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

2019-04-19张世芳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小学语文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时,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只停留在简单的学科教学以及书本教学中,教学模式也大都为填鸭式或者灌输式,很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文章着重探究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期为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阅读理解

作者简介:张世芳,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福建 莆田 351100)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6-0096-02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在对阅读进行教学时通常会采用读写分离以及知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很难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入到文章中去,因此很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也影响了小学生语文学习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高。然而,在阅读学习中,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能力以及文化感受能力四个方面,本文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进而探究现阶段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与方法。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内涵与特质

阅读教学中的四个重要能力分别是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能力以及文化感受能力,小学生如果通过学习可以有效培养这些能力,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核心素养,進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和语文学习习惯。

1. 阅读理解能力。首先,在阅读学习中,阅读理解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同时,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应用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该能力中具体包含了感知、理解、鉴赏三个重要的阅读活动,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后,可以有效地提高阅读的兴趣与阅读的深度,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时,需要具体培养学生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语言及文字的感知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与对文章的辨识;对关键字词的辨析能力,学生应当具备对作者观点、意见、思想等方面的具体理解;鉴赏能力,对文学作品进行品评鉴赏;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等做出评价的能力;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能力,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之后能够有效地将其他知识迁移应用到文章中,进而起到对文章理解的辅助作用;朗读、默读、快速阅读等阅读技巧。阅读理解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且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时,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语文知识的积累引导,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奠定基础。

2.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最直观体现,因此,在语文学习中,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其中的重要能力,语言表达并非只有用嘴说,同时也可以体现在文字表达中。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后,可以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在恰当的时间说出恰当的话。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其学习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情商[1]。

3. 思维发展能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浪潮,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也成了当下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听说读写的日常实践之中,学生可以通过联想以及自我认知对文章进行判断与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进行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概括、比较等思维框架,更好地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与创造性。

4. 文化感受能力。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文化感受力进行深入的培养,在学生脑中镌刻意蕴悠长的语言文字、建立起鲜活的文学形象,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作用,同时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对策探究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围绕着学生提高学生能力来进行,另外,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以及文章的特点,对待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提高教学的质量。

1. 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发展对策探究。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习惯采用填鸭式教学或者灌输式教学,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然而,若想真正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得收获,或者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达到扩展思维的效果,教师应当为每节课进行目标的设置,比如讲解一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情感,教师就应当充分讲求情感,而不要过多涉及写作技法方面的内容。这样围绕着每节课的目标开展教学,长此以往就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2]

2. 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发展对策探究。教师在学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文章的阅读教学进行区分,要做到教学内容“因文而异”,比如教授古诗文的时候,教师应当交代清楚作者的生平与该诗歌写作的背景,为学生奠定深入理解的基础。而教授科普文的时候就不需要对作者的生平进行过多的讲授,针对文章中采用的技法进行讲解就可以。因文而异可以使教学更有条理性,进而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阅读学习习惯,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

3. 阅读教学中教学模式的发展对策探究。

(1)利用经典赏析课对学生进行文化感受力的培养。在进行经典赏析课时,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更多的文化感受能力,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着重探究古诗文的赏析效果,对文中富有表现力的文字进行评讲,带领学生深入文章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感受力。

(2)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从积累与背诵中探究质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与知识积累,因此,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背诵与阅读,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奠定理论基础。随着学生知识量与阅读量的积累,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也会得到提升,进而起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

(3)改变传统的阅读指导课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引导阅读模式,可采用“读中认知、比较品评、扩展实践、表达应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促进学生阅读理解力或语言表达力的发展。

(4)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读写结合。教学内容的指向及落点就在文本写作特点的学习、领悟与运用上,对其他内容合理取舍,或简单带过。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体现从“阅读”到“认知”到“练写”再到“评改”的写作过程。

(5)多开展专题研讨课,通过讨论提高学生的认识与思维能力。在阅读教材中,有些文章的教学价值不在于“言语表达”,也不在于“读写结合”,而在于其所呈现的丰富的内容,或提供丰富的信息资讯,或拓宽阅读视野,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更多的开展专题研讨类课程,在引导学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以话题引领学习,让学生在扩展阅读中围绕话题搜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归纳,从而形成自己的认识、思考与判断,在与他人交流、分享中,发展思维,提升认识。[3]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能力与文化感受力四个方面,教师只有对学生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与开发才能更好地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时,教师应当讲究对策,做到“因文而异”,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蒲翠桃.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8,(31).

[2] 崔瑞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8,(24).

责任编辑 张庆晓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