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

2019-04-19张帆涛亓伟东艾彬谢建坤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双一流

张帆涛 亓伟东 艾彬 谢建坤

摘 要:当前,我国教育系统都在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力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期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加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高级植物分子遗传学”课程为例,分析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创新型学生的重要性,此外,还从培养学生兴趣、调整课程教学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旨在提高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双一流”学校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双一流;高级植物分子遗传学;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张帆涛,博士,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亓伟东,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植物资源学;艾彬,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谢建坤,博士,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江西 南昌 3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级植物分子遗传学》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编号:JXYJG-2017-036)和江西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微课资源的设计开发与教学实践”(编号:JXSDJG1607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6-0061-02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双一流”),体现了现阶段提高高校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其中,“一流学科”作为“双一流”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大高校必须去发掘学科建设重點、创新教学模式、打造专业学科高峰。然而,我国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多受美国的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都将课程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因此,为了打造一流学科,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就必须提高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本文以“双一流”学科建设为背景,探讨“高级植物分子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并且从培养学生兴趣、调整课程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以期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进程。

一、“高级植物分子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重要性

“高级植物分子遗传学”是高校研究生培养阶段的一门理论教学课程,广泛开设于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研究方向。该门课程融合了植物学和遗传学的内容,更加注重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植物的各种遗传机制,教学内容相比于本科阶段更为细致、深入,也更难理解。同时,该门课程内容具有涉及面广、概念抽象、理论知识难以记忆而又极富实践性等特点。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目前该门课程还是注重教学内容描述性的讲解呈现,强调教师讲授和学生记忆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因而很难达到培养创新型学生的要求。在国家大力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对“高级植物分子遗传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特别是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研究生在发现问题、知识转化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各大高校要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首先,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动态,在学生兴趣缺失时,抛出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话题,以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还应该就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扩展,持续激发其对课程的兴趣。其次,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用生动的语言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表达出来,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使他们把学习知识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次,开放性思维的训练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将他们的思维由课本向外不断扩展。例如,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设置话题讨论、实验设计、知识分享等环节,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自主思考、主动学习,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最终将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 丰富课程的教学方式。时代在不断进步,教学方式也逐渐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实践证明,丰富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高效地实现知识的吸收,还能推动其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表明,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对研究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高级植物分子遗传学”课程中有很多抽象化的概念需要学生去理解、去记忆,而通过多媒体将知识实体化,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而且研究生群体对网络的利用率很高,可以将课程与网络热点内容相联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向学生传递“科研源于生活”的思想。比如,可以将一些网络精品课程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也可借助与专业内容相关的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以不同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科学在不断进步,生物学上的研究更是日新月异,相比于枯燥的知识而言,实际研究会更加吸引学生的眼球,所以教师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带领学生去了解现在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科研精神。

3. 促使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提高学习质量、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才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研究生培养方面常常淡化了学生的实践教学,不利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高级植物分子遗传学”这类知识范围广、内容理解难度大的课程,需要学生尽可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强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指出可行性强、代表性强的实验方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并对实验进行总结,只有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实现研究生高层次、高水平、高开放性的培养。同时,在设计实践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遵循认知、体验、实践的原则,形成良好的培养模式,以此打造教学与实践交融互促的良好格局,促进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最终达到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雙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都以争创世界一流的目标去规划自身的发展方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高校应该将这一工作放在重要地位,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培养目标不同,研究生培养更加注重专业化教育,而现有的培养方式多为课程教育,这也表明从课程方向着手将是改进现有研究生培养方式的主要方向。本文以“高级植物分子遗传学”为例,从培养学生兴趣、调整课程教学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旨在提高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但是除了在学科方面加大力度外,学校还必须在教育理念、文化环境及兴趣培养等各个方面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达到“双一流”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人民教育,2013,(10):2-4.

[2] 付海南,毛丽娅.“双一流”建设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缺位和进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0):11-14.

[3] 张灵,李红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发展分析与对策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232-234.

[4] 陈云萍,杨晓明.德国、美国与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6,(23):76-79.

[5] 董泽芳,何青,张惠.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1-5.

[6] 李冰,谢百治.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00,(7):37-41.

[7] 罗垣,张朦,张帆涛.PBL模型在《高级植物分子遗传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175-176.

[8] 王俊,朱容波,孟博,王德军.“在线平台+实践驱动”模式下的程序类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8,(9):60-61.

责任编辑 范艳玲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双一流
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农科类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设计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