为的策略性。其次,運动战术具有显著的互动性特征;最后,运动战术的最终目的就是战胜对手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由此三方面的特点确定了运动战术的博弈性特征属性。运动战术就是合理运用其理论体系,进一步研究在运动竞赛的实践中如何有效的战胜对手,提高胜利的概率,以取得比赛胜利的博弈。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齐王和田忌赛马” 就是博弈问题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赛马,各人备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各一匹,每匹马都得参加比赛且只能参加一次,每次比赛各出一匹马,一共比赛三次。当时齐王的马按等级依次略强于田忌的马,但各劣于田忌上一等级的马。谋士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每次比赛让齐王说出他要出哪一匹马,并让田忌用下马对齐王的上马,用中马对齐王的下马,用上马对齐王的中马。比赛结果是田忌二胜一负,获得最终赛马的胜利。这就是如何善于使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巧妙运用战术、智谋、策略在赛马比赛中获胜的博弈故事。

在竞技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一来一往的回合,每一招、每一式的击发都是战术、方案、对策、决策等诸方面的博弈。世界跳棋冠军汤姆?威斯纳尔曾这样说过:“知道怎样去做的人可以打成平手,而了解为什么的人却可以赢得比赛。[25]”正如你比必须考虑到其他参赛对手的战术思路一样,对手同时也在考虑你所考虑的战术。在参赛运动员相互之间激烈的比赛抗衡过程中,则必然包含智力、知识的较量,同时并存技术与战术的抗衡。因此,只有参赛者使用正确、有效的运动战术,才能使自身的竞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与展示,即在比赛双方都以战胜、打败、突破或迫使对方就范、服从己方意志为目的,而后取得本回合或整场比赛的胜利。

3.2.2 默会性

隐性知识一般很难进行明确表述与逻辑说明,是那些个体已知道但无法用书面文字、图表或数学公式等手段清晰表达的知识,它是人类非语言智力活动的成果。默会性是运动战术的特点之一,同时也是隐性知识的特征之一,默会性指的是不能通过语言、文字、图表或符号明确表述。犹如正常发育的幼儿在接受正规教育之前,都能用合乎语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他们却未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话语中已经暗含的语法规则一样,初级阶段的运动爱好者,在比赛中他会想尽各种办法来取得胜利,当你问他赢得比赛所使用的方法抑或策略时,他却说不出、道不明,而这些赢得比赛的方法、策略就是战术,是一种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却在使用,无法表达具体战术内容的运动战术的默会性。

在比赛中临场指挥、布置战术时,资深教练员与新手教练员的差别就在于知晓、理解的知识储量、默会知识的数量以及存储知识的方法、途径存在差异,对比刘国梁卸任国家乒乓球队主教练前后的国内外乒乓球比赛,以张继科、马龙、樊振东为代表的著名运动员们的比赛成绩显得尤为明显,同一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的情况下,因存在不同教练员的指导,进而导致比赛成绩出现很明显的落差,这说明资深教练员比新手教练员具有更多的、丰富的默会知识,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经常说的比赛、执教经验丰富。

波兰尼讲过一句名言:“我们知道的要比我们能说的多”。例如,教练员应该在何时何地使用“暂停”权利?教科书上没有明确地文字、图表或数学公式告诉我们要在哪段时间内、具体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暂停”权利,在运动员进入比赛状态时,如果教练员冒然使用“暂停”,可能会将运动员刚投入到比赛的兴奋状态打断,影响运动员在赛场上最佳竞技状态的发挥,继而使其最佳竞技表现受挫。如果运动员在赛场上被对手连续进攻,毫无还手之力,而运动员本身无法自我调整时,教练员仍然没有发觉,或拒绝使用“暂停”,那这场比赛肯定必败无疑。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像这样完全凭借教练员丰富的比赛经验来判断在合适的时机使用“暂停”权利,如此丰富的经验、准确的判断力就是具有默会性的。运动战术的默会性特点是不能以正规的形式进行加工、传递,只能是参与者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去感悟、去体验,通过反复地练习再总结,最后升华的过程,而這个过程是无法与他人共享的。

3.2.3 个人性

个人性亦属隐性知识,它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它的主要载体是人的身体,它不能通过正规的形式(例如学校教育、大众媒体等形式)进行传递,因为隐性知识的拥有者和使用者都很难清晰表达。但是隐性知识并不是不能传递的,只不过它的传递方式特殊一些,例如通过“师传徒授”的方式进行。另外,这里需要区别“个体性”与“主观性”。波兰尼认为:和主观心理状态之局限于一己的、私人的感受不同,个体知识是认识者以高度的责任心(responsibility),带着普遍的意图(universal intent),在接触外部实在(external reality)的基础上获得的认识成果。可见,个体的不同于主观的,关键在于前者包含了一个普遍的、外在的维度 。

个人性,既表明它是一种与使用运动战术的个体无法分离的一种特性,一旦脱离了使用运动战术的主体,而成为纯粹的公共性和客观性的运动战术,那么运动战术本身就消失了,也表明了参与者的身心参与是达到使用运动战术的必然途径。就是说,运动战术的个人性是一种置身其境的体验、领悟过程,并不是说运动战术是一种模式、一种范例,必须是千篇一律如同复制品一样,运动战术的魅力同样来自个人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因为同样的战术,在不同的个体上实施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如同一个运用语言文字的能手可能扎敏感的读者心中创造一种与他自己相差不多的心境,可是如果他用的是科学的方法,那么他的经验之流就会烟消云散,永远消失[26]。

例如发球抢攻是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重要战术之一,运动员在明确了发球抢攻战术后,每个运动员使用的情况却不一样,有的运动员会使用发下旋球后用弧圈球进行抢攻的战术,而有的运动员也可能有使用发“奔球”后用正反手大力扣杀进行抢攻的战术,亦或是使用侧旋球后正手大力爆冲等手段的战术。又如足球比赛中的首发阵容,有“4-4-2”“4-2-3-1”“4-3-3”等等阵型,假如中国足球国家队与巴西足球国家队都使用相同的战术阵型,使用的效果肯定是天壤之别,这也就能很好的说明运动战术具有的个人性特点。

3.2.4 策略性

运动战术不仅在比赛中得以运用和施展,在赛前、赛中以及赛后都存在着战术的使用,这里我们只对比赛中的运动战术进行讨论。无论是面对面的同场竞技,还是同一时空下,不同出场顺序的比赛,体育运动比赛有着明显的策略性和对抗性,也就是说在体育运动比赛中无时无刻地都存在着策略[27]。运动战术的策略是一把双刃利剑,使用得当、合情合理,就会取得效果,可达到比赛的预期目标;使用不当或不巧妙,也可毁掉战术意图而失掉比赛的胜利。成功的战术策略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展现,是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的过程,是运动战术的具体内容。运动战术同时也是一种策略思维上的对抗, 赛场上的争斗是一种高级、复杂和激烈的策略对抗的形态[28]。

运动战术也是另一种类型的技巧,在比赛场上,它既是打好比赛所需的心理技巧的一部分,又是对将体能技巧发挥到何种程度的一种策略、算计。在乒乓球项目上,运动员可以通过练习发球(旋转、速度、落点)和回击(判断准确、平稳)来提高自身技术动作的质量,战术上的策略技巧是自己要知道球该往哪里发(近网或是底线)或者回击到对方区域的哪个落点(直线或是斜线)。又如在橄榄球比赛中,通过跟防、围跑以及接传球来提高动作技巧,了解敌我动作技巧的教练则通过场外喊话,指导球队最大限度地发挥本队的技巧,利用对方的弱势,教练的算计组成了运动战术,而这些运动战术也是通过策略一步一步地进行实施。橄榄球比赛的体能竞技是队员们在球场上进行的,而战术策略则是在场外的指挥中心由教练或助理们进行的。由于攻防双方盾的不断转换,运动战术的策略显得更为重要,进攻战术引出有针对性的防守战术,防守战术的完善又迫使进攻战术不断更新和改变。像这样的攻守对抗,新旧的争斗愈演愈烈。

由此可见,体育比赛过程中运动战术的使用也显得尤为关键。在不断增强运动战术意识的情况下, 方可获得策略性知识和战术能力。以对抗为基点,进行运动战术的思考,才能做到随机应变、得心应手、开拓前进。策略的使用也是知识的使用,高明的策略家常常将博弈理论和个人经验结合在一起,因此,也可以说策略对局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运动战术则是更具策略性的知识。

4 结 语

从我国现阶段运动战术的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们在对运动战术的本质属性问题上还没有给予足够的目光和关注。从知识论的角度看待运动战术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拓宽视野,为参与、从事运动项目的参与者提供清晰的思路与依据,同时也为丰富运动战术的理论体系提供基础。由于当前大型赛事不同参赛项目的竞技成绩均已接近于人类的生理极限,于是未来相同比赛项目运动员成绩的竞争,乃是运动战术和科学技术助力竞技运动能力之间的隐性竞争。因此,今后运动员战术研究是重点需要强化的一个方面,尤其是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群的体操、艺术体操、技巧、跳水、花样滑游、冰舞、武术套路等项目,以及技心能主导类准确性项群的射击、射箭等项目,运动战术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极高,今后仍需加大运动战术研究的力度。相反技战能主导类的隔网对抗性项目(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同场对抗性项目(篮球、足球、冰球、手球、水球、曲棍球),以及轮换攻防对抗性项目(棒球、垒球、板球)等集体性项目,其运动员的运动战术研究则是未来研究需要强化的重点。而对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项目(跳跃、投掷、举重)、速度性项群运动项目(短跑(<400m),短游(100m),短滑(500m),短距离赛场自行车)以及耐力性项群运动项目(中长走、跑、滑、游,越野滑雪;长距自行车;划船)运动员的运动战术研究,则是未来需要重点开辟、强化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 Gettier E L.Is justified true belief knowledge? [J]. Analysis,1963, 23(6): 121-123.

[2] 张健,孙辉.对马特维耶夫经典分期理论的审视与思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2):95-100.

[3] 金玉国.中国战术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1.

[4] 楊致远,彭燕眉.战术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16.

[5] 钮先钟.战略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1.

[6] 卢林.战术史纲要[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1.

[7] 军事语录编委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2:14.

[8] 闫升.传统分期理论和现代板块周期理论训练实践运用的研究以排球训练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8,1(12):60-67.

[9] 齐正钧.战术学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5.

[10] 平志伟.中西方战术比较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13.

[11] 哈雷.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71.

[12] 阿尔帕德·纳季.足球战略与战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23.

[13] 田麦久,刘大庆.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41.

[14] 窦元朴,张建华.2010~2015年网球四大满贯单打抢七局比赛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2):78-84.

[15] 郑兆云,许绍哲.羽毛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02.

[16] 林建成.羽毛球技、战术训练与运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141.

[17] 岳海鹏.乒乓球战术行为策略选择博弈矩阵的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2):72-77+88.

[18] 周文婷.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运动员赛场表现及动作难度、难度战术发展趋势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4):11-16+22.

[19] 张婕,刘建和.关于举重运动三个问题的思考:归属、技术、战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6):84-89.

[20] 王崇喜.球类运动足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96.

[21] 黎禾.排球训练教程[M].北京:高度教育出版社,2008:40.

[22] 聂劲松.手球运动[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80.

[23] 耿潇.足球战术训练中采用变式训练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5):77-80.

[24] 汪凤炎.教育心理学新编[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6:353-354.

[25] Victor N.The Education of Speculator[M].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7:169.

[26] 罗素,张金言译.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及其限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0.

[27] 李婷文.高水平跳跃运动员比赛发挥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3):52-57.

[28] 周文婷,李兴洋.索契冬奥会单板U型场地滑雪男子决赛成绩与难度战术关联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3(1):7-11.

猜你喜欢

属性
解读数学概念,品尝数学的味道
解读数学概念,品尝数学的味道
从法的部门和法域的角度来思考经济法的属性
关于《巴黎圣母院》的文本赏析
互联网时代的生成性教学属性分析与实践研究
对两种实体观的探析
用好文件“属性” 解决实际问题
督促程序的属性
面向对象在关系数据库中的设计与应用
Winsock控件的属性及应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