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心肺功能、 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2019-04-19裴华
裴 华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住院,安徽 合肥 230001)
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主要临床特征是气流阻塞,患者可出现运动受限、肌肉萎缩、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生理、心理改变[1],应给予患者实施有效护理,有利于患者预后效果明显改善,可显著下降患者死亡率。本次研究纳入350例患者,研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开展心肺康复训练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我院临床诊治的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选择350例,均自愿参与,选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利用随机双盲法分组,实验组175例,男女患者比例110:65,年龄61岁至84岁,中位68.5岁;对照组175例,男女患者比例111:64,年龄62岁至85岁,中位68.0岁。对比分析2组患者入组数据,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过程中运用常规护理:护士应给予患者实施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等基础护理干预。
实验组护理过程中运用常规护理+心肺康复训练,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措施:(1)全面评估患者康复情况。评估患者相关指标,包括运动平板实验、生活质量评定、心理状况等,根据评定结果对个性化心肺康复训练方案进行合理制定。(2)有氧运动康复训练。综合分析初次试验所用时间、最大负荷功率、无氧阈时间等情况,对康复方案进行恰当选择,以患者习惯运动强度为宜,可稍微超过。护士叮嘱患者每天运动2次[2],每次运动10~60min。利用6-MWD对患者运动耐力进行评估。(3)呼吸康复训练。护士应详细为患者讲解呼吸训练相关知识,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提高患者训练配合度。康复训练师应辅助并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呼吸体操锻炼、腹式呼吸,每次训练15min,每周训练3次。护士应指导患者锻炼体操,为患者做好示范,监督患者坚持运动,循序渐进,每次运动30min为宜。护士应告知患者如何使用训练器,纠正患者错误发力姿势,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促进患者机体康复,锻炼患者心肺功能。(4)纠正患者不良心理行为。精神心理医师应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及时发现及干预,告知患者如何放松肌肉及减压,缓解患者心理障碍并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促使患者康复过程优化及心理不良情绪有效消除[3]。(5)健康教育。护士应详细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干预患者行为,告知患者长期坚持康复训练的临床意义,利用专题讲座来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的了解,促使患者明白如何有效预防疾病再次发作。护士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饮食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合理配餐,鼓励患者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纠正,强调低盐低脂饮食及禁烟。
1.3 效果分析[4]
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利用心肺运动试验、SF-36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数据统计。
1.4 统计学计算
本组探究中,t检验、x2检验过程中使用SPSS19.0软件,可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P<0.05,说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对照组,明显实验组干预1个月后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均更为理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对比
3 讨 论
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开展常规护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临床提出了心肺康复训练,获得了理想护理效果,可促使患者运动耐力显著提高,对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存在积极作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
分析得出,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由于支气管收缩及气道内分泌物聚集等因素,可明显增高气道内阻力,可增加呼吸肌工作量并减弱肺弹性回缩力[5],可严重下降患者通气能力,导致患者运动耐心受到限制,给予患者实施心肺康复训练,可促使患者乳酸性酸中毒有效减少[6],可促使患者H+与CO2生成量有效下降,从而显著减少患者肺部化学刺激程度,对患者运动耐力及心肺功能改善存在积极作用[7]。
本组结果:明显实验组干预1个月后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均更为理想。结果显示,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开展心肺康复训练,可行性较高。
综合以上得出,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开展心肺康复训练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值得临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