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的“中学西渐”

2019-04-20张琦

出版广角 2019年6期
关键词:外译译介资助

【摘 要】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于2010年正式启动。文章对2014—2018年获资助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揭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发展情况,并试图从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主体、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等方面探讨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关 键 词】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走出去”;译介

【作者单位】张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动态顺应视阈下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之人名的翻译”(18CX0

4018B)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6.017

当前,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从1951年创刊的《中国文学》杂志,到20世纪80年代由杨宪益主持推动的“熊猫丛书”,再到90年代的“大中华文库”,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之路得到了不断的拓展。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先后启动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当代文学百部精品对外译介工程”“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2010年,我国人文社科领域最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单设“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旨在从中外学术交流层面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并且从之前相对单一的“文学”译介发展为兼重“学术”上的外译,掀起了新一波“中学西渐”潮流。

一、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简介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类别之一,设立于2010年,通过资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1],以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加强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进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该项目实施以来,受到了学界的广泛欢迎和关注。从项目初设到2013年底,获得资助的项目共有200多项,2014—2018年,获资助项目猛增至近700项。系统梳理和分析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有助于呈现当前我国学术外译的总体状况,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方向,进一步推动该项目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14—2018)的统计分析

1.学科分布分析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公告(以下简称申报公告)中的资助范围涵盖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社会、中华文化、人类共同关注话题等多个领域。2014年获资助项目共计86项,涵盖18个学科。2015年获批113项,涵盖19个学科,较2014年增加人口学2项。2016年获批130项,涵盖22个学科,较前一年增加3个学科,分别为党建·党史、外国文学、体育学。2017年获批165项,涵盖23个学科。其中,每年保持获批4—5项的马列·社科类,在2017年未有获批项目,而统计学和系列丛书两个方面则实现了零的突破。2018年获资助项目增长至185项,涵盖22个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为新增学科。

对2014—2018年间共679项获批项目的学科分布做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学(包括理论经济、应用经济)比重最大,占比14%,其次是传统的人文社会学科中国历史、哲学及中国文学,分别占比13%、12%和9%。担任中国文化“走出去”主力军的中国文学占比相对较小,可见近年来传统优势人文学科的发展劲头减缓,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学在学术对外交流上一直保持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此外,党建·党史、国际问题研究起步较晚,初期获批数量较少,但随着国家政策导向的变化,自2016年起,这类研究项目一直保持增长趋势。统计学和系列丛书两项,近年来实现了零的突破。人口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宗教学、军事学以及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等学科,虽非传统核心人文社会学科,但在近年来的国际学术交流中逐渐成为焦点,应当成为未来学术外译的重要关注对象。

2.资助文版分析

由于申报公告中项目资助文版要求的变化,资助文版语言种类每年都呈递增趋势。2014—2018年间实际资助文版项目数如图:

综合来看,英文是最重要的资助文版,679项受资助项目中,365项为英文文版,占比53.75%。这与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科研等各方面发挥作用有着必然联系。韩文和日文位居第二和第四,分别获批96项(占比14.14%)和68项(占比10.01%)。韩国和日本是我国近邻,三个国家在历史文化及经贸学术上始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广泛的交流。因此,虽然日文和韩文不属于世界几大语言,但在我国学术外译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俄国是我国另一个重要邻国,俄文项目则以79项位列第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俄文版在申报公告中一直被列为主要资助文版,但是2014至2015年,俄文获批项目却很少,仅6—7项。不过,自2016年起,由于中美关系、中俄关系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受资助的俄文项目大幅增长,2016年达到20项,2017年19项,2018年更猛增至27项。除了申报公告中列出的主要语言,近年来,尤其是2017、2018年,一些优秀的其他文版项目也脱颖而出。这些语言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所使用的语言当中,说明我国在增强与亚洲邻国友好睦邻关系的过程中,对文化学术交流给予了高度重视。

通过对2014—2018年间受资助文版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资助文版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2016年,受韩国“萨德”事件的影响,韩文受资助项目从前一年的24项,下降到16项。与此相反,2016年见证了中俄两国双边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俄两国的协作关系得到增强,经贸合作稳步推进,人文合作亦达到新的水平。这些政治上的事件在中華学术外译项目中得以体现。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在我国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过程中,文化交流、学术对话充当着排头兵,因此,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用语言为文版的项目在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得到了更多的资助。

3.项目负责主体分析

申请公告中规定,项目申请可以由具有国际合作出版经验的国内学术出版机构、对外学术交流广泛深入的国内科研机构和国内社科类外文学术期刊社或科研人员提出,鼓励与国外科研人员、科研机构联合申请[1]。纵观近5年的获批项目,大部分是由国内出版机构或科研人员个人提出申请,国内科研团队申请比例极少,而且未见与国外合作的项目。获资助的国内出版社中,中华书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获批项目较多,分别为71项、71项和42项。

经统计分析,在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请中,国内出版社较之科研人员个人申请来说,具有更多的优势。除2014年获批项目中,出版机构与科研人员个人申请比为0.91:1之外,2015—2018年的获批项目数,国内出版社都以绝对优势高于科研人员,双方四年间的比例分别为1.4:1、1.5:1、2.06:1以及3.1:1。由此可见,在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启动初期,其受到学术界特别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热烈欢迎,许多经验丰富、有研究基础的学者都积极申请将自己的翻译成果加以推广,以推动中外学术的交流与对话。但很快这一局势就被改变。相对于科研人员个体而言,出版机构在译著的国外出版发行方面拥有更多资源,在译著的市场推广,即成果产出方面的经验也更加成熟,对于项目的申请自然也更具优势。

三、启示与思考

将中国学术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不仅是每一位学者的职责,更是一种历史责任。译介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手段之一。译介学理论认为,“译”即翻译,“介”的主要内容是传播,翻译文本的产生只是传播的开始,在它之前还有选择译什么、怎么译的问题,之后还有文本交流、影响、接受、传播等问题[2]。传播是否有效,对中国文化、中国学术能否成功“走出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研究,从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主体、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等方面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加以思考。

1.译介内容

译介内容即拉斯韦尔提出的what(译什么)。译介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翻译什么作品,是经典古籍还是现代作品,翻译谁的作品以及何时翻译等。所有这些都受到历史、社会、文化、政治、审美情趣等多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制约[3]。纵观近年来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获资助的项目,大多数都是围绕“中国主题”,且能够代表中国学术水准、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标志性研究课题。国内也有学者(李雪涛:2014;王友贵:2013)对这些项目选题的政治性提出质疑,并以《中国文学》、“熊猫丛书”的停刊为例建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应更多地关注输入国及接受方读者[4][5]。毋庸置疑,在选择译介内容时,接受方读者的阅读兴趣应当被纳入考虑之中,但学术外译相比以《中国文学》、“熊猫丛书”为代表的中国文学外译则更具科学性和系统性。学术的发展除了应遵循其内在规律,也要立足于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战略之上。因此,中华学术外译的译介内容也应服务于国家战略,并从战略层面上进行规划。一是加强和鼓励多语种、多文本的翻译。2016年,《符号中国》一书被译为韩文、俄文两个文版,2017年,一本多译现象更为普及,《解读敦煌·敦煌装饰图案》《高速铁路与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一带一路”关键词》等12个项目都是同一译本被译为不同语言,为多语种之间的学术对话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重视中国周边地区的学术传播交流。亚洲周边国家及地区,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成为对外翻译传播的重点。在几大核心语言基础上,应对使用周边国家语言文版的项目,尤其是涉及民族发展、宗教信仰、政治经济政策等内容的项目给予重视。三是进一步扩展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涵盖的学科范围。应对外译项目进行系统描述与分析,鼓励发展新的外译学科,促使不同学科融入国际学术对话当中,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文化建设。

2.译介途径

译介途径与传播媒介相近,指能够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介组织和信息载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图书、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等[6]。历史上许多“中学西渐”实践的译介都主要通过国内出版社,如之前提到的《中国文学》、“熊猫丛书”以及“大中华文库”等。但是,将国内出版社作为单一译介途径,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公告中明确规定要由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单独出版或中外出版机构联合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之中。目前,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外方出版机构多为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出版社,如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美国圣智学习出版社等。据全球最大的图书馆目录数据库(worldcat)检索显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不少出版成果已被许多国外图书馆收录[7]。依托国际传播渠道是中国学术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继续加强对国际学术出版信息的搜集,与更多国外知名出版社以单独出版、联合出版、版权转让等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同时,也要对国外读者的阅读兴趣、关注热点进行系统调查,深入了解国外学术著作的出版发行规律,从译介途径这一重要传播环节为中外学术对话提供保障。

3.译介主体

译介主体即who (谁来说),指的是翻译的发起者。译介主体在翻译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可以是新闻出版署、出版社等组织机构,也可以是个体译者[6]。在2014—2018年间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获批项目中,大多数译介主体是国内的出版机构及科研人员个体,罕见国外研究机构及译者或中外合作译者。毋庸置疑,翻译的质量决定着译介内容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生命力。我们应当继续加强翻译人才库的建设,培养专业化、个性化的翻译人才,鼓勵跨学科合作,为国际学术交流、国家战略项目提供人才保障。此外,由于“同体效应”“晕轮效应”“虚假同感偏差”等心理效应,接受方读者更容易接受由其本土译者或出版发行机构参与翻译或出版的书籍。因此,要注重搜集国外汉学家、专业领域学者、研究机构的信息,从译介主体方面加强中外学术的国际合作,以进一步提升译本的接受度。

4.译介受众及译介效果

译介受众即接受主体,译介效果则是接受主体对翻译的接受度。如果说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及译介主体为外译工作提供了前期质量保证,那么译介受众及译介效果才是衡量译介是否成功的最终标准。我国在外译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如何、症结何在,各领域学者们观点不一。文学界、翻译界、出版界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外译的历史、现状、困境与出路等方面展开了讨论,但其中对译介受众及效果的实证研究则相对较少。事实上,对于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译介效果追踪,可以借鉴《中国文学》的出版经验,即在书中附上单独的读者调查表来收集读者反馈意见。一方面,通过对读者基本信息的调查,可以了解真实的读者群,从而对目标读者进行更明确的定位;另一方面,对文本内容的反馈调查可以进一步把握译本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后续研究的质量,并且从中发现新的研究增长点。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是新时期“中学西渐”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华学术的成功外译将推动中国与国际学术界的进一步交流,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打下坚实基础。在梳理与反思中,我们也将更清楚地发现中国学术外译的未来可能。

|参考文献|

[1]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公告[EB/OL]. (2018-07-30)[2019-02-26]http://www. npopss-cn. gov. cn/n1/2018/0730/c219469-30179058. html

[2] 謝天振. 译介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 许钧. 论翻译之选择[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1) .

[4] 李雪涛. 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几点思考[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

[5] 王友贵. 从1949—1977年中国译史上的翻译需要审视“中华学术外译”[J]. 外文研究,2013(1).

[6] 鲍晓英. “中学西传”之译介模式研究——以寒山诗在美国的成功译介为例[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1).

[7] 杨庆存.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起步与探索——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浅谈[J]. 中国翻译, 2014(4).

猜你喜欢

外译译介资助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文化翻译视阈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译制讨论及其对影视外译的启示
余华作品译介目录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柔性侵入:文化外译接受策略研究
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
民族典籍外译比较研究——以藏族《萨迦格言》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