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息心率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观察

2019-04-19吴寿福胡济淼邱伟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1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吴寿福 胡济淼 邱伟伟

[摘要]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方法在我科行动脉硬化检测的患者13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采集数据,测得心率为静息心率,以75次/分为基准分为两组,将HR<75次/分患者68例作为静息心率低组,HR≥75次/分患者62例作为静息心率高组。两组基线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测得左右两侧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取其两侧平均值作为统计数据。比较两组baPWV的关系。结果静息心率高組患者的baPWV(16.78±3.58)m/s,明显高于静息心率低组的(15.61±3.63)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息心率与脉搏波传导速度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静息心率;脉搏波传导速度;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16X(2019)01-0098-02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是反映动脉弹性与僵硬度的早期敏感指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其无创、简便而在临床得以广泛开展。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及吸烟这些传统的致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正得到日益重视,对baPWV均有影响。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静息心率增快做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正得到重视[1],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中心率≥80次/分者占30%以上,可见心率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还发现静息心率增快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及心血管病死亡率。为探讨静息心率与baPWV的关系,本文拟对不同静息心率水平患者行baPWV检查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行动脉硬化检测的患者130例,排除以下疾病:贫血(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减退、恶性肿瘤、心包疾病、严重心脏瓣膜病、缺血性脑卒中、快速及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房扑动、心房颤动、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急性感染、急性心肌梗死等急、危、重患者以及正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130例中男78例,女52例,年龄42~89岁,平均(64.84±11.89)岁。根据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静息心率情况,将心率<75次/分患者作为静息心率低组68例,心率≥75次/分患者作为静息心率高组62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均空腹8小时以上,第2天早晨抽血查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ApoB)、空腹血糖(FPG)、血尿酸(UA)及肌酐(Cr)。以上指标均采用东芝TB120FR生化分析仪测定。baPWV测定:嘱患者取平卧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手心向上,安静休息10分钟后,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北京鑫悦琦科贸有限责任公司,型号VBP-9),采集数据,测得心率为静息心率,测得左右两侧baPWV,取其两侧平均值作为统计数据最终结果。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版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检测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脂、血糖等各生化指标、体质量指数(BMI)及高血压病、糖尿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aPWV比较:心率快组患者的ba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静息心率是指在清醒安静情况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其增快与情绪、饮用咖啡、茶、酒等生理因素有关,也与感染、发热、贫血等病理条件有关,还有拟交感神经药物以及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相关,静息心率增快标志着交感神经兴奋性和血儿茶酚胺水平增高,是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SHIFT研究发现,静息心率>75次/分与静息心率<75次/分相比,心血管死亡率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均明显增加。

baPWV为心脏收缩时将血从心脏泵入主动脉时产生的脉搏波动在动脉壁的传导速度,其增大表示动脉僵硬度增高、动脉弹性减退、顺应性降低。baPWV可以较好地反映大动脉和中动脉系统的弹性状态,是评价动脉僵硬度的经典指标。许多研究显示,baPWV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患者整体心血管危险性密切相关。随着静息心率增加,每搏输出量相应增加,主动脉内血流速度增快,管壁回缩时间变短,导致动脉管壁搏动性增强、机械张力增大,从而对管壁的剪切应力和冲击均增大,导致血管氧化应激、内皮损伤和管壁结构改变,促进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等系列反应,使血管顺应性降低,致动脉壁僵硬度增高[2]。

静息心率增快也是交感神经兴奋增高的标志,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使新陈代谢加快,使血管内皮释放出一氧化碳等自由基,致使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高和功能受损,增加外周血管的阻力,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而且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可刺激心率、血压等使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性增加,更加促进动脉硬化进一步加重。

本结果显示,在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尿酸等基线相同情况下,静息心率的增快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增高有一定关系。

所以在控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中,控制静息心率也是其中之重。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病例样本数较少,分组较为粗糙,如能在5~10次/分为一组的话,对控制心率的目标应该具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毛东东,郑新华,李会娜.静息心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6,33(3):266-267.

[2]杨慧,刘颖,姜字,等.累积心率暴露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7,25(1):65-69.(收稿日期:2018-8-10)

猜你喜欢

动脉粥样硬化
异常血流动力对TLR4/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及其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
帕金森病伴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联合美多芭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41例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分析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脑小血管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PIP化合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前期伴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山楂水煎液对高脂血症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的干预机制
冠心舒通胶囊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心脑舒通合用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