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体会
2019-04-20余木焕
余木焕
(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儿二科,云南 曲靖 655000)
静脉留置针属于是儿科最为常见也是效果最佳的输液方式之一,根据对相关研究表明,输液后封管效果对留置针留置时间有重要关联,2016年以前我科一直按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的威高牌静脉留置针使用培训方法进行封管,在临床实践中,显示此方式封管在儿科中应用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因小孩不配合,常常需双人协作完成,为此,本科室对封管方式按照正压封管原理实施了一定的改进和完善,探究出一种简便易行的新式封管方法,这种封管方法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长,能有效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护血管,减轻护理工作量,同时还能减少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3月0-5岁住院患儿248例,根据封管方法不同,将2组患儿采用双盲方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124 例。两组患儿在疾病、治疗用药、穿刺部位等基本资料对比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248例均使用威海洁瑞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的威高牌静脉留置针,型号为 24G× 19mm/Y-G 留置针 。封管液均使用含5-10u/ml的肝素钠生理盐水。
1.2 方法
实验组124 例:输液完毕,利用注射器抽取4ml 肝素钠生理盐水,然后去掉针头将其与输液针相连,随后把头皮针退出至 3/4而后利用脉冲式方法进行推注,推注到 1 ~2ml 时护理人员将原顶于大拇指上的注射器针栓顶于大鱼际肌上持续缓慢注射,此方式可有效解放双手拇指,便于用拇指和食指共同拉单夹片夹管,有效的防止因为小儿头部晃动引起单手拉夹片不成功现象发生;对照组 124 例直接采用脉冲式方法缓慢推注,在推注至 1 ~2ml左右时采用边推边退把剩余封管液推注完,然后进行夹管处理。
1.3 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信息均使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通过X2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P值进行判定,P<0.05时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封管效果3天内比较见表1。第1天比较X2=22.271 ,P<0.01; 第2天比较X2=67.423 ,P<0.01; 第3天比较X2=71.213 ,P<0.01。
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封管后管道通畅情况
3 体 会
通过 2 年多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首先、大部分患儿会因为头皮、手部等输液,并且有好奇、恐惧心理,在护士操作时由于好奇心会出现不停转头看护士在做什么,并且因为恐惧还会出现摇头哭闹等现象,从而极易引起针头从肝素帽中脱出现象,同时因为正压封管中的边推液边退针方法还会受到患儿活动的影响极难顺利完成,常需要两人去协作完成,因为肝素帽质地较为致密,不容易掌握退针的力度,也容易造成针头从肝素帽中脱出,最终由于针头脱出失去正压,造成血液在压力的作用下出现返流入套管针现象,易造成负压封管导致凝血堵管;而采用新式简便封管方法,输液针仅留3/4在肝素帽内,有效的避免边推液边退针的高难操作,且一人即可完成,同时还能够降低堵管的发生,更易达到正压封管,操作更简便,封管效果更好。其次、静脉输液时,因为液体渗透压出现变化,部分患儿在输注高渗、营养液,或输血封管后,会出现肝素帽内残留液体现象,如葡萄糖、脂肪乳剂等残留,同时为细菌提供了良好培养基,若将此类液体残留,细菌将会在肝素帽内快速繁殖,使肝素帽成为污染源而发生静脉炎。对照组直接采用传统脉冲式封管,在正压封管环节时,极易造成肝素帽内冲洗不彻底,有药液残留,极易发生静脉炎;而改良后的封管方法,仅针头3/4部分(针尖斜面)至于肝素帽末端 ,采用脉冲式冲管过程中,则能够将头皮针前部分残留液体冲洗干净,避免残留液体为细菌提供良好的繁殖环境,繁殖出现污染源,并且静脉炎发生率较低,保障了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