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换问题研究

2019-04-19刘浩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角色转换应用型本科大学生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的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以直接就业为主,就业情况是检验其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应用型本科教育也是未来培养职场人的高等教育形式。学生经过四年的本科教育,要顺利实现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角色转换,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考验。文章通过对这一角色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大学生实现顺利转型。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职场人;角色转换

作者简介:刘浩,武汉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湖北 武汉 430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商学院校级课题“就业角色转换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规则意识研究”(编号:2016KZ0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6-0032-03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立足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可以说是主要面向就业和创新创业的高等教育形式。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既是大学生,也是未来的职场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也是模拟职场,大学期间的学习、工作、生活为将来的职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有效实现从大学生向职场人的角色转换,大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需要树立职场人意识,要以未来职场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发展与职场需要相适应的能力。

一、角色转换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一般都年满十八周岁,从生理年龄来说,他们达到了成年人的标准,但是由于还处于经济无法独立的求学阶段,在经济和生活上还比较依赖家长,其心理年龄也普遍还停留在中学水平,在心理上还没有做好角色转换的准备。

1. 规则意识有待强化,要进一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虽然有校纪校规和工作单位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其行为,但是从规则的执行层面上看,校纪校规的严格程度远远低于工作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如果在大学阶段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淡漠或不愿意遵守规则,就不利于其四年后成功完成从大学生向职场人的转变。调查显示,认为大学期间培养守时意识与工作以后的守时意识有很大关系或有一定关系的大学生占97.54%;认为大学期间遵守校纪、校规与工作以后遵守工作单位的规章制度有很大关系或有一定关系的大学生占95.7%。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意识到大学期间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行为及未来工作中的表现有密切关系。但是当前大学教育中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规则意识教育的需要。大学生虽然普遍认可规则的重要性,但很少切身感受到规则的作用,对规则的体验感不足,情感认同不高,不容易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

2. 自我认知不够清晰,职业选择较为迷茫。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对自己所学专业还不甚了解,也存在部分学生按照父母的建议选择专业或接受了专业调剂,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感到迷茫。部分学生对将来职场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要求没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可能错失培养相应职业素养的最佳时机。

3. 重视专业学习,忽略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观念认为,读大学就是学好某一专业,成为所謂的专才。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加重视应用,认为应用就是特指专业知识的应用。但是未来职场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一专多能”的人成为大多数企业需要的人才。部分学生能够认识到大学阶段正是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时期,会积极通过团委学生会、社团活动、辩论赛或其他学生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但由于机会有限,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很多学生也没有意识到广泛和深入的阅读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奇思妙想的创造能力等是未来就业、创业的重要能力,特别为跨学科创业、就业提供了可能性。

二、角色转换的对策分析

1. 以团体辅导为抓手,强化规则意识。团体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内人的相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实践证明,通过团体辅导,大学生可以正确理解个人与团体的关系,理解确立组织规则的意义,并自觉以新态度和行为方式来遵守规则。团体辅导需要共同制订团体规范,只有全体成员都遵守团体规则,才能顺利完成团体辅导任务,辅导的效果才会显现出来,从而在促进自身心理发展的同时强化规则意识。由此可见,参与团体辅导的体验有利于大学生将规则认知转化为尊重规则、遵守规则情感认同和具体行动,从而实现对规则的知、情、意、行的统一。

2.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突破口,了解自身兴趣、性格与能力。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相应活动的心理倾向。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对某种职业表现出的持续意愿就是职业兴趣。根据兴趣偏好的不同,可以把相应的职业划分为多种类型,如愿意与事务打交道、愿意与人打交道、愿意干有规律的工作、愿意从事助人工作、愿意从事领导工作、喜欢从事科学研究、喜欢操作机器,等等。大学生只有比较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兴趣,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性格要求也有所不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倾向于选择符合职业特质、性格的求职者,但也不绝对。因此,在此过程中,学生要通过自身努力,发挥性格优势,减少性格劣势对职业的影响。

笔者认为,无论是职业兴趣还是性格都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教师通常会使用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去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倾向。霍兰德测试將职业分为六种典型特征,包括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现实型、研究型和艺术型,但是大多数人都不属于某一种单一类型,而可能兼具两种或者三种类型。兼具的类型越相似,相容性越强,在选择职业时所面临的内在冲突就越少,职业选择也就越明确。因此,大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可以减少职业选择的盲目性,并能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性格主动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最终在知识储备和能力上尽早实现从大学生向职场人的转变。

3. 以通识教育融合专业教育,助力大学生跨界创业、就业。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培养服务经济社会的专业人才为目标,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种专业就是一种世界观;不同专业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要牢固树立专业意识,应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关注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以及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大学生要尝试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思考和分析一定的现实问题,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朝着“专业人士”的方向迈进。但是通识教育正是针对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细化、知识被严重割裂的情况,将培养能够把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的“完整”的人作为教育理念。从表面上看,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是背道而驰的,但只是对教育的理解不同,从根本上讲并不冲突。通识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超越了功利性与实用性。通识教育重在育人,它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教育不是把人放在流水线上进行标准化生产,而是培养、挖掘出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独特的精神气质。

当今社会的创新主要是高新技术领域与其他领域相融合的创新,是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的统一,其突出表现就是跨界创新。单一领域的创新几乎难以实现,多学科的交叉创新才是主流。实践中,每个大学生都要选择一个专业作为自己的主专业进行研修,但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而言,深挖一门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创新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赶不上多学科的交叉创新所激发出的活力。在大学阶段只有广泛涉猎,深入思考,培养自己的多学科背景,多掌握几种看世界的工具和角度,才更有利于创新。而对就业而言,企业既需要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的专才,也需要掌握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努力方向应该放在后者,只有脚踏实地广泛涉猎,并与专业知识相融合,才能实现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顺利转型。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要实现从大学生向职场人的角色转换,就需要强化规则意识,要以职场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并养成遵规守纪的意识与习惯,从而将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然,实现这一角色转换,还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突破口,了解自身兴趣、性格、能力与未来职业的匹配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为实现角色转换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实现这一角色转换,更需要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在培养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涉猎更多的学科知识,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辩证思维能力,为跨学科创新创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卿,郭忠会.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刘浩,刘玲.团体辅导理念对培养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

[3] 李丽军.基于就业导向下的大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51).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角色转换应用型本科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