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著阅读教学之“辩”

2019-04-19郑佩琪

文学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思辨整本书

内容摘要:通过具有争议性的辩题的提出与解决,为学生搭建探索名著的桥梁,把名著读活,给古老的名著换上新装,用名著中的精彩内容来给他们的人生指引更好的方向。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 整本书 辩论 思辨 写作能力 人文素养

要读好语文,就要有深厚的积累。而这积累,首先是离不开阅读二字。不过,这阅读不是读通俗的[1]、流行的[2],因为这一类读物如果不是具有“潜在负价值”[3],那就是“肤浅”的,是无法“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有效的提升”[4]的;而是读高雅的[5]、经典的[6],因为这一类读物虽然较“枯燥难懂”[7],但在“培植精神、拓宽视野和塑造人格”[8]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是高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的基石[9]。另外,这阅读不应该是“一种浮光掠影的‘浅阅读”[10],而应该是一种具有高度“探索性”的阅读[11],是一种富于个性化的具有思辨性的解读。

基于上述,笔者对名著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如何让学生有思辨性地解读文本。下面,是对这一问题的阐述。

一.“辩”出名著的不同

名著阅读教学有很多种形式,比如,教师利用课前的时间,让学生对名著进行介绍,或者谈谈自己对名著作品的认识,对人物的评价等;也可以是让学生制作名著读书简报,贴在教室,进行分享;甚至是让学生熟读作品,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的演绎,再现经典。对于这些形式,我们无法说是好是坏,不管怎样,这些都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去阅读名著,感受名著,体悟经典。对于名著阅读教学,我们都是走在探索的路上,只是笔者所希望的是能够让学生对名著有思辨性的解读,有“百花齐放”的看法,而不仅仅是对名著内容的概述、展现。笔者希望的是把学习的主宰权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本来比较枯燥的阅读任务,变得富于挑战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所以,对于名著阅读教学,笔者希望让学生“辩”出名著的不同,以辩论的形式推动学生对名著进行更深入的解读,进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那么,如何把名著阅读教学变成一场辩论赛呢?

首先是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对名著进行阅读,继而找出其中自己有疑惑不解的问题,将之设置成一个辩题,并提交到班上。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出一些辩题供学生思考。

其次,对辩题进行筛选,对于学生提的辩题,不管好坏,笔者觉得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在思考辩题的时候,其实就是对名著的一种解读。对于辩题的筛选,宜采用公开投票的形式,让大家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辩题。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主题,可以不断刷新我们对名著的认识与思考。

再次,分组合作准备资料。辩题明确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正反两方组队,确定领队人,小组合作准备资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其实就是一种思维的碰撞,也是对名著更深入的探讨。

最后,进行辩论赛,在双方的激烈交战中,我们能感受到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

二.在“辩”中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名著,毫不疑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都是文质兼美的范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是一种语言材料的积累,这是第一层的积累。当有了这一层的积累之后,学生针对我们提出的辩题主动地去思考、翻阅资料、寻找证据,这是第二层的积累。接着,再将所积累到的知识梳理整合,建构成相应的材料系统,这是第三层的积累。最终将这一切表达出来,达成积累后的运用与交际。正是在这样的辩论中,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得以提升。

三.在“辩”中提升写作能力

在笔者看来,辩论既是口才之辩,也是哲学领域的思辨之辩。而这一点,在名著阅读方面一直被学生所忽视,因为名著所写的内容离学生现有的生活有些遥远,所以很多学生在阅读名著的时候,往往只是把名著看一下,对名著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很少有学生真正去对名著的内容做思考辨析。当我们以辩论这样的形式来开展名著阅读教学时,就是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辩题来引发学生对名著的思考辨析,同时用这样的形式来教学生进行高中作文的写作!

一場辩论,不管是哪一方,要取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观点鲜明;第二,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第三,论据充分;第四,语言表达清晰,逐层深入。这些无不是我们在高中写作中所要求的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一篇优秀的作文,首先要有深刻的立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心思想;其次,论据要充分。当然,只有论据不行,你还要进行说理,而这理如何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如何将道理和论据进行结合,适当时候还要进行一番抒情,这些都会影响到整篇作文的美感,而这一切我们都可以在辩论中边辩边学,继而把这些思辨能力、逻辑能力、说理能力等种种能力运用到你的作文写作中。我们说“写作”,什么是“写作”,就是把你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所以通过辩论的形式来进行名著阅读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辩”出兴趣与人文素养

正如上述提到的名著阅读教学的形式有很多,那为什么我们要高度重视“辩论”的这一形式呢?因为借助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从一开始的任务式的“我要读”变成在看到辩题后有所思的“我想读”,继而在讨论后出现了有所悟的“我想重读”,最后在辩论完之后又产生了“我得再读”的想法。学生每一次的阅读,所体会到的东西是不尽相同的,而最终他们会发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种见,原来如此丰富多彩!另外,采用这种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辩题是他们想的,分组是他们自愿选的,最后的体会也是他们个人的!我们可以借用辩论的丰富多样性来激发他们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名著个性化的解读。笔者不希望他们对名著的解读,只是“我一个人”的解读!通过辩论这种形式,可以把原本平静的课堂教学变得充满激情,充满“火药味”,从而把学生对名著阅读的探索热情给充分地激发出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名著的不同,发现名著的精彩。

应当说,名著阅读对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利”[12],但它从来就“不只是为了考出好成绩,不只是为了读哪所学校”[13],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领略人类的“感性美与理性美”[14],让学生能跟“杰出思想者亲密接触”,“用伟人的经验和思想看世界、看时代、看自我”[15]。而在一场又一场的名著阅读辩论会上,大家旁征博引,联系实际,借名著谈人生、谈社会、谈古今、谈为人、谈处事,这何不是把人文素养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渗透于你我之中。

五.结语

总之,辩论只是一种形式,它最终还是为名著阅读教学服务。我们之所以采用这样的一种形式,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学生,在名著阅读上所表现出来的厌倦,即便我们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他们也只是“倾向于从‘平面上”[16]去看一看,当我们问及对名著有什么样的一些思考,他们也只是三言两语。所以,我们想通过“我们本性中真正属人的一面”的论辩[17]方式,通过具有争议性的辩题的提出与解决,为学生搭建探索名著的桥梁,教会学生可以用现代的一些事例、现象去看待名著中的现象,把名著读活,给古老的名著换上新装,用名著中的精彩内容来给他们的人生指引更好的方向。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作为“高中语文学科”的一种新面向[18],作为“整本书”的名著阅读教学已远远不是原来的“课内单篇课文的教学”[19],所以,它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是富于挑战性的,而本论所提出的“名著阅读”辩论,挑战性会更大。对此,除了创设好各种各样的“条件”[20]外,别无他路。

参考文献

[1]郑惠生.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与价值判断[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2):12.

[2]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特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02):24.

[3]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潜在负价值[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06):35-41.

[4]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03):27.

[5]郑惠生.论雅文学的困境与出路[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2):10-20.

[6]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9(01):13.

[7]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2):58.

[8]姚佩琅.例谈校办读书节的模式[J].文学教育(上),2016(01):116.

[9]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

[10]郑惠生.小学生课外阅读认知、行为与相关条件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6):87.

[11]姚佩琅.校办读书节的阅读理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7):22.

[12]姚佩琅.校办读书节对学生课外阅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6(04):6.

[13]姚佩琅.德育视野中的校办读书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28.

[14]郑惠生.应该重视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培育——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探讨[J].美与时代(下),2005(04):8.

[15]姚佩琅.例谈学校读书节的功用、运作及局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5(33):11.

[16]郑惠生.论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03):40.

[17](英)邁克尔·毕利希. 论辩与思考(新版) [M].李康,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98.

[18]姚佩琅.高中语文学科新面向:整本书[J].文学教育(上),2019(01).

[19]姚佩琅.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J].文学教育(上),2018(11):71.

[20]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的条件创设[J].文学教育(上),2018(12):118-123.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18ZQJK023,项目负责人:姚佩琅)

(作者介绍:郑佩琪,广东汕头市东厦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教学思辨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名著有效阅读教学的模式解读策略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