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同读一本书”到“各读多本书”的指导

2019-04-19陈榆

文学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整本书课外阅读

內容摘要:当今中学生在学习压力下和各种电子读物的干扰下,很少能够做到认真阅读一本书。阅读一本经典名著,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如何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读书,关键在于设计有价值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通过阶段性的任务布置、开放式的问题设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课外阅读 整本书 同读一本书 各读多本书

在“考试至上时代”[1],“学校普遍不重视课外阅读教育”[2],而高中生则因繁重的学习压力而倾向于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必考科目的高考内容上。比如语文科学习,学生们主要是为了考个好分数,借之可升读上好的学校[3],结果是只愿意理解、背诵高考必备篇目的文言文,而面对现代文,也只是关注相关的可能出现的高考题型以及答题技巧,至于对“高值化”的文学经典[4],则常以一种实用性的眼光来衡量其价值,与此相应,他们少有能够静下心来读“整本书”的[5],更不用说去读那些“枯燥难懂”[6]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有“畏避情绪”[7]的经典名著了。尤有甚者,如今电子科技发达,微博上各种简短猎奇的信息、微信公众号上形式各异的短篇文章“满天飞舞”,不少学生的“课余时间”多被此类“电子文本接触占用”[8],此类更为典型的“碎片化阅读”,更是养成了学生浮躁的阅读心理,或者如路易·多洛博士所说:“导致涉猎不精和慵懒,引起注意力、记忆力、表达力的衰退”[9]。

由上述,再加上即便只局限于“在养成语言的清晰和思维的深刻方面”有优势的“纸本”[10]看来也是浩如烟海,可知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有多么不易。下面,将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对“同读一本书”到“各读多本书”的指导进行探讨。

一.选择适合学生同读的一本书

课外阅读指导课价值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作品的选择。而在浩如烟海的“纸质读物”中,我们究竟应该选择何种类型的作品呢?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选择那些公认的“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有效的提升”的名著[11],而非通俗的[12]或只风行一时的[13]甚或具有“潜在负价值”的[14]读物。不过,应当看到的是,避免“超越性阅读”[15]也很重要,或者说,选择适合学生自己阅读水平且愿意阅读的书,是课外阅读指导易于获得成功的必要保障[16]。

首先,教师应该回顾以往的教学经验。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什么文学体裁、主题、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师应该在总结的基础上,选择那些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饱满的作品如《白鹿原》之类的作为“同读一本书”的对象。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书的来源”问题[17]。即是说,无论确定哪一本书,要开展“同读一本书”指导课,就要保证每位学生都有书可读。因此,要考虑是否有现成书本可供借读、书本的市场标价是否为学生所接受、书本数量不足时能否分小组共享一本书等等。这个过程,要劝导学生阅读纸质版的作品,还要鼓励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自己买”[18],只要买的是同一个版本就行——因为学生拥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个人图书,使用起来会更自由、更方便些。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作品选择的范围,但是,最终的选择权应该交还给学生,如让他们用投票、讨论的方式去确定共同的阅读对象。

二.激发学生同读一本书的兴趣

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第一步,是要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19],有兴趣而进行的阅读,比指令下的任务性阅读更让人感到愉快。如何在指导课中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让学生走近作者。教师要摈弃以往百度百科式的作者介绍方式,在一番研究和准备后为学生展示一个有血有肉的作者形象。比如在同读《边城》的指导课中,教师可以从沈从文的自命为“乡下人”[20]、与张兆和的相识故事和西南联大时期与刘文典之间的文人趣事等,为学生展示一个立体丰满的沈从文形象——他也如同普通人般有自己优点和缺点。其次,是做好作品介绍。阅读之前对作品做适当的介绍,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设立阅读目标。

三.促进学生同读一本书的思考与分享

读一本书,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在高中学段,各科学习压力大、时间紧,加上“网络、手机、电视等现当代媒体”的“种种负面影响”[21],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读完、读透一本书,所以在“指导”方面应把握好他们的阅读进度,为他们的阅读活动设定阶段性的任务。由于我们是“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22],所以便以周为单位设置阶段任务。每周开展的这一节指导课,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阶段性阅读任务完成的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分享阶段性阅读的收获成果。

在开展阶段性指导阅读的同时,教师可以在各个阶段阅读开始之前设置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思考,做出回答,形成文字或者图文成果。这既有利于学生端正阅读态度,不敷衍不应付,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避免走马观花读无所得。同时,教师应该注意,设置的问题,固然可以有参考答案,但是有些问题的设置,则应该大胆不设置参考答案。如果只是一味设置一些可简单回答的题目,或者热衷于寻找“极有可能出现于试卷里的所谓‘考点知识”[23],那么学生会感到厌倦,也达不到激发思考、提升素养的目的。

有思考,便有心得,教师在这个指导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分享,可以是课堂上的有感而发言,也可以是制作成ppt的图文形式进行分享,当然更鼓励的是写成读后感文章进行互相交流。阅读是一种接受和思考活动,而阅读中的分享更能够激发各种思想火花,让同读一本书的意义得以突显。

四.让学生从“同读一本书”走向“各读多本书”

开展课外阅读指导课,鼓励学生阅读有趣、有价值的课外读本,发现作品中的魅力,培养阅读能力,激发思考活动,这是开展阅读指导课的目的。但是,指导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停留于一本书、停留于课堂上的思考与分享,而是要由此及彼,让学生以此为出发点去阅读更多的作品,借之养成他们终身阅读习惯[24],让他们成为“真正的读者”[25]。

当然,要让学生的阅读不停留于一本书上,教师自己不仅首先应该能做到,而且正如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就得有十桶水”,自身还必须彻底改变“读书少”的状况[26],只有这样,才可“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27]。

参考文献

[1]郑惠生.“考试至上时代”小学生课余时间用在哪儿?——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4):108.

[2]郑惠生.城乡小学生最喜欢哪些杂志和报纸——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87.

[3]姚佩琅.略论当前中学文学教学的“八重八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2):82.

[4]郑惠生.论文学经典的生成、意义和特性[J].社会科学评论,2009(01):15.

[5]姚佩琅.高中语文学科新面向:整本书[J].文学教育(上),2019(01):98.

[6]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2):58.

[7]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3.

[8]郑惠生.“视听时代”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纸质读物探讨——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8):115.

[9]郑惠生.论大众审美文化的特征[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03):38.

[10]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视听与读写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5):136.

[11]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个体抉择[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0(03):27.

[12]郑惠生.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与价值判断[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2):12-18.

[13]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特性[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02):21.

[14]郑惠生.论审美时尚的潜在负价值[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06):35-41.

[15]郑惠生.城乡小学生离经典名著有多远——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二(上)[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1):102.

[16]黄袭晓.以同读一本书的方式引导学生深阅读[J].文学教育(上),2019(02).

[17]郑惠生.“新媒体时代”小学生最喜欢阅读哪类课外书[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2):56.

[18]郑惠生.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经典名著接触途径中有多重要——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五[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01):78.

[19]姚佩瑯.名著阅读教学“四步工作法”[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

[20]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212.

[21]郑惠生.关于“当前小学生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的调研[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4):29.

[22]陈宝红.在课外阅读中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J].文学教育(上),2019(02).

[23]姚佩琅.名著阅读教学的条件创设[J].文学教育(上),2018(12):119.

[24]姚佩琅.校办读书节的阅读理念[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7):22.

[25](美)唐娜琳·米勒.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M].关睿,石东,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6:7.

[26]郑惠生.关于大学生课外经典名著阅读原因的调查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05):47.

[27]郑惠生.论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五因——从城乡小学生的心里话谈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95.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在课外阅读中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研究》(项目编号:2018YQJK345,项目负责人:陈宝红)

(作者介绍:陈榆,广东潮州金山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整本书课外阅读
英语课外阅读不同阶段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论语》整本书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