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意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9-04-19李微微邓泽敏
李微微,邓泽敏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 广州 510655)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医疗保健意识的增长,每年接受手术的人数不断增加,手术已成为治疗大部分肿瘤的必要手段。手术往往伴随很多风险因素,包括患者的心肺脑情况,术后的感染等问题,而护理技术操作的不规范、医疗器械的管理不当等,可以造成手术的安全风险隐患,影响患者的恢复及对手术的满意度[1-2]。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有效开展,其目的是保障手术治疗安全,需要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手术风险的重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加强风险意识管理,强化风险控制[3]。本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将13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风险意识管理效果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7月~2018年10月期间,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我院收治的13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5;观察组,n=65)。对照组有男性患者36例,女29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6岁,平均(44.83±5.42)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78岁,平均(43.12±6.29)岁。两组上述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在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而在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期间,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①风险分析:在手术室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过程中,需要对其风险意识进行考察。选择既往发生的手术室医疗事故作为范例,具体分析其原因。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还原实际场景,更加清晰的呈现问题,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了解手术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在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方面,提出相关意见,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②人员管理:根据医护人员的学历、年资、能力,合理进行专科分组和岗位分配,并强化专科手术业务的培训。每一名医护人员都能够明确自身职责,并认真履行。根据手术室的具体工作情况,根据手术量、手术类型及难易程度,合理进行排班,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的监督,及时发现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缺陷,及时改进。
③手术全过程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术前应充分准备,核实患者资料,具体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手术器械和各类医疗物品准备充分,并严格进行查对和性能检验。同时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做好心理工作。对于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做好应急准备。在此基础上,遵循相关手术规程,规范实施手术操作。完成手术后,清点手术器械及相关医疗物品,避免遗落在患者体腔内。术后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加强手术切口的护理,关注患者身心状态,做好疼痛护理工作,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顺利的恢复健康。
1.3 统计学处理
130例结肠癌手术患者研究所得资料均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n,%)采用x2检验,年龄(±s)采用t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93.92%的观察组患者和78.46%的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前者无风险事件发生,后者有6.15%的患者发生风险事件,具体见于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n(%)]
3 讨 论
手术是一种具有风险性的治疗方式,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体形成一定的创伤。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环节都应该做到精细、严谨,避免出现差错。而参与手术治疗的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风险意识,警惕一切风险问题,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欧美国家就已经提出护理风险管理的理念及方法,即对风险因素进行预先发现并评价,努力探索并寻找出一种有效的管理措施,及早地对各种护理服务中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与预测,寻找出最理想的管理措施[4-5]。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并落实到管理工作当中。分析手术风险所在,有针对性的予以管控。强化人员管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风险意识。深入到手术的全过程中,加强风险排查,注重细节问题,强化风险管理,进而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为手术患者的健康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6]。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风险意识管理,为手术安全、有效的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