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途径探析
2019-04-19马柯
马柯
摘 要: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提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成效不高的现象。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是广大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习热情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068-01
初中数学是初中时期的一门主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能用数学思维来思考与解决问题。由此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成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
1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1.1 课堂教学方式陈旧,不能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数学教师还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与数学例题的解法,在教学中不能以学生为主体,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教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很难消化与掌握,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
1.2 学生大多存在畏难情绪,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不高
初中数学已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再加上课堂教学的陈旧,由此也使得不少学生对数学存在畏难心理,认为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大多数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不高,体会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不愿意主动去学习数学。
2 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途径
2.1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所谓数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数学课程来创设数学情境,以给学生营造一种数学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更好地代入数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案例与情境,从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与数学能力。情境教学法的重点在与情境的创设,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学情,以符合学生的认知情况,让学生更好来接受,同时也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情境创设的方法是多样的,特别是现在多媒体应用十分丰富,也能给数学情境的创设带来更多便利,不过数学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时要把握适度的原则,多媒体是为数学教学服务的,不能让多媒体喧宾夺主,否则会起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例如,笔者在讲授勾股定理的应用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葛藤这种神奇的植物,葛藤是一种很聪明的植物,由于自身比较柔软,靠依附在大树树干盘旋而上,以沐浴到阳光,同时它盘旋而上的长度总是最短的距离。如果将树干看成圆柱体,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构成三角形,可以看出葛藤的攀爬距离是一条直线,且正好符合了勾股定理的原理。通过展示这个自然角中的数学现象,学生都感动很好奇,可以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热情大为增加,也能更好地开展进一步的教学。
2.2 从生活出发,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可以应用于生活,由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也应当回归生活,从生活出发,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数学教师需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案例与数学现象,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思维。初中生正处在抽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单纯的数学知识讲授效果并不好,如果将数学课与生活相联系,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容易产生共鸣,也更容易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讲授走进图形世界时,笔者让学生们提前准备了一些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包装盒,同时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立体图形的实物,大家都议论纷纷,有的学生想到了高塔是圆锥形的,有的学生想到了皮球是球体,有的学生想到了瓶子是圆柱体,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公交车是长方体……同时笔者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将准备好的包装盒拆开,观察盒子展开后的形状,再将平面的图形重新折叠成盒子,学生们对此都兴趣满满,通过动手练习直观地感受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情况,也提升了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比单纯的讲授折叠与展开效果要好很多。
2.3 开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即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布置小组任务或创设小组问题,让每个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来完成任务,用小组的力量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自己的价值,实现每个人能力的最大化与角色的不可代替,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数学教师在分组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数学水平差异、性别、性格等情况,使得小组成员的搭配合理有效。同时,教师在布置数学任务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学情,创设的问题与任务要难度适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与探究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授普查与抽样调查时,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给每个小组分配的任务是利用课本知识调查班里学生每周阅读课外书的平均时间,让小组成员讨论交流采用哪种方式来进行调查,同时比较每种方法的优缺点,看看哪种方法最接近实际结果。在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同时对每个小组最后的结果做评价,学生们在整个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同时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要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热情,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做细致全面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成效,实现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问题解決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洪艳.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108.
[2] 乐华明.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有效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9):2-6.
[3] 黄继坤.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J].中国校外教育,2018(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