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教学探究
2019-04-21张岩
张岩
摘要:《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这门课程,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大专阶段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并不大。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适应未来幼儿园教学的需要,笔者认为应该优化数学教学方法、优化数学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整合教材内容,又要整合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的内容,以适应学生在未来幼儿园教学中的需要。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数学教学 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202-02
一、现状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这门课程,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大专阶段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这门课程在理解基本理论的同时,融会贯通地将课程中的相关理论与幼儿园实践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从事实践的专业能力及素养。但是却有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认为这门课程对于幼儿园教学没有太多的帮助,认为幼儿园的孩子在数学教学方面,只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就足够了,所以出现了轻视这门课程的倾向。在课程上出现了不认真听课、不投入课堂等现象。
二、解决策略
(一)优化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连接教师、学生、教材的纽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综合考虑教学的相关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加以合理的组合,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目的。
(1)兴趣引导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明确数学教学的价值性和社会性,数学是学生将来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为了丰富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抛弃“填鸭式”的灌输法,采用“激趣法”。在每次课程中,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当中来,教师可以先讲理论知识、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来想办法进行教学设计。
例如在讲到《10的组成》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教学设计,把自己当成老师,其他同学当成同学。同学们经过积极的准备,总结出不同的方法。其中一位同学设计的是“凑10游戏”。拿出数字3,然后找其他的小伙伴来帮助找3的好朋友是谁,能和谁一起凑成10,然后再依次请出示数字卡6、5、1,一边做游戏,一边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引出并巩固10的组成。还有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出“多方向凑10”的方案。先拿出一张卡片(标有4和5),分别帮4和5凑10,找到数字6和5的卡片,卡片还有1和8,接下来思考:1和几组成10?8和几组成10?同学们集思广益,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探究,集体合作,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感觉生动而有趣。
(2)启发式讲解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所讲授的内容,递进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解决一个个设问,让学生学会相应的知识。例如,在讲到“区分‘1和‘许多的活动”时,首先让学生明确:这一知识是小班初期学数前准备教育的内容。其活动目的是让儿童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儿童把许多物体分成一个一个,再把一个一个的物体放在一起构成许多,在这个过程中儿童感知体验到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理解“许多”的含义,为以后学习计数和认识10以内数奠定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先让幼儿明确什么呢?学生回答:使幼儿能区别1个物体和许多物体,理解“1”和“许多”之间的关系。我们怎样进行教学设计能让幼儿明确这个概念呢?有的同学作出了下列设计:吃午点时,将一盆香蕉放在桌子上,让幼儿一人拿一个,盆子里就没有了。幼儿吃完香蕉后,再把香蕉皮放回盆里,盆里原来没有香蕉皮,一个一个放进去后,合起来有许多香蕉皮。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这样就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沉浸在课堂学习中,而不会感觉数学学习枯燥无趣。
(3)动态教学法。德国大诗人席勒曾说过:“活的形象最美,一块大理石是无生命的,却能由雕刻家赋予它生命,使人们在观察中发现它的美。”动态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认识运动的规律,根据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演示的手段,为学生创设积累感性经验的情景;运用实验操作的手段,让学生自己动手,从摆、剪、拼、画等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利用旧引新的手段,使学生信息由静态变为动态;运用弹性操作的手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作答。从而产生动态情景,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产生联想,展开发散性思维活动,以沟通横纵向的新旧知识,把新知识归纳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信息由静态变为动态。例如:在讲到“学习辨认平面图形”教学案例时,上课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图形王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下来让学生动手操作,从物体中请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面源于体。然后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让学生来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秘密,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让学生在教室、在校园、在回家的路上找图形,举例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大纲对数学的要求,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后引导、激发学生利用平面图形拼组图形,进行“再创造”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
(1)优化教材内容。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所以,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现行的数学教材编制的时间较长,有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不上。另外,本學科的课时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以专业通用能力为基点,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内容进行备课,优化教材。例如:把《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这一单元进行整合,这是理论知识学生听起来会感觉枯燥,所以,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第二单元的《图形变化》进行讲解。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先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特征、方法、评价等结论性的理论知识进行说明,然后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这样能够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2)整合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内容。数学的内容,在学生未来的工作中,无处不在。在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教法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把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融入幼儿园工作的主题活动之中。教会学生全面细致地对主题所包含的数学内容进行分析、思考、归类,以确定活动设计的内容、方式及手段。
例如,主题活动——“汽车”。可以教会幼儿学习各种图形及图形组合;学习分类;学习物体的基数和序数;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状及物体量的差异(如大小、长短、高矮等);学习加减运算,等等。又如,主题活动——“蔬菜”。教会幼儿学习分类,感知物体数量、形状及物体量的差异(如长短、粗细);感知时间、空间(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蔬菜);学习加减运算,等等。
这样的内容优化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数学课堂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学科对其成长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林嘉绥,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俞春晓.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法与实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彭光明.数学教学方法思考与探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