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B超诊断的价值
2019-04-22陈丽
陈丽
(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山东菏泽 274400)
糖尿病极易诱发脑梗死,下肢动脉病变为下肢动脉出现狭窄、闭塞情况,且容易发生静息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及时检测下肢动脉病变,实施有效防范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该文选取2015年2月—2018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7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探讨B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该院收治的67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设定成观察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并发脑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 42~7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3±3.16)岁。并采集同期健康体检者67名,设定成对照组,其中男性患者39名,女性患者28名;年龄3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5±2.85)岁。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2组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予以检查,患者仰卧位,对其腹股沟区、大腿近侧血管、股前动脉的中远端、月国动脉及远侧动脉予以扫查,深度2~8 cm。当肢体动脉出现阻塞情况,远端动脉出现血流速度降低时,应将彩色量程合理调低,防止管腔中血流信号消除。在扫查过程中需由上到下,观察内膜光滑度、动脉内镜、斑块回声、内膜厚度、管腔闭塞、狭窄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在对获取的影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时,需通过≥2名主治医生来完成,而且评估管腔狭窄程度,0级:正常,保持通畅的血流情况;I级:血管狭窄≤50%,未出现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II级:管腔狭窄51%~99%,出现显著血流动力学变化;III级:管腔全部闭塞,未出现血流信号情况[2]。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录入处理,B超检测数据资料通过χ2验证,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内膜增厚、斑块、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出现下肢动脉病变时,基本是与机体糖尿病具有密切关系,因患者长时间处于病变状态,使得血浆、血管内细胞等难以正常进行代谢,由此使得患者肢体出现明显病变,如情况严重极有可能导致肢体发生残疾,所以对患者进行及早诊断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意义[3]。B超可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情况进行诊断,可观察到患者下肢动脉血管情况,可确定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发生情况[4]。
经研究可知,观察组内膜增厚、斑块、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临床中B超检查是较为常规的扫描检查方法,其探头能够将下肢内不同动脉予以仔细扫查,而且可通过横向、纵向、斜向方法进行扫描,使得下肢动脉血管情况得到清晰显现,从而准确评估患者下肢动脉血管情况。若患者出现下肢动脉病变,那么B超会显示出动脉内膜呈现粗糙感,为不均匀性增厚情况,管壁具有不均匀的回声现象;回声斑块,有的斑块后存在声影,有的管腔出现不规则性的狭窄;发生闭塞时并未出现血流信号;若血管轻度狭窄时,其血流基本可保持正常,若明显狭窄,其远端血流明显降低速度,如重度其血流明显低速,而且为连续带状[5]。
表1 两组下肢动脉病变情况分析[n(%)]
综上所述,B超检查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下肢动脉可观察到其血管、管腔闭塞狭窄、粥样硬化斑块等情况,由此可准确评估是否出现病变,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