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仁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9-04-20石卓群

卷宗 2019年11期
关键词:仁学当代价值孔子

摘 要:孔子的“仁学”思想由情感、理性和规范三个重要部分组成,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政治性、自觉性、全面性等特点。孔子仁学思想促进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新经济道德的形成,推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发展。

关键词:孔子;仁学;当代价值

西周末期,随着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商周以来确立的分封宗法制度和上尊下卑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王室衰微、礼崩乐坏”。春秋时期,思想家们开始用理性的思维、人文的视角,重新审度现实社会。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在对三代以来“仁”的观念和老子“仁论”深刻省察、反思的基础上而作《春秋》,并以极高的智慧将“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逐步阐述,由此创立仁学思想。

1 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1.1 泛爱众,而亲仁

首先,仁是一种“爱”的情感,也就是如今我们通常所说的“同情”、“怜悯”之心,或通称之为“爱心”。孔子在《论语·学而》篇指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这里的“泛爱众,而亲仁”便是“仁”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了“爱”的情感。

其次,儒家仁学思想并没有停留在“亲亲”层面,而是从“孝梯”出发,向外延伸,上升到君臣之间的“忠”、朋友之间的“信”、夫妇之间的“让”等等,最终到“泛爱众”。儒家思想对仁爱的差等性和阶级性并没有影响仁学思想外延的广泛性,从孝悌延伸到泛爱众就是一大进步。仁学思想之所以“不是某种抽象的哲学理论、学说、思想,其要点之一正在于它把思想直接诉诸情感,把某些基本理由、理论,建立在情感心理的根基上。”[2]应当说,儒家仁学思想以“人”为重心,将人的生命、人格作为基本论证范畴,在各个时期以不同的阐述方式,不断讨论“人”在现实社会应当如何安身立命,而贯穿始终的却是“人”基于自身和自身周围的感情——爱。应当说,由“爱亲”推至“爱人”,再到“爱泛众”是“仁”伦理道德的升华。

1.2 立人达人与忠恕精神

喜好和憎恶是人类的两种基本的情感,由这两种情感上升的道德原则即是孔子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3]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前者为人的情感的正面要求:自己喜好的、自己欲求的也允許别人喜好和欲求。后者为人的情感的反面要求:自己不喜欢、不欲求的也不要强家给别人。孔子的这一“恕道”原则包含了深刻的“权利”观念和“平等”精神。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应该包含三层原则:自己所向往的东西,也不能阻碍别人去获得它;在自己实现了“立”与“达”之后有义务帮助别人“立”与“达”;自己欲“立”欲“达”,就要先帮助别人“立”与“达”。

1.3 实现仁的规范

仁与义的内在联系。义作为一种行为原则具有合理性、正当性、公正性、正义性等含义。孔子没有直接论及义与仁的关系,但很明显,义不同于仁,又不能脱离仁,应该是仁之理性的升华。仁更倾向于私德,那么义则更倾向于公德,仁是处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原则,而义则是处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原则。尽管义与仁有着内在联系的。仁是义的情感基础,义不能脱离仁而存在。如果说仁体现为爱个别,那么义则体现为爱全体,所以义是“大仁”,是更广泛的“仁”。义是对仁的升华。仁主要体现于对生命个体的关爱上,义则是体现在对社会正义的维护上,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克己复礼为仁。礼是孔子思想的行为标准,具有程式化和形式化特点。实际上,礼是内在精神情感的外在表现。在一般意义上,礼体现了一种“尊重”精神。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孔子说:“君使臣以礼”尊重人是“爱人”的一个侧面,所以从根本上讲,礼的精神根植于仁的精神。在二者的关系上,孔子是“摄礼归仁”。

2 孔子仁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孔子的仁学思想具有政治性、自觉性、全面性等特点,虽然在当时有着鲜明的阶级立场,不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当今中国这个社会转型的时代,传承孔子的仁学思想仍然有其现实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而如何与时代接轨,实事求是地分析孔子的仁学思想对现代的价值,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墨守成规式地做一番考据学研究,是我们能否学以致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关键。不难发现,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都正在发挥着作用,并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1 促进社会主义新经济道德的形成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把财富的积累作为目的和取向。”[5]十九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一直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它承认社会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自利”的理性人,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然而由“经济人”组成的社会必须有相应的伦理规范来规制每个人的行为。而儒家的经济伦理观则认为,财富的积累不是人们生存的目的,只不过是实现道德生活的一种手段。在孔子看来,“富贵不得离道而求,贫贱不得合道而弃。而且儒家的经济伦理比财富的积累更加关注它的平均分配。”[6]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无不体现了对国家中每一个公民的平等重视,关心的同样是人民福社。这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深刻的贯通之处。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过上富裕安宁的口子,都希望在公共职位上有平等竞争的机会,都希望能有上升的空间,这就需要国家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解决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经济领域范围内,政府发挥更好的作用,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让每个公民都有权利施展自己的能力。这样对于稳定经济秩序和人心秩序都将有重大的意义。

2.2 推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在国家范围内实现德政和礼治。在他生活的时代里,没有现代的法律制度,而是用礼乐制度来维系整个社会的秩序,孔子则提出了一种用道德伦理来维系社会秩序的理想。他反对单纯地杀戮和刑罚,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7]孔子认为,治理国家,不能仅仅靠刑罚和政令,应该德法结合,强调道德的教化作用。

现代中国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8]无论是经济的平稳运行,还是政治的稳定有序,没有法治就很难确保公民的安全等基本权利,就无法实现社会的良好治理。但是,作为维护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法律本身并不能从内心深处培养公民的公共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是像孔子说的,为了避免刑罚,仅仅依靠法律的外在性和强制性是远远不够的。道德是在法律底线之上的,是法律的补充,是属于公民自律的东西,它可以促使社会核心价值的提升。也正因为如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过程中,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以加强诚信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个人功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品德教育,即通过完善法律体系规范人们的行为,又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相契合,达到知行合一的完美境界。

2.3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方面。“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要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9]

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孔子认为,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时,他才能感到温暖与力量,得到提升与超越。“一个人将自己的“爱”扩充,不仅是一种情感的愉悦,它还能造成周围人际关系的和谐,形成一种强大的集体力量。”[10]孔子认为对父母要孝,对朋友要信,对路人要让,最终达到家庭和睦、朋友信任、社会团结、公共场所有序的和谐局面。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与孔子实践仁的路径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或相通的,首先从我们自身做起,处理好我们身边的各种关系,这才是每个人应当并且可以做的事。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由于过度依赖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来实现经济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问题,从思想上建设美丽中国,培养社会成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当务之急。孔子在成己成物的思想中,已经具有爱物思想的萌芽,后来发展成孟子“仁民爱物”思想,再到宋明理学家的“万物一体”思想,都告诉世人世间万物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应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任何试图征服大自然的思想和行为最终都会受到自然的报复。

實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在上文中经济伦理部分已有提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坚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思想,正确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在促进社会公平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礼记》中记载了孔子的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1]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实现孔子所设想的大同社会不断奋斗。

孔子的仁学思想内涵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情感、理性和规范三个方面。在当今社会,仁学思想的的现代价值也极为丰富,对于提高社会成员的人文修养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以守护先贤的态度对待孔子,对待孔子的仁学思想,不断从其中发掘出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精神价值,使仁学思想不断传承,不断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论语·学而》

[2]张改娥.孔子仁学思想内涵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1):26-29.

[3]《论语·雍也》

[4]《论语·颜渊》

[5]吴立群.儒家仁学思想的现代意义[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41-43+51.

[6]吴立群.儒家仁学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J].船山学刊,2008(03):195-197.

[7]《论语·为政》

[8]何爱梅.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原因和途径的探析——以十八届四中全会为背景[J].南方论刊,2015(01):4-6+9.

[9]卢勇.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社会公正[D].贵州师范大学,2008.

[10]刘艳.孔子仁爱思想及其现代性反思[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05):10-12.

[11]《礼记·礼运》

作者简介

石卓群,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本科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仁学当代价值孔子
兄弟草原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孔子与柏拉图美学思想之比较分析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仁学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