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的思维考查

2019-04-19睢锦利

关键词:思维方法思维品质中考

睢锦利

摘 要: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是我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对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回应。依据思维考查不断深化的中考试题命制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行为,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思维含量,应是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追求。

关键词:中考;思维品质;思维方法;思维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08-0007-04

2016年9月以来,“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一中国学生在21世纪必备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其实,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不是我国教育领域独有的工作重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达成的必备能力进行界定时,不仅仅将“学习方法与认知”作为一个单独的维度,凸显思维能力和工作方式培养的重要性,而且在其他指标维度中也处处渗透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在日本,思维能力居于“21世纪型能力”的核心地位;在美国,思维素养被列为学生基本素养的一级指标。我省思想品德试题积极回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在坚持正面教育功能和积极价值导向,彰显试题的“德育”功能的同时,一以贯之地坚持试题的能力立意,考查考生所具备的学科素养。尤其是近年来,特别加大了对以能力为载体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考查力度。纵览我省思想品德试题,在突出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方面经历了下列几个发展阶段。

一、思想品德试题突出思维品质考查的发展轨迹

(一)思路完整,表达清晰

【题例1】(2012年·27题)知晓国情,分析说明。

材料一:截至2010年底,我国农村地区处于贫困标准以下的人口多达2688万,城乡收入差距之比仍高达3.23∶1。为减缓农村贫困,我国政府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一系列减贫规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贫开发,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材料二:截至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9.31%,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70%和55%左右。西部地区还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2012年2月,国家颁布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这是我国上个世纪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的第三个西部大开发规划。

材料三:据统计,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农村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2012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指出,严格控制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1)请结合材料,联系所学内容,按照“国情 政策(战略、国策等) 目标”的思路,在以下相应序号后填上适当的内容。

据材料一:城乡发展不平衡→实施农村扶贫开发政策→①→_______

据材料二:②→_______→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据材料三:资源、环境形势严峻→③→_______→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国家实施减贫规划、西部大开发规划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说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要求。

(4)综合以上三个材料及问题,概括得出一个有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此题的问题(1)采用了整理思路這一新的设问形式。问题中先将我国国情、政策(战略、国策)、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作为答题思路展示给考生,要求考生依据问题中的思路提示,将三个有待填补的思维链条填补完整。这样的设问,首先要求考生依托所具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读懂材料内容、厘清三个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依据问题中所提示的思路要求, 联系所学内容,将思维链条填补完整。此题从表面上是在考查“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国家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或战略以实现既定目标”的知识逻辑,实质是考查考生能否站在“依据国情制定相应政策(战略、国策等)实现既定目标”的一般规律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我们应依据具体的国情制定不同的政策(国策或战略)去实现预期目标”这一具体的社会责任。由此可见,填补思维链条的过程就是一个从一般到具体的抽象思维过程。此问要求考生不但要正确理解材料、整体把握所学内容,还要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明确的思考方向,清晰的思考过程,有效地将材料、设问和所学内容连接成一个整体。这种考查方式既是对分析说明题功能的新拓展,更是显性考查考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开始。

(二)条理分明,由浅入深

我省中考试题在显性考查考生思维方向基础上,2014年又将思维考查的重点上升到思维过程的有序展现。

【题例2】(2014·24题)大众话题评说。

(1)据漫画,简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与“法律惩罚”之间的联系。

(2)据漫画及所学,从道德建设的视角,简评“网络大V”的行为。

此题的问题(1),要求考生从“网络大V因造谣传谣受法律惩罚”这一具体的案例中提炼出“造谣传谣这一法律意识淡薄的行为因危害社会可能会触犯法律” 的基本法律认识,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考生要能够运用“只要违法行为就会受到法律惩罚” 的基本法律知识,将前后逻辑关系表述清楚,这既是对考生法治观念的考查,也是对考生阐释问题能力的考查,更是对考生有序思考后进行清晰表达的考查。它要求考生思路清晰、思维过程完整,是我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对考生思维品质考查的新发展。

(三)思维缜密,升华意境

纵览我省思想品德试题,从2012至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几乎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着一定思维量,均在考查考生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要求考生有自己的思考,展现自己德育的成果。2018年在综合考查考生上述辩证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有意加大思维缜密性的考查。

【题例3】(2018·24题) 回应诉求,感受文明。

材料一: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的“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活动,收效明显,回应了公众诉求。下面是一组“关注斑马线治理,呵护斑马线文明”宣传图片。

法律连线

第四十七条 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材料二:吸烟有害健康,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识,公众对二手烟危害的认识与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对目前室内无烟环境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室内无烟环境成为公众诉求。

(1)据图一及“法律连线”得到的启示。选取一个角度。提出实现室内无烟环境的设想。

(2)据对图二的理解,谈谈实现室内无烟环境,吸烟者应提高哪些道德素质。

(3)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解决公众诉求对社会的影响。

该题的两个材料分别列示了“机动车礼让斑马线”和“室内无烟环境”两个公众诉求,试题总体的立意是让考生观察思考“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治理的措施、经验,将从中得到启示上升到解决公众诉求一般的思路、方式及策略,再将之运用到“室内无烟环境”诉求的解决上来。试题的立意决定了考生既要经历由“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的个体问题治理到解决公眾诉求一般的思路、方式及策略这样一个归纳思维的过程,又要经历由解决一般公众诉求到解决“室内无烟环境”这一个体问题的演绎思维过程。同时,考生还要经历一个由此及彼,得于此用于彼的思考过程。此题中的三个设问,一个是运用得到的启示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一个是运用思考成果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一个是在解决问题中得到的理性认识。解答三个问题的过程就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解决问题的缜密思考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考生从生活中学习生活、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综合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这既是2018年试题的亮点和创新点,也是对考生思维考查的更高级的形式。

综上所述,我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对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化过程,思维考查的形态也由低向高不断升级。中考试题日益突显的思维考查特点意在提示日常教学要着力构建思维课堂,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

二、构建思维课堂的着力点

思维课堂的构建,要求教学认真落实思维培养的过程,切实引导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及方法运用过程中积极思考,实现其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为此,课堂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应有适恰的思维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即教师不是直接传授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将转化为学生的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我省试题突显思维的考查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只有创设适恰的情境才能将刻板的知识变成鲜活的生命思考和生活智慧。适恰的思维情境应具备如下特点:

1.指向现实的生活

生活化的课程理念和命题理念,决定了教师要努力践行“教材知识生活化、真实生活情境化”的教学理念。即课堂教学只有把学生和知识、知识与生活两者之间建立联接,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学生正在经历真实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创设情境,学生的思维活动才会有真实的生活价值,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过程才会成为其提高参与生活的能力与智慧的过程。

2.蕴含思维的信息

我省每一道思想品德试题都是情境、问题、答案浑然一体的有机整合,这就启示课堂教学选取的教学情境,不仅要直面真实生活,更要蕴含解决问题的信息,以便学生借助这些信息进行充分的思考,感知情境的思考价值。

(二)教学中应有指向思维的设问

我省试题始终引导考生通过复杂的思维活动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这就明示教学要创设指向思维而非指向知识的生活化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生活、探究生活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全身心地体验试题知识本身蕴含的丰富的生活价值和意义,并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观念,将符号化的知识“打开”,将静态的知识“激活”。

(三)教学中应有脑动的时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现在的课堂已经鲜见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者向主动建构知识者的转变过程中,不但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嘴巴去表达,更要用大脑去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思维课堂中教师行为的转变

构建思维课堂,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行为。思想品德试题思想性的课程性质和我省思维考查日渐深化的中考命题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行为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找准学生的思维点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老师之教,“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找准学生的思维点则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前提条件。思维点的确定应首先源自学生学习的困惑点。教师可通过聊天、问卷、教学反思等方式来审视和确定学生学习的困惑;其次,要在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处设置思维点,引导学生用其所学直面生活,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去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的问题,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需要多种学科能力的支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新教材中丰富的活动板块,尤其是“探究与分享”板块去组织教学;其次,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思维点和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情境和指向思维的生活化问题;再次,教师可选择思维含量高的各地中考试题做为课堂练习,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

(三)营造激发学生思考的氛围

在思维课堂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踊跃地表达。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多元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进行丰富的思考和充分的预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但要给学生的思考留足时间,更要切实地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愿说,主动地与大家交流自己的思维成果。

总之,不断调整自身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含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应是我省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不懈的教学追求。

猜你喜欢

思维方法思维品质中考
中考“三数”大扫描
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论标志设计创意的思维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