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在急诊重症病房中的应用
2019-04-19艾美花叶菀林硕超
艾美花 叶菀 林硕超
交接班制度是护理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确保护理工作整体性、动态性和连续性的关键环节,为护士间互动讨论护理问题、获得团队支持和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1]。SBAR沟通模式是指: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dation)。SBAR沟通方式是WHO提出的标准化沟通模式[2],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化沟通方式,目前己广泛应用在欧美国家的医疗体系,国内主要用于急诊及各种ICU,既方便于医护间交流,又保证了医疗质量与安全[3-6]。急诊重症病房的患者病种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生命危险性高,对其病情变化进行早期识别,客观、科学地进行病情评价,建立规范有效、标准化的医护沟通势在必行[7]。为规范急诊重症病房护理交接班流程、提高交接班质量,我科于2018年2月始实行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诊重症病房开放床位12张,收治急危重症患者或者有潜在危险性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现有护士18名,16名女性,2名男性,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为(29.13±4.16)岁。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1 1.1 1%),主管护师7名(38.89%),护师5名(27.78%),护士4名(22.22%)。学历:本科12名(66.67%),大专6名(33.33%)。工作年资:<5年5名(27.78%),5~10年8名(44.44%),>10年5名(27.78%)。
1.2 方法
1.2.1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培训 2018年1月1—10日科室成立专项小组,以护士长为核心,通过集体授课、病案分析、床边交班现场演练及情景模拟训练[8]等形式进行反复SBAR沟通模式全员培训。主要内容包括SBAR概念及优势、SBAR沟通的原因及意义、SBAR报告模式内容等。护士长对存在问题及薄弱方面及时进行指导。
1.2.2 建立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模板和汇报流程 2018年1月11—31日,根据急诊重症病房的患者特点将SBAR交接班内容分项分解到交班内容中,制定SBAR床边交接班模板,交班流程、站位及交班内容。交班站位:交班者站在患者的左侧,接班者站在患者的右侧,护士长及其他护士站在床尾。交班模板包括:现状(S):姓名、病案号、年龄、生命体征:T,P,HR,BP,SPO2;背景(B):患者主要诊断、主诉、阳性症状体征、危急值、异常检验检查指标、目前治疗、已采取的护理措施;评估(A):过去24小时存在问题、异常评估结果、神志、呼吸、循环、消化、皮肤情况、管道护理、呼吸机、出入量、病情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建议(R):建议下一班的治疗及护理措施、特殊交班及需要关注的问题。交班时按交班模板进行交接,查看患者情况,同时对交接中不明确的问题进行核实。交接班完护士长进行点评,对交接班中存在问题,薄弱环节及高危环节进行补充及强调。同时,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分析、反馈及整改,持续质量改进。
1.2.3 评价方法 (1)责任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知晓情况。采用我院责任护士病情掌握情况检查表,由护士长和组长于床边查房时提问责任护士的掌握情况。在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实行前(2018年1月)和实行6个月后(2018年8月)调查比较护士对患者一般资料、诊断、主要病情、治疗、专科护理、整体情况的掌握情况。(2)护士对交接班效果评价:使用由林燕平等[9]基于Sand-Jecklin K等[10]编制的英文版NASR量表汉化形成的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在实行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前后对护士进行交接班效果评价调查。该量表包括17个条目和5个维度。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40,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550~0.975,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实行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后,共发放量表18份,回收18份,有效问卷18份,有效率100%。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实行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后的效果评价比较行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比较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
以我院护理部2016年1月份修订的责任护士对病情掌握情况考核评分表为检查标准,包括护士对患者一般资料、病情诊断、主要病情、治疗、了解手术名称及手术日期,专科护理、整体质量七部分的掌握情况,每部分所占分值分别为7分,3分,30分,12分,3分,40分,5分,总分100分,。实行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后,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评分与实行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SBRA标准化床边交班实行后护士对护理交接班效果的评价
促进有效沟通、确保高效沟通等五个条目均分高于实行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实行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后提高了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
我科实行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后,对急诊重症病房交班内容进行规范化管理,规范了流程,明确了站位和护士职责,交接班护士对交接的内容及重点按照模板进行逐项交接,内容清晰且有条理,重点突出,同时由交班者主动提供患者本班的信息,由接班者进行查看患者,提高了护士交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了对危重患者的重点环节高危环节的遗漏和交接班时精神不集中。因此,接班者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病情、诊断、治疗、专科护理要点、整体护理质量的得分与实施SBAR交班前提高(P<0.05),确保了交班时信息的准确传递。护士不仅掌握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及治疗用药护理,也在理解相关化验、检查的异常数值的基础上,对所观察到的病情变化予以专业的分析与评估,有益于护士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11]。同时,护士对交班质量有了具体可控的考察标准,让交接班双方快速掌握患者病情,保障交班内容全面具体。
3.2 实行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后提高了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
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的研究,60%以上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沟通障碍[12-13]。实行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对危重患者进行交接,交班护士清晰准确地将危重患者交班内容规范标准地交接给接班护士,交班护士可以按照表格的项目顺序,理清交接的思路,使交接班更具条理性,重点更明确,接班护士可以根据表格收集信息,对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分层次掌握并提出疑问,从而促进有效沟通。护士思路清晰,对患者的病情、治疗、阳性的检查检验结果、护理情况可在短时间内掌握,确保高效的沟通。实行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有利于接班护士对早期识别患者病情变化指标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交接班时互相提醒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护士长及护理组长进行层层把关,提高了护理交接班质量和整个护理团队的良好协作能力,保障了护理质量与安全。
表1 实行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前后对患者病情掌握评分表(分, ±s)
表1 实行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前后对患者病情掌握评分表(分, ±s)
项目 实行前(n=18) 实行后(n=18) t值 P值一般资料 了解患者床位、姓名、性别、年龄、经管医生、护理级别、自理能力 5.61±0.502 6.44±0.511 4.499 <0.05病情诊断 了解医疗诊断 2.06±0.539 2.61±0.502 3.344 <0.05主要病情 1.熟悉本次住院原因、既往史、过敏史 5.33±0.767 6.50±0.618 5.772 <0.05 2.了解患者目前身体状况 6.67±1.085 8.39±0.778 5.733 < 0.05 3.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状况 1.94±0.938 3.00±0.000 4.776 < 0.05 4.熟悉患者主要检验及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 6.39±2.304 9.44±1.617 4.597 < 0.05治疗 了解患者主要治疗方案及用药 7.50±2.572 10.00±1.455 3.589 <0.05专科护理 熟悉本基本专科护理要点 28.00±3.272 35.72±2.421 7.804 <0.05整体质量 流程熟悉有条理 4.11±0.323 4.67±0.485 3.828 <0.05
表2 实行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前后对护理交接班效果评价(分, ±s)
表2 实行SBAR标准化床边交班前后对护理交接班效果评价(分, ±s)
项目 实行前(n=18) 实行后(n=18) t值 P值促进有效沟通 3.94±0.639 4.72±0.461 4.200 < 0.05确保高效沟通 3.83±0.514 4.67±0.485 5.043 < 0.05有利于识别患者病情变化 4.00±0.686 4.78±0.428 4.093 < 0.05有利于预防患者的安全隐患 4.11±0.583 4.61±0.608 2.518 < 0.05交接班中团队协作良好 3.56±0.511 4.06±0.416 3.219 <0.05
在急诊重症病房实行SBAR标准化床旁交班,不仅规范了危重患者床边交接流程,保障交接班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而且促进交接班中的团队协作。今后还需对实行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危重症患者交班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做到持续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