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微”镜头里的雨和雾
2019-04-18张春艳
张春艳
每一位学子都有让作文脱颖而出的梦想,但在十年的编辑生涯中,我看到了太多的雷同和淺见,真正的天选之作少之又少。如果我有幸发现了一篇带有“发现”(新观点、新认知、新态度)的文章,那是非要开怀三天的,因为确实可遇而不可求。
“发现”从何而来?可能很多人都给不出确切的答案。我也困惑良久,深觉难以回答,但本期“封面人物”高东生老师的作文教学观——表达我的发现中,对“发现”的重新定义和理解,值得我们仔细参详。
高老师认为,要将“发现”放在“表达”之前,将真正的写作定义为“发现”你看到、想到且别人没有看到、想到的东西。这既是对写作本质的探究,也是对写作规律的一种认知。这中肯的结论看似平淡,惊奇之处就在于,这一结论的获得,不是通过写作,而是通过他的爱好——微距拍摄得出的。
毋庸置疑,拍摄亦是一种发现。要抓取生物富有个性的瞬间,产生故事的片段,带来震撼的画面。而微距拍摄,更是在细微处观察,再观察,然后定格成一帧永远生活的图画。
高老师在教学之余,借助“百微”镜头,即焦距在100 段的微距镜头,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原来,一只小蟹珠会画一张人脸吓唬你,而蝴蝶和蛾子的翅膀,原来是上帝做的女红啊。多么奇妙的发现!
其实,那是一个本就存在的世界,是一个在我们出生前就已经存在的架构成熟、分工明确的世界。它阔大、浩渺,有风雪,也有雨雾。即使在我们之前,已经有了汗牛充栋的作品描写那里的风雪,也总有被忽略的雨雾,需要被我们探寻。
由“百微”镜头,领悟写作的真谛,这也算是一种别出心裁的“通感”吧!
不由得想到《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先生,他也总带着自己的“百微”镜头。
他在本书的序言中曾写出过一句平淡却又富含深意的句子:“结论从材料中来。”这可以说是最朴实却中肯的忠言了。其博士论文《明代的漕运》的撰写过程中,对明朝社会的很多问题产生了困惑。他注意一切细节,之后研读《明实录》,并参考奏疏笔记、各地方志,历时七年,聚焦明代社会的一切方面。他看到的材料越来越多,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万历十五年》的一字一句几乎是如汩汩清泉般,自然平缓地流淌出来。
再看近期的事件。2019年初,国产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震撼上映。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给影片足够的内容和沉淀: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上遇到灾难,如何去做?不是放弃地球,而是带着地球这一人类共同的家园一起飞向未来。带着地球去流浪,这看似天马行空的脑洞,其实是刘慈欣长久地注视这浩瀚宇宙,在自己的“百微”镜头下观察的结果。在无垠的宇宙里,对我们来说独一无二的地球的确只是微小的组成部分啊。这让俗世的我们惊叹——这独特又重大的“发现”,是合理、确然的。
写作果真让人愁?不必着急,随时带着你的“百微”镜头,它会告诉你:看这里,世界的雨雾正在来到。